“温州文人瓷”从无到有再到兴 郑巨双为瓷辛苦为瓷痴

浙江日报 2020-10-09 09:28:00
2006年第一次接触古陶瓷时,郑巨双就被它们独特的韵味所吸引,尤爱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文人瓷。循着热爱,郑巨双脱下西装,披上长衫,跑到景德镇,潜心学习陶瓷技艺。

  秋夜渐凉,平阳县鸣山村的鸣山陶院内,1300多度的古瓯窑炉却翻滚搅动起一阵阵热浪,郑巨双和烧窑师傅坐在一旁,时不时探测下窑内温度。窑内的火光,映得他脸色泛红,鼻翼上泛起细密的汗珠,但他却始终目不转睛。

  窑内正在烧制的是一批茶具瓷胚,烧制完成后,将被送到温州平阳当地的蛋画艺人手里,画上精美的画作,这种平阳蛋画和古瓯窑相结合的非遗艺术被称为温州文人瓷。郑巨双正是这种独特瓷器的创造者之一。他让这种瓷器从无到有、从有到兴,也为当地发展打上了“瓷”的烙印。

  温州文人瓷作品。拍友 林松 摄

  蛋画“刻”在瓷器上

  2006年第一次接触古陶瓷时,郑巨双就被它们独特的韵味所吸引,尤爱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文人瓷。循着热爱,郑巨双脱下西装,披上长衫,跑到景德镇,潜心学习陶瓷技艺。

  转折发生在2017年。一次在和景德镇的师傅讨教陶瓷文化时,对方听闻郑巨双是温州人,直言不讳道:“温州做不出彩瓷,更不用说文人瓷了。”

  说者无心,但听者心里“门儿清”。浙江知名的窑口,生产的瓷器以单色釉瓷为主,鲜少有彩绘瓷。“除了欣赏古人留下的东西,是不是也能留一些东西给后人?”于是,他带着一腔故土情怀,将瓷事业从景德镇搬回了家乡平阳。

  文人瓷讲求赋予瓷器丰富的文化韵味,要求创作者亲手绘制精妙的书法或画作。为了创造出别具特色的“温州文人瓷”,郑巨双将目光投向了当地传统非遗项目——平阳蛋画。这是一种在蛋壳上,用中国画技艺绘制图案的传统艺术。

  可等他上门拜访蛋画传承人时,却吃了闭门羹。“画蛋和画瓷怎么相通,用的颜料都不一样。”听到来意,师傅们连连摆手。可郑巨双拍着胸脯保证:“师傅您尽管画,画砸了全由我来赔。”最终有8位师傅被他的坚持打动。

  为了能让字画与瓷器完美相融,郑巨双请来了景德镇的师傅,一遍又一遍调试油料、书写、烧制,花了2个月时间,才成功调试出适合制作文人瓷的油料。蛋画传人则一遍遍在瓷胚上练习作画。加上彩瓷烧制程序复杂,前后烧坏了十几个窑、几千个杯子。

  终于,耗费3个月时间,投入40多万元后,一只题有“游南雁荡”古词的瓷杯烧制出炉。之后,大家在题材选择、创意、设计和表现手法等方面不断加以改进和创新,富春山居图、江心屿、南雁风光在陶瓷杯子、瓷板画、个性化茶具等手工制品上一一呈现。2017年年中,第一批正式对外销售的500多件温州文人瓷板画,展示着瓯窑和蛋画两项非遗的魅力,备受好评。陶瓷圈开始认可:郑巨双做出了温州文人瓷!

  项目集聚小山村

  郑巨双在创造温州文人瓷的同时,开始在平阳县鸣山村着手投资建设鸣山陶院。一期占地400平方米,建设有作坊、画室、展厅等。

  “非遗与非遗之间通过不断碰撞,可以诞生出许多新的创意,焕发新的生机。”在郑巨双看来,鸣山陶院是一个交流的平台,他找到一位位非遗传承人,希望他们落地鸣山。最终,有包含剪纸、雕刻、特色糕点等20多个非遗项目来到了鸣山村。

  非遗产业项目的集聚,让原本沉寂的小山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非遗文化村,也带动了瓷土、包装、运输、餐饮、休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估算,这些非遗项目每年能吸引50万人次前来体验。鸣山村已先后获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省3A级景区村庄等称号,郑巨双还入选了2019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

  这些天,在郑巨双的工作室里,几位非遗传承人正在对一只陶瓷灯罩仔细打磨,灯罩上雕刻有平阳当地“高机与吴三春”的民间故事。尽管还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吸引了不少买家来咨询。“产业化让非遗文化和市场间形成了良性互动。”郑巨双说。

  郑巨双(右一)向鸣山陶院的技师讲解绘画的技艺。拍友 尔杰 摄

  非遗代代传下去

  被鸣山非遗文化吸引而来的,还有新一代非遗传承人。

  1992年出生的蔡奇节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陶艺相关工作。2019年上半年,他慕名来到鸣山村,找到了郑巨双。

  面对年轻的非遗爱好者,郑巨双总是倾力支持。他让蔡奇节到鸣山陶院工作,跟着非遗老师傅们系统学习技艺,还亲自传授产品设计、营销等知识,并帮助他申请到景德镇陶瓷大学进修的机会。在郑巨双的帮助下,蔡奇节的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在去年获得温州非遗传承人的称号。

  这些年,郑巨双坚持将非遗技艺搬进校园,并出资支持身边从事陶瓷相关工作的年轻人进修学习。他还将鸣山陶院打造成为温州非遗实践基地,美术学院、书画协会慕名而来,在这里进行设作创作。

  郑巨双正在绘制文人瓷作品。拍友 林松 摄

  在鸣山陶院蛋画体验区,78岁的蛋画非遗传承人张德锦正在认真地教着孩子画蛋画。“鸡蛋要这样拿,用笔要再细致一些……”尽管已经画了50多年的蛋画,但在张德锦的记忆里,就算在温州蛋画最兴盛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人来学。

  “非遗文化博大精深,需要一代代接力,才能做深做透,我只是在做一些’穿针引线’的活。”郑巨双笑着说。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