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这件大事,温州做得怎么样?

温州网 2020-12-15 07:43:00
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市对口办)、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温州扶贫攻坚方面有关情况。

  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上午,温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小康中国·温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民生部门专场(第一场),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市对口办)、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温州扶贫攻坚方面有关情况。

  聚焦产业兴旺 走富民增收路

  2015年以来,温州全面实施

  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

  全力开展扶贫攻坚行动

  低收入农户增收每年均保持2位数增长

  全面消除农村家庭

  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绝对贫困现象

  5个欠发达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实现了从消除绝对贫困

  向减缓相对贫困的历史跃迁

  2019年

  泰顺、文成、永嘉、平阳4县

  进入全省26县发展实绩考核前八名

  其中泰顺、文成、永嘉

  包揽了全省26县发展实绩考核前三

  乐清市大荆镇下山头村铁定溜溜田园综合体 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1.拓宽了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渠道

  近年来,年均异地搬迁近2万人

  累计搬迁31.9万人

  在全省率先开展财政资金折股量化试点

  累计实施折股量化项目286个

  户均年收入增加1500元左右

  形成了“村集体+农户+企业”

  精准稳定持续的产业扶贫机制

  引导下山移民和集中搬迁小区发展来料加工

  累计带动1万多户低收入农户增收

  坚持“瓯越鲜风”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赋能

  实施产业帮扶2.13万户

  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帮扶全覆盖

  帮助劳动能力较弱的4602人实现就业

  泰顺县无区域生态移民区  陈祥磊 摄

  2.激发了促农增收的内生动力

  坚持推动由被动输血扶贫向主动造血扶贫转变

  坚持扶志与扶智并行

  畅通资本、人才、科技下乡渠道

  盘活农村闲置农房

  实现低收入农户有薪金、有租金、有股金收入

  组织来料加工竞赛、职业技能培训

  特别是积极克服新冠疫情影响

  开展线上培训、专家进村入户技术服务

  指导低收入农户23.17万户次

  转变了低收入农户的“等靠要”思想

  文成杨梅产业 金宏杰 摄

  3.建立了挂钩结对的帮扶机制

  创新建立“两不愁三保障”

  党政一把手背书制度

  持续开展“市领导+部门+企业”

  挂钩结对帮扶活动

  年均落实帮扶资金2500万元以上

  实施“千名干部联千村”“一户一策一干部”

  累计选派7.73万余名干部

  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村第一书记

  下派科技特派员3351人次

  落实帮扶干部1.84万余名

  带动116支义工队伍、2.7万名义工队员

  开展社会扶贫

  楠溪江滩地公园“楠溪嘉夜” 陈翔 摄

  4.强化了“山海协作”的项目支撑

  5个经济强区(市)和5个加快发展县

  “一对一”结对

  81个山区乡镇与经济强镇、市级国有单位

  建立“双结对”

  近3年建成产业合作项目192个

  省级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5个

  6个“消薄飞地”带动近4万群众增收

  坚持实施

  “千村消薄防滑、万元农民收入新增”行动

  “五千”精准攻坚行动

  “551”飞地抱团发展计划

  提前两年实现省定薄弱村“清零”

  坚持实施“十个一批”扶贫工程

  累计投入各级财政扶贫资金17.2亿元

  累计运用央行扶贫再贷款资金45.7亿元

  惠及农户48230户

  平阳南麂岛与大陆联网工程正式通电。图为最先进的海底电缆施工船“启帆9号”在敷设海缆。苏巧将 王雪 李金辉 摄

  5.加强了防止返贫的民生保障

  坚守高水平全面小康

  “一个都不少、一个都不掉队”的底线

  实施“六排查六清零”专项行动

  146户人均年收入低于8000元农户

  实现“清零”

  5191户农村无房危房困难家庭化解到位

  高度关注因病致贫困难群众

  可享受而未享受社会救助政策群众

  以及零就业家庭的社会保障问题

  做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

  全面实施

  “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

  率全省之先实施

  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

  家庭签约医生覆盖率超过80%

  全面夯实了防止因病返贫的工作基础

  泰顺生态茶园 廖玉霞 摄

  6.打造了“两山转化”的致富平台

  近年来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为主平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带动西部山区绿色崛起

  一大批休闲农业、乡村民宿、农家餐饮

  森林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

  2018年以来

  建设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425个

  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81条

  建成美丽田园46万亩

  培育56条农旅精品线

  今年前三季度

  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4101万人次

  实现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增长23.1%

  带动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5%

  增速全省前三

  瑞安曹村田园综合体 市农业农村局供图

  7.夯实了共同富裕的发展基础

  累计建造“四好农村路”1.4万公里

  创建美丽经济走廊4065公里

  文泰高速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330洞头段全线通车

  同步推动农村电、气、通讯、物流等

  基础设施全面提档升级

  全面完成

  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任务

  新增受益人口174.8万人

  建设投用公办幼儿园177所

  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

  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

  改造提升98所

  每学期资助学生16.2万人次

  发放资助金2.16亿元

  洞头两岸同心乡村振兴示范带 市农业农村供图

  聚焦精准救助

  走政策惠民路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

  不断推进社会救助机制改革创新

  健全完善“大救助”体系

  织牢编密基本民生保障网

  市民政局供图

  1.政策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以“1+8+X”大救助体系建设为重点

  建立了低保标准与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

  全市平均低保年标准首次突破万元

  达到10200元

  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

  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全面实施低保渐退期、重病重残单独施保

  “一事一议”等制度

  将特困供养覆盖的未成年人年龄

  从16周岁延长至18周岁

  全面落实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

  乐清市成立全省首家县级大救助服务中心 市民政局供图

  2.智慧救助水平不断提升

  依托省、市“大救助”信息平台

  推出社会救助申请“三统三办”服务

  率全省之先实现市域内民政救助事项

  “一证通办”“异地可办”“代跑帮办”

  通过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

  强化救助对象动态管理

  据统计,近三年来

  全市累计取消不再符合救助资格的对象

  7.75万户、16.18万人

  累计新增救助对象2.72万户、5.71万人

  通过关爱探访服务

  分层分类建设数据库

  并进行跟踪回访

  截至目前

  共定期走访困难群众37.41万人次

  图为温州市大救助平台操作页面 市民政局供图

  3.疫情防控期间兜底保障有力

  据统计,疫情期间

  全市新增低保对象1117户1916人

  救助外来流浪乞讨、生活无着人员338人

  向困难群众发放防控口罩114.5万个

  发动591家社会组织、近万名志愿者

  参与救助帮扶工作

  累计服务困难群众25万余人次

  社会组织活跃在战“疫”一线 市民政局供图

  4.改革创新亮点纷呈

  今年,我市探索打造

  “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

  在爱心驿站、救急难基金等

  现有基层救助平台基础上

  引导更多的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和个人

  参与到社会救助中来

  构筑一个有效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需求的

  民生保障创新平台

  同时全市各地救助改革创新不断推进

  “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手机端操作页面 市民政局供图

  聚焦就业创业

  走稳业脱贫路

  1.持续推进稳就业促创业

  “十三五”以来

  我市城镇新增就业60.54万人

  帮扶失业人员实现就业10.87万人

  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77万人

  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维持在2%以下

  处于全省较低位置

  职工生产配图  刘伟 摄

  全力构建“全就业链”政策扶持体系

  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涵盖就业补贴、惠企稳岗、鼓励创业

  加强培训、就业帮扶、优化服务等

  全力帮扶困难群体就业

  持续开展

  “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系列活动

  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近5000个

  发放岗位补贴3786万元

  发放两困灵活就业社保补贴

  8900万元、惠及1.9万人次

  温州市产业政策奖励兑现系统手机端截图

  全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连续5年成功举办温州创业创新博览会

  今年升级为长三角·温州双创大会

  吸引了长三角三省一市和福建省宁德市

  200多家企业前来参展

  现场达成签约和合作意向500多个

  涉及资金2.5亿元

  制定出台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

  累计发放

  创业担保贷款2444笔、金额8.01亿元

  带动近1.9万人创业就业

  双创会组委会供图

  全力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十三五”以来

  共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

  三项社保费87.5亿元

  完成社保费返还33.5亿元

  惠及企业13万家、职工164万人

  发放稳岗补贴4.25亿

  惠及企业3.38万家、职工149.89万

  全力做好劳务扶贫对口支援工作

  帮助浙江省对口帮扶四省

  (四川、贵州、湖北、吉林)建档立卡人员

  到我市实现稳定就业12.2万人次

  2月23日,温州首批两趟高铁“复工专列从贵阳开来的G4308/5和从成都开来的G4983次列车,载着1800多位返岗员工回家。赵用 摄

  2.持续推进职业技能培训

  “十三五”以来

  全市培训技能人才40万人次

  发放补助资金2.2亿元

  截至2020年11月底

  全市技能人才达131.85万人

  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出台《温州市高水平打造

  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细则》

  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技能培训

  9万人次以上

  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开展技能扶贫活动

  为贫困家庭劳动者和低收入农户家庭劳动者

  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实现技能就业

  脱贫攻坚技能培训补助人数6399人

  发放补助金额384万元

  指导技工院校提供免费技工教育

  全市6所技工院校接收“建档立卡”

  低收入家庭学生数2097人

  高校毕业生招引“510计划”攻坚行动深入背景 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3.持续推进社保体系建设

  不断推进全民参保、社保惠民工作

  持续健全社会保险政策

  逐步建成了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

  社保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实现了从城镇到农村

  从企业职工到全社会各类人员

  从就业群体到全体居民的延伸

  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

  截至今年11月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583.72万人

  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36.71万人

  较2015年增加79.77万人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16.7万人

  较2015年增加5.41万人

  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分别达到311.19万人、143.14万人

  较2015年分别增加71万人、32.34万人

  人社专员上门提供办理服务 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社保待遇水平持续提高

  “十三五”期间

  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从月人均2381.56元提高到2699.16元

  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每人每月120-150元

  提高至195-245元不等

  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

  大幅度提高

  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

  从2015年每月1052.25元

  提高到1458.66元

  温州城乡居民参保“一件事”联办 市人力社保局供图

  聚焦结对帮扶

  走互助共建路

  温州市目前结对6省,9个地区

  分别是对口帮扶的四川阿坝州

  阿坝县、红原县、壤塘县、南充市南部县

  对口支援的新疆拜城县、西藏嘉黎县

  青海格尔木市、重庆涪陵区

  对口合作的吉林省吉林市

  全面落实好助力对口地区脱贫攻坚的

  具体任务和推进措施

  2020温州文博会  潘祝平 蒋文广 金鱼 摄

  阿坝州阿坝县政府组织企业积极参加温州文博会,藏区风情文化精品颇受温州市民青睐。图为祖传藏香制作手艺人德金。资料图片 潘祝平摄

  1.强化资金支持,坚持加大投入

  保持帮扶资金逐年递增

  “十三五”期间

  累计向对口帮扶地区

  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8.37亿元

  实施援建项目314个

  重点帮助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等突出问题

  加大易地搬迁安置后续扶持力度

  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借助社会捐赠、帮扶支持资金

  帮助贫困家庭享受到

  家具、家电、衣被等众筹“安居梦”

  2018年6月,温州—阿坝州红原航线开通 图自:阿坝红原机场

  积极在那曲市和阿坝州的高原藏区县

  实施“菜篮子”项目

  让高原群众吃上本地蔬菜

  基本消除了义务教育辍学现象

  全面补上了贫困县乡村医疗机构和

  医务人员“空白点”

  成功帮助所有对口地区实现脱贫摘帽

  “山水相连 感恩永远”那曲市汇报答谢演出活动在温举行  陈翔 摄

  2.开展智力帮扶,增进交流交往

  近三年来,共派出了党政干部28名

  卫生、教育、农业等专业技术人才631名

  赴对口地区开展支援服务活动

  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感人事迹和帮扶故事

  帮助当地培训党政干部5177人次

  培训专业技术人才7698人次

  为当地锻造了一支

  带不走、能战斗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充分发挥温州支教教师、支医医生的“种子”作用

  以“组团式”医教支援方式

  助推当地整体教育医疗水平提升

  依托5G试点城市优势

  促成前后方医院、学校联盟结对

  开展远程医疗会诊和远程教学

  2019年7月,温州援藏干部进藏工作

  3.立足优势互补,创新产业合作

  十三五期间

  温州抓住东部省份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

  引导企业在对口地区落地累计162家

  实际投资97.04亿元

  带动贫困人口2.27万人

  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合作、协作

  立足对口地区特色资源开发

  在红原县投入援建资金3445万元

  推动更攀农牧民牦牛专业合作社建设

  打造“合作社+基地+产业扶贫车间+贫困户”

  扶贫新模式

  更攀农牧民牦牛专业合作社 图自:微红原

  在阿坝县引入星级旅游企业进驻

  投资700万元建成高端民宿

  增加临近村集体收入

  在壤塘县投资150万元

  修建占地10亩的牦牛交易市场

  推进壤塘牦牛产业市场化运作

  在南部县打造东西部扶贫工业园

  累计签约企业122家,落地投产64家

  南部县东西部扶贫工业园 图自:南部县广播电视台

  4.强化劳务协作,促进就业脱贫

  创新劳动力就业奖励政策

  联合人社部门深入对口地区各个乡镇

  举办“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

  加强贫困人口就业技能培训

  出台政策对来温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给予交通补助、生活补助、稳岗补助

  现已累计吸纳帮扶省份困人

  到温州就业12.2万人

  实现了阿坝县、壤塘县

  建县几十年来跨省劳务输出的历史性突破

  壤塘县务工人员赴浙江温州就业 图自:微壤塘

  5.实施温善工程,抓实社会帮扶

  发挥温州人善行天下的精神

  坚持政府激励促动

  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广泛动员街镇、村社、企业、医院、学校等

  各方力量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累计筹集社会帮扶资金1.56亿元

  促成东部26个街镇与受援地23个乡镇结对

  56个村社与受援地57个贫困村结对

  467个企业与受援地358个贫困村结对

  24个社会组织与受援地21个贫困村结对

  154个学校与受援地123个学校结对

  86个医院与受援地94个医院结对

  乡村结对:温州商学院为瓯海梓上村“化妆”登上央视 图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温州商学院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发布会现场

  发布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解答

  问题一

  刚才的发布中,有提到“两带一园”是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的主平台。能否谈谈这个主平台是如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市扶贫办主任 何莉平:

  温州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温州既有乐清、瑞安这样的千亿级经济强市,也还有文成、泰顺等5个加快发展县,特别是温州中西部山区的发展条件相对较差些,是低收入农户相对集中、扶贫攻坚任务较重的区域。针对这个问题,2018年2月7日,温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吹响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的“集结号”,谋划建设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美丽田园(简称“两带一园”),明确提出“环境美、产业优、交通畅、百姓富”的发展目标,将“两带一园”建设作为实现“两山”转换、推进乡村振兴、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的主平台、主抓手。其中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覆盖西部9个县(市、区)、81个乡镇,虽然乡镇数量只占全市的44%,但区域内的低收入农户占全市低收入农户总量的86.8%。三年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谋划落地的项目涉及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项目有172个,带动低收入群体就业12.5万人,预计人均可增收4050元。累计招引118家知名工商企业投资乡村产业项目,引导社会资本下乡249亿元,有效带动农业休闲、乡村旅游、农家餐饮等产业发展,为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创造更好条件,帮助低收入农户就业6240人。今年前三季度西部生态休闲产带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超4000万人次,占全市旅游业比重52.6%,旅游经营总收入增长23.1%。加上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田园建设,串点成线、以线带面,环境资源实实在在转化为美丽资源,转化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园区、森林康养、乡村民宿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可以说,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带”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示范带,牵一“带”动全域;美丽田园,“整”出一片美丽经济,“两带一园”正成为全市风光优美、特色浓郁、扶贫致富的景观带、产业带、人文带、富裕带和幸福园。

  问题二

  近几年,温州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帮扶工作中,有无哪些典型做法?

  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对口办专职副主任 汪浩:

  自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启动以来,温州自觉肩负起对口帮扶的政治任务,以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目标,努力克服高原藏区县艰苦落后“人难出、投资难进”不利因素,携手对口帮扶地区落实落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全面超额完成各项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长久以来,温州在对口帮扶工作中涌现出了许多经典做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创新扶贫机制。为增强对口地区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解决扶贫资金一发了之、一分了之的问题,我市创新了“补改投”的资金使用模式。比如在南部县利用援助资金,精心选定抗风险性强、收益可持续、扶贫精度高的晚熟柑橘、生猪养殖、名贵中药材等三个产业项目,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利益联结、保底保障”的原则,采取援助资金注资入股的方法,使贫困户稳定收益获得保底分红,最大程度实现精准扶贫。

  二是打造产业平台。帮助南部县和红原县打造扶贫产业园,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增强“造血”功能,巩固当地脱贫成果。截至目前,南部县的浙川东西部扶贫产业园累计签约东部企业122家,落地投产64家,园区(一期)腾笼换鸟19万平方米,二期规划1000亩,2019年5月以来已新建成8幢约18万平方米厂房。这不仅拉动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更是从根本上推动彻底脱贫,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认可,并刊发专文向全国介绍洞头南部的典型做法。红原县的“三台·红原·温州飞地产业园”充分利用了对口帮扶的温商资源优势和四川省内绵阳市对口援藏的土地资源优势,由四川省温州商会计划投资25亿元在绵阳市三台县建设占地1000亩的产业园。建成后,红原县将与三台县共享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产值、税收等效益。

  三是畅通产销渠道。积极对接温州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对口地区优质的农特产品,畅通东西部产销渠道,通过西牛东送项目成功塑造出温州消费扶贫工作的一张金名片。“西牛东送”项目自2018年11月启动,现已进入第二阶段,不仅把牦牛肉送上了温州人民餐桌,还带动当地牦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壤塘牦牛产业市场化运作。今年以来,西牛东送项目共销售牦牛5656头,销售额5223万元,带动贫困人口569户。

  四是聚力智志双扶。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把对口帮扶工作向智力支持领域拓展,通过“互联网+”帮扶模式,着力改进结对地区的就医、就学条件。如采取“1+X”柔性帮扶模式,帮助对口地区组建跨区域医共(联)体,建设、升级远程诊疗平台,促进温州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受援地辐射流动。又如,在壤塘县举行“互联网+义务教育”5G同步课堂展示会,实现全国首例城乡跨省“互联网+义务教育”4k同步课堂;帮助拜城县打造“温拜教育信息中心”,建成阿克苏地区第一个教育信息综合体,为拜城各校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数据共享,深化温拜远程教育合作。

  问题三

  今年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提出,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我也关注到我们温州创新打造了“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服务品牌,请您再为我们介绍下,该项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市民政局局长 姜迪清:

  我市作为浙江省2019年大救助改革试点和2020年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试点单位,全市民政系统坚持“红色领航、暖心服务、真爱到家”工作理念,创新打造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信息化平台为载体、社会力量为骨干、品牌项目为抓手的“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通过建立“困难需求发布、爱心资源支持、帮扶项目执行”的供需对接网络平台,充分调动慈善社会组织和个人广泛参与社会救助,实现困难需求和救助供给的有效衔接,解决了以往困难群众难以发现,而社会爱心人士缺少信息资源和有效载体的难题。今年9月份联合体启动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困难帮扶需求实现了“一网发布”。打造“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线上平台,促进政府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协调推进,实现社会救助服务从依申请救助向主动发现救助拓展。自开展社会力量主动发现困难群众活动以来,共有576人被纳入低保、1320人被纳入低保边缘救助对象。

  二是社会爱心资源实现了“一网对接”。率全省之先打造“职能部门困难需求推送+社会公益平台发布+社会力量认领”的资源对接平台,通过线上网络、线下实体相结合的形式,常态化运作“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推进了“物质+服务”救助新模式。目前,“联合体”已吸纳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102家,招募志愿服务者2000多人,打造了“关爱探访”、“焕新乐园”、“月是故乡鸣”等30个项目,在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帮扶项目执行实现“一网落地”。高效整合社会资源,建立社会组织管理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就近链接具备相关资质的社会组织,优先帮扶现行救助政策难以覆盖以及政府救助后仍有困难需求的人员。该平台启动以来,发布困难需求4406件,已有2985名困难群众获得了“一对一、面对面”的救助帮扶服务。

  市民政局致力于通过“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平台,让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的温暖及时有效地传递到每一个有需求的困难家庭,真正做到“真心爱民、服务到家”。

  借此机会,诚挚欢迎爱心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加入“真爱到家”救助服务联合体,共同推进我市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问题四

  就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今年的疫情给各地均加重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对我市稳就业工作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疫情以来,温州在稳就业方面有哪些应对举措?

  市人力社保局局长 徐顺聪:

  为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稳就业、保民生”工作要求,快速响应、综合施策,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在疫情背景下全市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1-11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2.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2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1%,远低于3.5%的年度目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援企稳岗稳就业。对受疫情影响出现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进一步加大减负力度,出台社保费返还、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等一系列规模性纾困政策。今年以来,阶段性减免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61.49亿元,惠及企业16.4万家;直接返还社保费13.91亿元,惠及企业7.7万家、职工108万人;发放留岗留薪补贴、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市外自行返温人员路费补贴等惠企专项补贴8673万元,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元气,稳住岗位。

  二是助力复工复产稳就业。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市深入开展“百城联动促发展”跨省劳务对接行动,派出用工保障专班99个、人员600余名,为6000余家企业发布岗位信息20余万个,接返员工近8万人。同时,积极开展企业用工监测,创新采取灵活用工、余缺调剂、共享员工等多种举措,强化劳动力供需对接,着力破解就业难、招工难双重困境。

  三是着重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9月份,我市推出了高校毕业生招引“510计划”攻坚行动,安排10亿元专项保障资金,量身定制10项专项政策,为来温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提供从路费到住宿、见习、就业、驿站、租房、购房等全过程全方位支持。同时,密集开展线上线下系列人才招引活动,累计开展线上引才活动155场,线下引才活动103场。今年以来,已招引高校毕业生8.38万人。

  此外,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全市8.9万余家企业一次性发放5.6亿元“以工代训”专项补贴,助力86万名企业职工在岗提升技能,为企业稳岗扩岗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温州发布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