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的雁山情缘

温州网 2021-01-11 10:04:09
去年是弘一法师诞辰140周年,今年则是他驻锡温州一百周年。在十二年的温州驻锡期间,他与温州雁荡山,这座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有着一段情缘。

雁荡山能仁寺竺摩纪念馆,门口里侧对联为弘一所书。 南航 摄

去年是弘一法师诞辰140周年,今年则是他驻锡温州一百周年。在十二年的温州驻锡期间,他与温州雁荡山,这座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有着一段情缘。

据有关史料介绍:弘一圆寂前,曾经和昔日好友赵萱堂同游雁荡山。登至顶峰,两人并立山岩,均不言语。少许,赵翁发现他眼睛中有微茫的变化,不禁启问: “似有所思?” “有思。”弘一答。 “何所思?” “人间事,家中事。”数日后,弘一圆寂,留下四字:悲欣交集。

这段弘一和雁荡山的情缘交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木心在旧作《圆光》一文中也有记录。木心说,赵老伯讲完这段故事,便感慨道:“你看,象弘一那样高超的道行,尚且到最后还不断尘念,何况我等凡夫俗子,营营扰扰。”

据木心介绍,赵萱堂是弘一的好友,学者,大雅闳达,卓尔不群,自称居士,释儒圆通。弘一曾手抄一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特地奉赠给赵萱堂。墨迹自始至终一笔不苟,不扬不萎,墨色也不饱不渴。佛经中多的是相同的字,写得宛如独模所铸,书道根柢很深,内心安谧的程度,更是超凡入圣。这种纯粹的境界,令人望而生畏。

查询资料发现,赵萱堂曾和弘一一起在上海创办“盛世元音”的京剧演出班社,都是早期上海滩的京剧票友。从两人的亲密程度来看,其与弘一同游雁荡山的讲述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众所周知,弘一出家24年,一大半时间在温州度过,视温州为第二故乡,温州文史学者却鲜有了解弘一的这一段雁荡山足迹。那么,弘一圆寂前为何出游雁荡山?这或许与雁荡山僧竺摩法师有关。

1925年,弘一驻锡温州城下寮,在庆福寺闭关,年仅13岁的竺摩即由师祖万定禅师携同,拜见这位心中的偶像并深得大师喜爱,获大师相赠“息恶行慈”墨宝一副。后又在厦门意外收到弘一给他留下的一副亲笔联语,联曰:“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师。”

1939年冬,竺摩在澳门功德林宣讲《维摩经》,一时引起轰动。记录整理的《维摩经讲话》编排付梓,竺摩特写信恳请弘一题写书名。当时,弘一在泉州普济寺闭关,断绝与外界的一切通讯联系,接信后,竟然破例满足竺摩请求,题写了珍贵的墨宝,可见两人师生情谊非同一般。

1941年,竺摩应上海大醒、芝峰二师之约,计划北归雁荡避兵。中秋节后,他整装北上抵香港,恰遇日军占领香港,行程因而受阻,数星期后乘小舟返回澳门,仍驻锡功德林隐居潜修。

出于对弘一的景仰和崇拜,在他六十华诞之际,竺摩积极筹备庆祝活动。1941年10月,竺摩主编的《觉音》杂志第20、21期合刊,作为纪念弘一诞辰六十周年专刊在海内外发行。专刊文章大多出自名家手笔,如芝峰、大醒、慈航、会觉等高僧和陈静涛、王学仁、林子青等名士,还有太虚法师、叶恭绰、柳亚子、高剑父等一批海内外名流的祝词和祝诗,不但记录了弘一的生平,也反映了他的伟大人格与梵行,意义非凡。

据72岁创办弘一大师纪念学会的台湾学者陈慧剑撰文介绍,1941年底,因为澳门佛教界咨询佛说女身难度问题,弘一大师提供了一张表解,函复竺摩说:“佛学是活的智慧,佛陀的法是因时代、对象而有所不同。学佛者应有所了解。”期间两人往来,足以让弘一去寻游竺摩未能如期归来的家山雁荡。

弘一病重之后,拒绝医疗探问,一心念佛。他告诉妙莲法师:“你在为我助念时,看到我眼里流泪,这不是留恋人间,或挂念亲人,而是在回忆我一生的憾事。”这和赵萱堂与弘一同游雁荡山的对话,是何等贴近。弘一在圆寂前留下“悲欣交集”四个字。大师所“悲”并非一事,“欣”也绝非单纯,雁荡山也因之成为他倾吐人生念想的禅隐之境。

来源:温州日报

林宏伟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