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轮中的卖艺与小吃

温州网 2021-01-20 08:06:38

温瑞塘河,开凿于东晋,30多公里长(约70华里),故旧说“七铺河路”。塘河水域弯弯曲曲, 犹如少女脖子的珍珠项链。塘河为温瑞平原增添了妩媚与秀美!

温瑞塘河两岸村镇相连,人丁兴盛,商贾云集。为歌其秀美、繁华,宋时温州知州杨蟠曾在《咏永嘉》诗中云:“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帷绕画楼。”明清时,两岸集市兴起,运输繁忙,但载人运货仍是靠力划桨的“河厢”(木船), 若瑞安抵温州城,约需七八个小时,费力又耗时。据载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先贤项湘藻、项崧兄弟两从上海购入“永瑞”号小火轮后,温瑞塘河才开启了通河轮的帷幕。

“汽笛声声晓色寒,黑烟一缕向空盘。永宁门外莲桥畔,又有河轮到瑞安。”此词为清末戏剧家洪炳文所填的《永嘉竹技词·河轮到瑞安》, 词中生动描绘了当年温瑞塘河轮繁忙往返温(州) 瑞(安)之间的情景。

我记得第一次坐上温瑞塘河轮船是在十六岁(1956年)那年。初夏的一天,天空晴朗,我随乘客从瑞安城东门码头进入河轮。河轮后面拖着六七支厢船,每节之间由缆绳连接,犹如一条长龙游弋在清澈的河上,很壮观。

进轮船舱,见坐椅依窗分左右两排,若乘客多,船舱当中则临时增设一排长凳为座位。我在靠窗的右面长椅上挑一个位置坐定。一声汽笛“呜!——”,发动机旋既响起“嗒嗒嗒……”一连串震撼河水的噪声,并从烟囱中喷出一缕缕黝黑的烟雾。河轮启动后,稍感有一点推进力影响,使乘客冷不防身体前后倾动一下。待乘客站定后,河轮便往温州方向一路平稳行驶。

途中,轮船舱内可热闹哩!卖小吃的叫卖声、卖艺的奏乐声与演唱声、乘客的欢笑声,声声交织,分外喧闹,船舱便成了水上的“大戏院”。从瑞安东门至温州小南门,河轮拢岸(站头)沿途有:东门、九里、莘塍、塘下、河口塘、帆游、梧埏、小南门等埠头,每个埠头都有乘客上下。行驶至莘塍时,就有卖唱艺人与卖家乡名小吃的小贩夹在乘客中挤进河轮中。随后,船舱中的提篮卖小吃的小贩, 率先发出富有家乡味的叫卖声。

比如买莘塍五香干的,还边卖边唱民谣:“五香干,莘塍五香干……过大街穿小巷,手提篮儿走得忙,逢人开口笑,热诚又大方……我的五香干,人人都喜欢,原汁又原味,祖传好手段……”这一吆喝声立即诱惑了我,我从口袋掏出了五分钱, 买下十多块五香干。五香干那浓郁的香味直往我鼻孔扑来, 我情不自禁地夸道:“好香哇!”这莘塍五香干,一粒粒半寸大小,薄薄的焦黄颜色,当中还印有个阳文“莘”字。放在嘴里一嚼,有一种细韧、回味鲜美的口感。

吃了美味的莘塍五香干之后,我又品尝了瑞安传统名糕点“李大同双炊糕”。 这双炊糕,我为之拍手称好:洁白细软,甜香可口,富有弹性。怪不得瑞籍台胞孙竺先生回乡探亲时品尝了之后,诗兴盎然,挥毫写下:“大兴祖业再开花, 同是炊糕此最佳。茶点香茗酬贵客, 食甜不厌到君家。”河轮中小吃品种繁多,除上述莘塍五香干、李大同双炊糕之外,还有卖槐豆芽、橄榄、口香糖、瓜子、茴香豆、油卵、灯盏糕……

河轮中,叫卖小吃声过后,“卖艺人家”纷纷“登台”表演。有民间各种曲艺,如打花鼓、弹琵琶、唱鼓词、唱道情、讲书、拉二胡等。还有江湖术士卖跌打伤药。坐在我对面左排坐椅上一位年逾四十开外的妇女,身上背花鼓,一手执小锣,一手执鼓槌,突然打击小花鼓与小锣,“咚咚咚锵,咚咚咚锵;咚咚咚锵咚锵咚锵锵锵”,接着她唱起《四季调》花鼓:“春有百草青(哎)萋萋,夏有荷花伴藕池,秋有秋菊迎霜开哪,冬有腊梅伴雪飞。咚咚咚锵咚锵咚锵锵锵。”此落彼起。

花鼓打好后,另有一对夫妻,手拿长筒与竹板,对唱了“莲花落”(又称“道情”)。男唱“三月春风暖洋洋”,尾字刚落,女即接腔和道“哩哩啦啦,腊梅花”。随后,盲人阿彬拉一曲优雅的《三潭印月》二胡;琴声一落,平阳腔艺人就开讲《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由于平阳腔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滑稽,乘客听得捧腹大笑!最后,词师老周伯唱了《高机与吴三春》“麦饼赠银”一小段,讲述主角吴三春暗中为未婚夫高机在麦饼给他赠银,乘客“啧啧”地连声点赞吴三春对高机海誓山盟般的爱情。

家乡的名小吃,为乡亲带来了“食福”,家乡的曲艺为乡亲带来了“乡愁”。二者在当年塘河的河轮上凸显出来,而今仍成为永不消逝的怀旧思念!

来源:温州日报

郑育友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