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原地过年”的“味道”醇一些、再醇一些

刘成 2021-02-10 11:04:13
原地过年有乡愁的味道、科技的味道,当我们循着这些味道,原地过年或许会有新的意义。

  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最有代表性的“年味”就是回家。每到春节,一个“流动的中国”应运而生,亲情与团圆驱动着人们返乡。今年春节,回家过年遇上了疫情防控,部分人选择“原地过年”,成为“原年人”。原地过年是何种样子?它应具有两种“味”。

  原地过年,要有“乡愁的味道”。“狐死首丘,心不忘本;钟仪在晋,楚弁南音。”故乡不仅是人们生于斯、长于斯之地,更是承载了血脉亲情、人伦道德、精神港湾等重要意义的“复合体”。在中国人心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最质朴的情感,也是最坚定的信仰,更流淌在中华民族精神血脉里。近日,江西新余渝水区水北镇500多名在外地过年的游子收到了“故乡礼包”,这些“故乡礼包”里面有承载游子乡愁的本地美食,也有写给游子的家书。这一有“温度”的举措表达了家乡对游子的关心,迎合了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让“漂泊的乡愁”能够就地安放。

  无独有偶,日前,温州文成举办新春茶话会,组织全国各地留浙过年的文成媳妇欢聚玉壶“侨家乐”共话年味民俗,还做手工饺子,慰藉乡愁。白居易说“大抵心安即是家”,苏轼也说“此心安处是吾乡”。通过“故乡礼包”等人性化举措,做好原地过年服务保障工作,慰藉不能回家过年的在外游子思乡之情,解决游子的后顾之忧,这种“乡愁的味道”可以醇一些、再醇一些。

  原地过年,要有“科技的味道”。当前,以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标志的科技革命,正深刻而广泛地改变人类的生产手段、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通过现代科技赋能传统年俗,践行“云”上过年,一方面减少人员聚集,降低病毒感染风险,满足疫情防控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又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够感受文化、愉悦身心,保障了人们过年的仪式感、获得感,让人们过好“年”。比如,故宫博物院今年特别推出了“故宫知识课堂”线上开讲、“故宫红”展示系列文化专题等一批线上新春文化活动,现代科技与传统习俗相遇擦出了“智慧的火花”,顺应了“原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互联网+春节”的方式,不仅仅是云逛展,还有云问候、云祈福等“云”上方式,让原地过年带有“科技的味道”,这种味道能够帮助打开人们记忆的闸门,引出“原年人”特别是年轻一族的共鸣,让人在春风化雨中了解、熟悉、喜欢上传统文化元素,实现疫情防控、欢喜过年“双赢”,这种“科技的味道”可以醇一些、再醇一些。

  原地过年有乡愁的味道、科技的味道,当我们循着这些味道,原地过年或许会有新的意义。它就像窖藏的陈年女儿红,味醇而美,越品越香、越品越甘,鼓励着我们心怀希望、继续向前,去迎接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陆向东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