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平阳唯一书院:交川书院

温州网 2021-03-03 08:18:55
有元一代,江浙行省温州路仅有三所书院:一是宗晦书院,位于乐清县城;二是永嘉书院,位于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三是交川书院(亦名蛟川书院)。

位于今平阳县万全镇湖岭村塘河边的蛟川书院效果图。

民国《平阳县志·学校志》载:“交川书院,元州守周嗣德建。万全乡三都旧有蛟川里,应即其地。”仅用二十五字,简略记述了元代平阳唯一的书院:交川书院。有元一代,江浙行省温州路仅有三所书院:一是宗晦书院,位于乐清县城;二是永嘉书院,位于永嘉城区(今温州市鹿城区);三是交川书院(亦名蛟川书院)。

创建者周嗣德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平阳陈高《平阳州儒学增田记》曰:“元帅昔为司令海口,尝新龙江书院,今又始作交川书院于平阳。”文中“元帅”即元末浙东名臣周嗣德,时为江浙行省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同知副元帅。

周嗣德(1306-1371),字宗道,又作从道,温州路平阳州崇政乡五十一都睦源里(今平阳县青街乡)人,历任摄平阳州事、浙东道宣慰司都元帅府同知副元帅、江浙行省行枢密院判官、同佥行枢密院事。周嗣德治理平阳州前后十年,恰是元末天下大乱之时,他翦灭了平阳周边的各路流民武装,修文宽政,与民休息。“十年之间,易涂炭为衽席,起呻吟为讴歌,民阜物育,庶几承平。”(《元故枢密院判官周侯祠堂记》)

在此期间,平阳州先后修建或兴建了三所学校。至正十九年(1359),台州人陈铿翁调任平阳州教授。到任后,“慨然以兴起学事为己任”,协助周嗣德,先后兴建了交川书院、径川义塾(在水头),并为州儒学增广学田一百亩。陈铿翁,字太希,号石门,台州路黄岩州人(里居今属温岭)。早年从学于台州名儒祝蕃远、于相,著有《石门集》,宋濂为序。

捐资者刘祖衍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有诏:“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元末平阳交川地属万全乡三都金阳里,虽无“先儒过化”此地,却亦是“名贤经行之所”,又有“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故“并立为书院”。

弘治《温州府志》载:“刘祖衍,平阳人,乐善好义。至正间,建交川义塾于县治北二十里半塘,捐己田三顷、山二顷,延师以训乡之子弟。孔御史汭荐之,授温州路儒学教授。”刘祖衍便是“出钱粟赡学者”的“好事之家”。

平阳万全塘边《刘氏宗谱》有明刘氏族人刘云生记述:“吾先君曾置山场二百亩并田三百亩,建楼台义塾,原与世代子孙入学,苦志寒窗,无论已出仕、已入泮,作为书笔养贤计,世代子孙轮流享用,此吾先君流恩千古矣。”塘边即今平阳县万全镇湖岭行政村堂边自然村,交川则为今湖岭行政村三都王自然村,两地田陌相连、近在咫尺,元末并属万全乡三都金阳里。刘云生所记这位“先君”便是刘祖衍,家居平阳县万全乡三都金阳里塘边。

刘祖衍捐建的交川义塾,实际上就是周嗣德“始作”的交川书院。创办交川书院所缘起之“名贤”,是塘边刘氏两位南宋时期的先祖——刘子璘、刘高;书院前身当为刘氏家塾,是二刘先生“经行之所”。

塘边《刘氏宗谱》记述,其八世祖刘子璘(麟),临安教授;十世祖刘高,大理寺评事,转任桂阳县军政。经核民国《平阳县志·选举志》,刘子璘、刘高祖孙二人均为南宋进士,选举表有详细记载:“淳熙八年(1181)辛丑黄由榜,刘子璘,淳熙间建州教授,改临安(教授);淳祐四年(1244)甲辰留梦炎榜,刘高,子璘孙,知桂阳军。”

关于交川书院(义塾)所在地,弘治《温州府志》称在“县治北二十里半塘”,民国《平阳县志·建置志》曰“万全乡三都,在县北二十里”,半塘地处三都,但非塘边刘氏宗祠。塘边(今堂边)东有塘河,河中有一洲渚,洲渚之上,旧有文昌阁,距塘边刘氏宗祠遗址仅数百米。当地故老相传,金阳里交川人王朝佐(明弘治年间进士)幼时曾在文昌阁义塾读书(《重建文昌阁碑志》)。据此,弘治《温州府志》所述半塘,即今堂边自然村东首塘河之中洲渚。南宋时期,洲渚之上曾有刘氏家塾。元末至正年间,改建交川书院,旋改称交川义塾,后为文昌阁。

交川书院始建于至正何年?弘治《温州府志》记载刘祖衍行谊时称:“孔御史汭荐之,授温州路儒学教授。”陈高《平阳州儒学增田记》载,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易普剌金、孔汭行部闽广,取道温州路,考察平阳州,“爰拨都事张君锡旧所经理陈至东乡田五十亩及谷若干石……专为(州儒学)师弟子廪膳费”。据此,交川书院建成于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孔汭来平之前,开工于至正十九年(1359)某月陈铿翁出任平阳州教授之后。孔汭与易普剌金考察平阳州后,嘉评刘祖衍于交川书院的助学行谊,“荐之朝,授温州路儒学教授”。(乾隆《温州府志》)

掌教者薛元宰

交川书院的山长是平阳县万全乡湖阳(今昆阳镇练川社区吴垟村)人薛元宰。民国《平阳县志·人物志·薛魁祥传》载:“(薛)元宰,佚其名,(以字行),居湖阳,鲛(交)川书院山长。”薛元宰祖籍平阳县招顺乡(今苍南马站一带),系南宋进士薛魁祥族孙。元至正二十年(1360),平阳州建成交川书院,以薛元宰为山长。

薛元宰与元末真定名士苏大年颇有交集。苏大年在薛元宰族祖薛魁祥《荷渚集》后序中写道:“至正二十有一年,会其(即薛魁祥)湖阳宗孙鲛川山长元宰于海上,以吾友郑君天趣、郑君季明咏史诗二《序》出示予,从予游者再月,请予为(《荷渚集》)后序。”海上,即元末松江府华亭县上海镇(今上海市区部分区域)。郑天趣即郑僖,平阳县慕贤东乡屿门人。郑季明,即郑东,平阳县招顺乡湖井人。二郑与苏大年均为好友,至正二十一年(1361)之前皆已作古。二郑生前曾分别为薛魁祥《荷渚集》作序,此番薛元宰乃请苏大年为作后序。

佼佼者王朝佐

明洪武元年至五年间(1368-1372),交川书院改为交川义塾。因此,交川书院从创立到改制,大约只存在了十年光阴。

洪武五年之后,交川义塾又断续办学一百多年。据万全蛟川《王氏宗谱》记述,平阳万全交川人王朝佐幼年曾在该义塾发蒙。成年后,复在此为塾师。万全宋炳亦曾在交川义塾读书,先后受业于王蛟川、蔡南州。王蛟川即王朝佐,蔡南州或为蔡芳。

王朝佐,明代中期知名学者、诗人,平阳县万全乡三都金阳里交川(今属万全镇湖岭村)人。明宪宗成化九年(1473)前后,入交川义塾发蒙。二十一年(1485),始在交川义塾为塾师。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登进士第,历官南京礼部仪制清吏司主事、南京工部虞衡清吏司员外郎,著有《东嘉先哲录》等。

蔡芳,平阳县万全乡六都榆垟里人,按《宋氏祠堂记》所述,当于弘治二年(1489)继王朝佐之后被聘交川塾师。十一年(1498),蔡芳乡试中举,交川义塾遂停办。因为,在弘治十六年(1503)王瓒、蔡芳主修的《温州府志》之中,已无交川义塾之记载。蔡芳后官授南京光禄寺署正,迁福建盐运司副使。

来源:温州日报

陈彤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