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苦后甜“柑儿文”

温州网 2021-03-05 08:11:17
瓯柑,是温州特色水果,一直深受温州人的喜爱。但对于瓯柑衍生出来的“柑儿文”,时下的年轻人却不甚了解。

晒制柑儿文。

瓯柑,是温州特色水果,一直深受温州人的喜爱。但对于瓯柑衍生出来的“柑儿文”,时下的年轻人却不甚了解。“柑儿文”由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瓯柑之乡——温州市瓯海区出产的瓯柑幼果晒制而成,是通过一代又一代老温州人口口相传下来的一种民间特色中药,对积食及小儿疝气有特效。在过去民间,老温州人偏爱用“柑儿文”泡茶来助积食消化。

“柑儿文”是由温州话翻译而来,“柑儿”是指小瓯柑、“文”温州话有死亡的意思,柑儿文顾名思义就是夭折的瓯柑幼果。柑儿文的中药名叫青皮,《中国药典》记载:青皮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其味苦、辛,性温,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功效,用于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癖,乳痈,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青皮”单独为一药始载于金代张元素所著《珍珠囊》一书:“味苦、辛、温,归肝、胆、胃经。青橘皮气味俱浓,沉而降,阴也。”

世界上最早的柑橘学专著——-抗金名将韩世忠与梁红玉的长子、南宋永嘉太守韩彦直所著《永嘉橘录》系统记录了温州一带柑橘的栽培管理方法,对种植、培育、祛病、收藏、入药等都有详细记述: “入药橘皮最有益于药,去尽脉则为橘红,青橘则为青皮,皆药之所须者。”从南宋开始正式将青橘改称为“青皮”,《永嘉橘录》成书于公元1178年,记载当时温州分为柑、橘、橙三类,共有27个柑橘类果树的品种,现如今只有瓯柑顽强地保留下来,可见其有独特的生命力,同时也见证柑儿文在温州至少已有800多年的晒制入药历史。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载有青皮治疗乳痈的单方:因久积忧郁,乳房内有核如指头,不痛不痒,五七年成痈;用青皮四钱,水一盏半,煎一盏,徐徐服之,日一服。

“柑儿文”不仅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也承载着老温州人的儿时记忆。每年的5至6月份,正是瓯柑的生理落果期,在老温州人的记忆里,年幼时经常去瓯柑园里将这些掉落的瓯柑幼果捡起来送给老香山、叶同仁等药房收购。也有将瓯柑幼果带回家晒干成为“柑儿文”,以备积食及伤风不时之需;而此“伤风”非感冒伤风,乃指旧时温州民间家家户户喜欢盛饭到院子与左邻右舍边吃边闲聊,此时如若风大,极易将风“吃”到肚子里引起腹胀肚痛,称为伤风,柑儿文煮水喝即可缓解。

瓯柑幼果晒干后统称为柑儿文,如黄豆般大小的又称为“青皮子”,玻璃弹珠大小则谓之“个青皮”,一般2.5公斤左右鲜果可晒0.5公斤,晒制方法也颇有讲究,瓯柑幼果要先清洗掉泥巴,在阳光下暴晒5-7天,此时果皮由青转黑变硬,再装在麻袋或蛇皮袋里捂上两天,让瓯柑幼果里面的水分渗透散发到果皮后再晒,如此反复3-4次,晒制的干果触感如核桃般坚硬,可闻到一股药香味。经过密封保存的“柑儿文”,可以存放很久,而且时间越久,香气越浓,其药效也越好。

民间瑰宝,焕发生机。如今的柑儿文已不再仅限于药用,而以更多的形态和方式融入温州人的生活。有本土企业通过挖掘、传承其历史文化、药用价值,创新性地把柑儿文加入时尚元素相继开发成为养生保健茶:日常饮用,可以调理肠胃;作为炖品佐料:有去腥、增加香味的作用;制作成香囊,可提神醒脑;利用温州话“柑”与“官”、“桔”与“吉”谐音,开发成为温州特产伴手礼,凸显其大吉大利寓意。

先苦后甜堪品味,温州精神代代传。柑儿文初食微苦,回味甘甜,品柑儿文犹如品读温州人精神:吃苦耐劳、先苦后甜!柑儿文是承载我们瓯越文化的一个符号,更是勾起思乡情结的载体,在异国他乡打拼的温州人偶有出现水土不服,取几颗柑儿文煮水喝便可缓解不适。正如温籍台湾著名诗人琦君所说:“人生原是甘苦参半的,这味又岂不隽永?”

来源:温州日报

金益丰 文/摄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