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庭循:木制石座入画第一人

温州网 2021-04-04 09:17:25
谢庭循对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贡献,还表现在最早将木制石座,即带木座的案头石真实记录在自己的另一幅名画《香山九老图》之中,从而创造了中国赏石文化史上的又一个第一。

山西新绛稷益庙明正德二年壁画里的供石与底座。

谢庭循《香山九老图》里的木制底座(上)与全图(下)。

笔者近年来专注于研究永嘉明代画家谢庭循,为此撰写多篇文章,介绍其艺术成就。2018年1月,笔者曾以《谢庭循的藏石画石》为题,在《温州日报》风土版发表了他所藏鱼化石和将大理石屏入画的故事。作为一个艺术史教科书意义上的宫廷画家,谢庭循对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贡献,还表现在最早将木制石座,即带木座的案头石真实记录在自己的另一幅名画《香山九老图》之中,从而创造了中国赏石文化史上的又一个第一。

从无底座石到盆石

观赏石的供置,从室外到室内,从庭园到案头,最早可能出现在唐五代时期。古画中出现的奇石,多是置放于室外的景观石,最早的当属晚唐孙位描绘竹林七贤的残卷《高逸图》(藏上海博物馆)。宋画中大量出现的奇石怪石,也多是无底座的园林景观石,如苏轼的《古木怪石图》、宋徽宗的《祥龙石图》等。

古代最著名的案头奇石,莫过于石痴米芾为之作铭的灵璧研山石,史载这块千古名石本是五代唐后主李煜的心爱之物,米芾得之于新婚之夜,遂“抱眠三日”(《实为志林》),并作堪与《兰亭序》媲美的书法名篇《研山铭》。该铭帖第二段所绘“宝晋斋研山图不假雕饰,浑然天成”,就是一块没有底座的裸石、平放的砚石。

宋代文人玩赏的案头石,也有带底座的,但却是借鉴盆景的玩法,以盆(石盆、陶盆)供石,如苏东坡十分钟情的仇池石(英石),便是置于高丽国产的大铜盆里,盆里还铺放了饱经海水冲刷的登州硅质卵石(今烟台长岛球石),有《仇池石》诗为证:“盛以高丽盆,藉以文登玉。”直至明清两代,水盆置石仍有市场。有乃祖爱石之癖的明代书画家米万钟曾作《奇石图》,图中奇石的底座就是一个高高的石盆。明末园艺家计成在《园冶》里记述了英石置陈方式:“可置几案,亦可点盆,亦可掇小景。”清道光年间梁九图《谈石》:“石有宜架以檀趺者,有宜储以水盆者,不宜混也。”“礼失而求诸野”,这种以盆为座的赏石遗风,至今还影响着讲究传承的日、韩两国观赏石界,如日本的奇石展也叫水石展,无盆岂有水?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携强劲的经济冲力还将水石文化传播到欧洲,意、德、英、法等国相继成立水石协会。

目前所见的元、明雕塑、壁画作品中的案头石,多是盆石,如我国佛教祖庭洛阳白马寺,有一组原藏故宫慈宁宫的元代漆夹纻十八罗汉塑像,其中就有手捧盆石者。再如山西新绛稷益庙中明正德二年(1507)完成的《三圣》壁画,画中一仕女双手所捧的供石就置于陶座之上。

木座奇石,明代入画

谢庭循的工笔人物画《香山九老图》,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非常出名,是据唐代大诗人白居易《香山九老会诗序》意境绘制的绢本设色画卷,人物众多,神形兼备,松梅摇曳,白鹤唳鸣,古朴的亭阁,清幽的庭园,一条蜿蜒的鹅卵石竹林小径将整个画面里的人物、景色串了起来。画中不但有两方作为园林景观石出现的具有瘦、皱、漏、透传统经典美的太湖石,而且还在正中位置刻意的画上煮茶场景(包括一大摞红色漆器茶托),以此来喻示主人公白居易爱石嗜茶的个性特征。

画卷主体是一处几案分明的轩阁,内有三位不同服色的文人在围观一位挥毫的长者,在他们身后的一张红色方几上,单独摆放着一方起伏的山子状的观赏石,这块奇石被置陈在紫色方形木制台座上,据其颜色、形态、结构、体量来看,应该是位居古代四大名石之列的灵璧石或英石。木制台座的台面为平面状,挖有落榫,四面束腰,四角有卷云形底足。这是中国古画里第一次出现纪实性的木座奇石形象。

此后,将带木座的奇石绘制入画,有明松江书画家孙克弘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所作的《芸窗清玩图卷》(藏首都博物馆)和《七石图》(藏故宫博物院)。另一位松江人林有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载录了宣和以后数百种奇石的《素园石谱》,问世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这本传世最早的画石谱录,共有大小石画249幅,其中就有木制石座的记录,这些样式简洁的木质底座,明显都是明代风格的。

木座是观赏石的艺术标志

木制石座的兴起,与郑和下西洋密不可分。郑和从海外运回大量花梨、紫檀、酸枝等优质硬木原料,大大推动了明式家具的兴盛,而其中的边角料、零头料,则自然成为文人设计、制作奇石底座的首选之材。作为同时代的奇石收藏者、爱好者,谢庭循将木座奇石破天荒绘于画卷之中,应该是有意而为之的,足显其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接纳和引导,因为即使到了明代晚期,有关木制石座的文字记录还极少。如晚明松江文人、书画家陈继儒的《妮古录》,虽有不少关于观赏石、案头供石的形、质、色、纹、铭诸方面的描述,但对底座却只字未提。再如晚明嘉兴鉴藏家李日华的《味水轩日记》,虽频频提及观赏石,但述及木制底座的却只有一处,灵璧研山“上耸东西二峰……叩之,丁丁清响。武林高氏物也,梨木座镌瑞南印记”。

当代美国中国“文人石”收藏家、《世界中的世界》作者理查德·罗森布鲁姆认为:“木座是一个戏剧化的装置,它实际上使石头成为了艺术品。离开了木座,你会感觉石头与艺术是如此的不相像。”“拿走底座,奇石还原为自然物体;把它放回座子上,它又从石头变成了艺术品”。木座的出现和应用,是观赏石成为独立艺术门类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永嘉谢庭循就成为了这项古代“吉尼斯纪录”的拥有者。木制底座,因材施艺、因石施艺,可以对观赏石进行量身定制,从而可大大提升奇石的艺术美感。

因取材、设计、加工的简便性,线条简洁的明式木座和繁复雕饰的清式木座,早已成为今日中国观赏石界的主流底座样式,并不断推陈出新,成为观赏石行业的一个重要创意门类和配套产业链,甚至门台高于屋,价格远远超出奇石本身。谢庭循不但收藏了结核鱼化石,而且首先将大理石屏、木制石座写实性绘画传世,无疑使其成为温州和中国赏石历史上一个重量级的和不可替代的文化传播者。

来源:温州日报

胡雄健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