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首歌,就为它建一座博物馆

温州网 2021-05-05 10:55:00

林美龙一有闲暇,就要弹一弹《采茶舞曲》。这架周大风先生生前用过的钢琴,是这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刘晓莲 摄

周大风先生在泰顺的这张留影是他自己最喜爱的照片。 萧云集 摄

《釆茶舞曲》博物馆还在继续“打磨”中。 萧云集 摄

本报记者 李艺 通讯员 陈仲华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这首由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周大风先生在泰顺创作的经典民歌《采茶舞曲》,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编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音乐教材”,至今已经传唱了60多年。

而就在这个泰顺春茶再次收获的季节,回望40多年前第一次听到《采茶舞曲》时的那个“惊艳”时刻,现年61岁的泰顺退役军人林美龙说,当时怎么也想不到,多年后的他,会花费大量精力和500多万元,在自己的老家泰顺,为这首深爱的歌曲建造起一座建筑面积近千平方米的博物馆。

18岁至今离不开《采茶舞曲》 “超级歌迷”获赠大风遗物超千件

泰顺县罗阳镇仙居岭下村——这个林美龙为《采茶舞曲》博物馆挑选的落脚地,颇有讲究。

仙居岭下村是林美龙的出生地,把博物馆建在这里,让他最爱的歌曲与他的生命有了更深的联结。此外,岭下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与博物馆的文化内涵相得益彰:这里不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仙居古廊桥,有仙居古村落、罗阳石亭、古井等省市县级文保单位,村中山上的千亩山垟坪茶场,也是周大风先生现场创作赞美泰顺茶诗作的故地。

林美龙建造的《采茶舞曲》博物馆,自2015年周大风先生去世后启动筹建,于2019年春节期间建成并对外开放,至今仍在继续“打磨”中。记者走进这座形似四合院的博物馆中,在展厅看到一架周大风先生生前用过的钢琴,这个“镇馆之宝”,是周大风的儿子周小风赠送的。实际上,周小风、周山涓等大风先生亲属,近年来一直大力支持着这位《采茶舞曲》“超级歌迷”,他们不仅多次来到岭下村给林美龙提出建馆指导意见,还为他建造的《采茶舞曲》博物馆捐赠大风先生遗物超千件。

“林美龙先生非常有诚心,他对《采茶舞曲》是真热爱,我钦佩他的这份精神和执着。”近日,和记者谈到自己眼中的林美龙,周小风先生言语中有满满的感动,“他是真心在做事。为了建这个博物馆,他花了很多心思,花了很多钱,我感谢他对我父亲作品的执著和珍视,也会一直支持他,希望他把博物馆越办越好。”

到底是怎样的经历,让林美龙成为《采茶舞曲》的“超级歌迷”?

“我从小就喜欢音乐、识谱。18岁那年,我参军入伍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济南某部队,有一天,偶然在《人民子弟兵》杂志封面上看到刊登有浙江民歌《采茶舞曲》(含曲谱),就立即到连队拿来二胡看着谱拉起来。”和记者讲起和《采茶舞曲》的初相遇,林美龙对当年听到这首歌曲时的很多感受记忆犹新,“我用二胡拉了几次,觉得这歌非常轻快活泼,很好听。几位战友听到后,也凑过来与我一起唱《采茶舞曲》。自此以后,在部队我每天都要抽空吹拉弹唱《采茶舞曲》,越来越喜欢它。1979年8月1日,团部举行文艺晚会,我专门登台表演了二胡独奏《采茶舞曲》。”

1982年,22岁的林美龙退役回乡,到泰顺县农业局工作,每月工资30元。1983年,他花38元在泰顺县罗阳五金公司购买了一台西湖牌收音机,只为每天早晚打开收音机能听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一日两次开播的起始曲《采茶舞曲》。

在那个资讯不发达的年代,林美龙说,每当他在收音机里听到《采茶舞曲》,“那高兴都无法形容”。20世纪80年代,每次出差到温州市区、杭州,他总要到新华书店买几盒《采茶舞曲》磁带回来听听。20世纪90年代初,市场上开始流行VCD、CD和MP3后,林美龙便收集、下载了几十首各种唱法的《采茶舞曲》,使得其家中音响唱片、车载音乐、手机铃声至今都是《采茶舞曲》。而无论是在单位工作还是后来外出创业,他始终保持着在部队的习惯:只要有空都会唱唱《釆茶舞曲》,“唱了之后身体舒服、特开心。这些年每遇到困难或烦恼事,听听唱唱《采茶舞曲》,然后再喝几杯泰顺绿茶,劲头就又来了。”

一路辗转曲折追寻偶像足迹 19字的大风绝笔留予博物馆

虽然这般喜爱,但如果不是又一次的偶遇,林美龙可能还不会动念为《采茶舞曲》建博物馆。

一切都在2012年那天改变。

那天,林美龙出差到一家酒店吃饭,桌子上正好放了一本《泰顺廊桥风情》杂志,杂志封面导读有一句话:《采茶舞曲》源自泰顺。

“这首歌不是在杭州创作的吗?歌词不是唱龙井茶吗,怎么会源于泰顺呢?”带着疑问,林美龙请服务员将这本杂志送给他,拿到杂志后,他回到宾馆又仔细看了好几遍,确认《采茶舞曲》的创作地不是在杭州,而是泰顺县东溪乡。

了解了《采茶舞曲》创作的来龙去脉后,林美龙的内心实际上经历了一场“地震”,让他内心震动的是一种奇妙又难得的“缘分”:“几十年来这么喜欢的《采茶舞曲》,竟然是在我的家乡泰顺创作的!”次日林美龙回泰顺,便拿着杂志将这篇文章复印了十几份收藏起来。那以后,他对《采茶舞曲》和其词曲作者周大风在敬佩之外多了很多亲近之感,而另一个念头也油然而生:“《采茶舞曲》在泰顺诞生,我就是放弃个人事业,也要把《釆茶舞曲》文化整理好、传播好!”

这之后,又是三年过去了。

三年里,林美龙过得很煎熬,他到处打听周大风先生的联系方式,想见一下自己的精神偶像,请教他关于《采茶舞曲》的种种问题,却不得其门。2014年10月,林美龙辗转拿到一个周大风先生在杭州住处的座机电话,于是每天早晚工作时间,他都打个电话过去,但近半年时间里一直没人接,到了2015年3月,周小风在那头接住了电话,林美龙才得知,当时93岁的周大风身体状况很差,离家住在有人帮忙护理的杭州老年公寓多时了。周小风那天也是偶尔回家为爸爸拿衣物才接到了这个执着的电话。

电话里,林美龙忐忑地告诉周小风,自己是来自泰顺的《采茶舞曲》歌迷,想拜见周大风先生。“我父亲一听是泰顺来的歌迷要见他,非常高兴,当即同意和林美龙见面。因为泰顺农村那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勤劳淳朴的民风和热火朝天的采茶劳动场景,激发了父亲创造《采茶舞曲》的灵感。他对泰顺特别有感情。”周小风告诉记者,那时的父亲已经病重,眼睛几乎看不见东西了。

2015年3月8日,得到周大风先生同意见面的消息,还在山东做生意的林美龙立马交代好日常事务,带上几包泰顺“三杯香”茶叶,赶往杭州拜见周大风。“见面时,大风先生躺在床上气喘吁吁,我和周小风一起将他扶起来坐在轮椅上,我紧挨在先生身边坐下,他强打精神跟我聊起他在泰顺的采风生活经历。”让林美龙感念的是当时大风先生对他说的话,带着对泰顺深深的留恋:“1958年,泰顺的各个区我都去演出过;泰顺的绿茶比龙井茶好喝,我爱喝泰顺‘三杯香’;2004年泰顺县委宣传部给我安排的办公室还在不在……”

当林美龙把自己想在泰顺建馆传播《采茶舞曲》文化这想法告诉周大风先生后,周大风先生表示支持。当时,已经封笔五年的先生在儿子周小风的帮助下,颤抖着手,一笔一划,写写停停,整整用了一个多小时,题写了“中国泰顺采茶舞曲纪念馆”和“泰顺采茶舞曲之乡”两幅字赠给林美龙。因为眼睛已经几乎看不见,为了防止写的字重叠,这19个字,是周大风先生一个一个写在不同的纸张上的。后来,林美龙高价买到十几吨重的精美大石头,邀请泰顺资深石匠把这些字雕刻上去,放置于博物馆。

而这19个写给自己忠实歌迷的字,也成了周大风先生的人生绝笔。与林美龙见过面的第二天,周大风先生搬进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同年10月11日去世。

得知大风先生去世,林美龙悲痛万分,他马上放下生意赶到杭州,参加大风先生的追悼会。他庆幸自己在偶像有生之年与他相遇,也深深遗憾相见恨晚。送走一代音乐大师回到泰顺后,林美龙与妻女家人商量决定,自己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在仙居岭下村建设《采茶舞曲》博物馆,不仅是为了传播文化,更是对大风先生的致敬。

这些年,为不断挖掘和充实馆藏,林美龙四处奔走,寻访与《采茶舞曲》和周大风先生有过交集的人与事,除了得到何占豪、李光羲、姜嘉锵、陶慧敏等文化名人赠送的各自珍藏的相关《采茶舞曲》录音磁带、唱片、题字等,考虑到周大风曾在杭州梅家坞体验生活一年多时间,林美龙近几年每年也要去梅家坞走走,访问当地与周大风有关的人,不断追寻大风先生的足迹,为博物馆留存第一手相关资料。

“大风先生在梅家坞做了很多好事。”在林美龙不断的寻访中,周大风的形象更加鲜活:“梅家坞有一个村民,曾经右脚生肿瘤没钱治,是大风先生从城里专门买药带给他,帮他把病治好,之后也不向他要一分钱。这个村民今年已89岁,说到这事多次在我面前哭,他想念大风先生。”

种植茶树采茶叶年年祭大风 《采茶舞曲》文化薪火相传

“我的伯父学问好,道德高,很有创造精神。当时在20世纪50年代那样的恶劣环境下,生活异常艰苦,为了完成周恩来总理的嘱托,伯父翻山越岭、跋山涉水来到泰顺体验生活,创作出著名的《采茶舞曲》,这是他‘不羡家财万贯,只求五车学问’处世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协助林美龙先生创建《采茶舞曲》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们都倍加珍视这种精神和文化的继承和传扬。”这几年来,周大风的侄女周山涓和林美龙联系很多,因为她负责担负着周大风先生去世后留下的上万册(张)书籍唱片等遗物的整理归档。和记者说起林美龙对《采茶舞曲》博物馆倾注的心血,周山涓说:“我钦佩林美龙先生传承优秀文化的这份精神和信念。”

的确,与周山涓相似,林美龙坚持传承《采茶舞曲》文化的背后,也寄托了太多对创作者周大风先生精神和风骨的认同和思念。

周大风先生去世的第二年,林美龙在建造《釆茶舞曲》博物馆的同时,在博物馆附近开辟出一块地,栽种了寓意大风先生在世年岁的93棵泰顺土茶树。这些年,茶树长势喜人,最高的茶树目前已逾2米,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土茶树可以采摘茶叶后,林美龙每年从树上限釆茶叶制作两斤茶,将其命名为《釆茶舞曲》长寿茶,每年清明节前夕寄给周小风和周山涓,方便他们用茶叶祭奠周大风先生。

“今年清明节给父亲上坟,我带上美龙寄的茶叶,给父亲泡了一杯茶。”周小风说,周大风先生生前一直喜欢喝泰顺茶,一个月要喝掉两斤左右茶叶。每年清明时节,一杯清茶,是对他“惟艺术至上,惟道义、风骨至上”的一生最好的纪念。“父亲小时候受过苦,知道穷人家孩子想学音乐有多难,早在1954年,父亲就和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席顾西林一起组建了大关小学民乐队。2006年后,大风艺校在浙江省有20多所分校,父亲去讲课,从来不收一分钱。”

现在的林美龙,每天还是奔忙在搜集《釆茶舞曲》文化资料、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的路上。“《采茶舞曲》艺术价值高,生命力强,目前全世界已发行100余种版本的唱片专辑。近年来,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2019年浙江省政府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等庆典上,都有《采茶舞曲》的音乐响起。今年3月24日,学习强国平台第四次推荐《釆茶舞曲》……”和记者说起《采茶舞曲》,林美龙一往情深。

作为经典民歌,《采茶舞曲》曾经影响了一代人,而林美龙打造的这座《采茶舞曲》博物馆,也成为包括他在内的许多人的精神家园。博物馆开馆后,众多《采茶舞曲》和周大风先生的“粉丝”都来参观驻足过,其中一位泰顺退休女教师在参观过程中突然失声痛哭,她的父亲也是《采茶舞曲》乐迷,去世前病痛缠身,生命的最后时刻是听着《采茶舞曲》走的。“《采茶舞曲》我也会一直唱到死。”这几年,作为《采茶舞曲》博物馆的支持者之一,著名温籍歌唱家姜嘉锵对《采茶舞曲》也有这样的表白。

这个“五一”长假,《采茶舞曲》博物馆除了迎来不少温州本地游客,也迎接着来自北京、福建、山东等地的客人,不少人是祖孙三代一起来参观。看着人们在博物馆中流连,林美龙觉得自己的付出都值了,展望未来的日子,林美龙说,他会继续坚持完善博物馆,把《采茶舞曲》文化传承好,并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分享。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陆珊珊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