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专题
扎根天河,重农桑,修水利...经开区一位离休干部讲述他与党的故事
2021-05-12 15:53:00

  温州网讯 (记者 夏凯南)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风雨变迁,时代场景几经转换,中国共产党始终传承的红色基因是最珍贵的,党员们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征程中书写一段又一段传奇。

  今天,我们邀请您一起听听一位离休干部讲述他与党的故事,回忆那些年他的峥嵘岁月。

  王挺喜,1927年2月13日出生于经开区天河街道天凤村一户贫苦家庭,据王老介绍,当时家里也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租大户人家的旧房子作为安身所处。经过八九次举家搬迁,才有西前西岸底的容身之地。家里成员众多,生活拮据。父辈仅靠为地主打长短工来维持生计。“我还替人家放过牛,做过散工,去滩涂给大户们抓抓小海鲜才有饭吃。”王老笑着说道。

  投身革命

  地下党从此多了一个年轻的通讯员

  1948年王老代人做长工时,机缘巧合下,经人介绍参加了当时在浙南发展的地下党组织。他对党的历史和信仰以及奋斗目标了解过后,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地下党的工作。“抛头颅洒热血,都不在话下。组织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争取早日成为正式党员。”王老向记者说道。

  当时王老所负责的是上下级单线联络,传送情报,密探敌情的工作。“秘密的信件都绑在身上缝在衣服里,行动十分危险,一不小心就小命不保,但是我还是圆满地完成了所有交代的任务,没有出一点差错。”说到这里王老眼角还露出了一点“小骄傲”。

  此外他还为前方的浙南游击纵队送战备物资,还经常下半夜去村里贴标语,发传单,进行革命宣传。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迎来了全国的解放,温州也和平解放。

  重农桑,修水利

  天河水库至今发挥巨大的作用

  1949年1月王老由党内二位同志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囯共产党,成为正式党员,不再担任通讯员,而是负责青年运动工作,还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恢复农业生产。此外,由于瑞安一带还有国民党残余势力,王老还和当地正规武装力量一起去清缴,为1949年5月温州和平解放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解放之后的温州也进入了战后重建阶段,各个行业百废待兴。王老就在扎根天河,重农桑,修水利,一心为百姓群众谋福利:减租,减税鼓励生产;依照科学方式正确生产,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大丰收。

  “当时除了正常的农作物,我们还种植甘蔗之类的经济作物,稀株改密植,产量大增,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很多。再加上党的政策优待,才有这样的结果。”王老回忆。

  通过一系列的改造,辖区内的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横在王老心头的还有一个大事却久而未绝,那就是到现在还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天河水库。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根据上级的指示和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郑岙西垟头,随着天河水库地基的第一块砖落地,标志着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水利工程正式上马。作为负责人,王老基本吃住在现场。发动群众的力量共同去完成这一重大工程。据王老介绍,天河水库可以缓解以天河为中心,方圆几公里群众的用水和灌溉需求。在当时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初心不改,保持本色

  为党的事业贡献终身

  从入党到离休,整整40年,王老以一个党员先锋模范的标准,为他在革命、工作道路上指明了方向。

  他说,共产党的章程、目标和信仰是自己前进道路上的明灯,兢兢业业,奋斗不息。从新中国成立前的地下环境,在白色恐怖中,历经千难万险,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劳苦人民的翻身解放而坚持奋斗;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政治方向坚定,吃苦耐劳,遵纪守法,克己奉公,大公无私,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现已94岁高龄,忆往昔,不负组织不负人民。展未来,党的百年之际,愿祖国繁荣昌盛,党的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