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温州苍南入选浙西南革命老区

新华网 2021-06-15 15:08:52

近日,包括苍南在内的温州五个县成功列入国家发改委“浙西南革命老区”规划范畴,并将于近期组织申报“十四五”支持浙南革命老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通过挖掘温州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苍南是浙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有17个革命老区乡镇。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苍南县诞生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人,为苍南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的革命历史,为苍南留下了诸多红色印记,为进一步宣传、保护和整合利用辖区红色资源,苍南县还制作推出红色地图,充分挖掘全县范围内的县革命烈士陵园、朱程故居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遗址和遗迹,引导群众以“重返党史现场”的方式,追忆党的峥嵘岁月,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据了解,今年浙江省老促会还提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列出了52个联系点,苍南县桥墩镇南山头村、八亩后村名列其中。通过建设示范点做好革命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保护和挖掘,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和助推革命老区发展。

 南山头村

南山头村隶属桥墩镇五凤社区,坐落于海拔高度639米松山之上,地处福建福鼎、浙江泰顺、苍南两省三县(市)交界之处,为原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中共鼎平中心县委驻地之一。1986年,被批准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区村,素有“苍南井冈山”之称。

因地理位置偏远,南山头村一度只剩下老人小孩留守,生活水平十分落后。而后在当地公益组织“松山青年”的带动下,村内通过建设红军纪念馆、红军广场,并根据当地老人回忆和历史档案,挖掘村内的红军活动旧址、红色文物历史照片等革命历史,陆续修建红军食堂、青年农场、红军古道、军训场地等工程,把南山头村打造成全县闻名的红色主题山村。

如今,许多游客纷纷慕名而来,到这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同时,该村以特色的栀子花为支撑,并结合红色元素连续举办多届栀子花节,吸引数万名游客前往南山头村观光旅游,让这个原本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就此进入大多人的视野。借此契机,南山头村逐渐形成融合农产品加工和红色旅游观光的绿色产业链,农户也因此实现创收致富。随着村里产业的壮大,回流的村民越来越多,常住人口相比过去翻了约一倍。

八亩后村

作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案例,桥墩镇五凤社区八亩后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是一个贫困村。“五凤山巅十八窟,小路好进不好出,吃的是地瓜丝,啃的是臭鱼骨”是当地村民常挂在嘴边调侃的话。现如今,“到五凤种茶卖茶,赚钱喽。”成为了当地新的流行语,这也道出了八亩后新农村变化当中折射出来的魅力。

上世纪70年代,由于交通闭塞,八亩后村村民村民只能靠山吃山,除种田、砍柴外,别无收入。而当时福建白岭当地居民大多以种植茶叶为生,生活相对富裕。看到与八亩后同样生态环境的白岭能够依靠种茶致富,时任八亩后村党支部书记李孔宗与村里四名党员,扛锄头上山,开荒种茶。经过10年的奋斗,八亩后村拥有了千亩的山地茶园,也正是这千余亩茶园,让曾经的偏僻山坳穷村摆脱了贫穷,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八亩后已经形成了“规模较大、集中连片、高产栽培”的茶区,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茶产业的发展,让八亩后的村民捧上了金饭碗,却吃不上富裕饭。原来,当时八亩后茶业受资金、设备等限制,深加工产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村民只能靠卖炒青为生,最好的茶叶也只能卖到40元1斤。2003年,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骆耀平作为省科技特派员被派驻至八亩后村,改变了当地茶叶卖不出高价的状况,茶农们在他的带领下,通过茶叶品种优化、提升茶农种植、加工、炒制技艺等工作,让八亩后村的茶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从40元到4000元,相同的茶叶,价值增长了近100倍,曾经农民只能依附土地生存,如今的农村经济已经朝着多元化转变,村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明也随之提升。

“五凤香茗”名声越来越大,茶叶产业越做越强,八亩后村却并不止步于此。随着越来越多周边县市的游客成群结队驱车前来游玩、买茶,八亩后开始从卖茶叶到卖风景、卖风景到卖生活的转变。据了解,从2012年开始,八亩后村先后投入450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全面提升旅游接待能力,着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吃茶膳、品名茶、住民宿、游茶海十景、乐农家、购香茗”成为八亩后发展休闲生态游的标牌。同时先后获得浙江省首批林业观光园区、省级绿化示范村、中国最美茶园、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省休闲旅游示范村等荣誉。(林明明)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