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深耕生态发展 奏响“田园牧歌”

浙江日报 2021-06-20 10:47:10

洞头开启“海上花园”新征程

深耕生态发展 奏响“田园牧歌”

章慧聪 王 艺

“苍江几度变桑田,海外桃源别有天。”

屏山傍海的洞头,素有“百岛之县”之美誉。351公里的海岸线缤纷绮丽,302个岛屿在2862平方公里的海域上串珠成链,化作一幅“海上仙山”。斗转星移,曾经的孤岛,如今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洞头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旅游兴区、海洋强区的“三区”战略,做足保护、修复和提升三篇文章,最终在这片“海上花园”之上,彻底实现孤岛变半岛、海岛变城市、渔村变花园、渔民变市民的四大转变。如今,勇立潮头的洞头人正踏着这首“蓝色交响曲”,开启“海上花园”新征程。

“小渔村”变身“大花园”

蓝湾整治奏响“田园牧歌”

如今的洞头已然成为全国游客海岛度假的好去处。今年“五一”小长假,当地共接待游客34.3万人次,同比增长94.77%。去年,总投资4.76亿元的蓝湾一期项目竣工验收,让海岛旧貌变新颜:率先修复的东岙沙滩游人如织,民宿发展如火如荼,渔民在家门口赚起了钱;经过改造提升的花岗渔村,千米堤坝上七彩岸线尽收眼底;随九曲木桥而上的凸垄底,鳞次栉比的石头屋构成古朴与现代交融的艺术画卷……

沿环岛公路前行,在一处三面环山、一面环海的岔路口,“白迭艺术村”5个字赫然醒目。往村内走去,海风拂过温柔浪花,吹来淡淡的浪漫气息。远处岸边奇形怪状的礁石星罗密布,凭海临风的民宿喧闹其间,古朴静谧的石头屋映入眼帘。一幅“石屋变银屋”的画卷正在眼前徐徐拉开。

然而,几年前的白迭村可不是今天这般模样。蓝湾整治前,白迭只是个并不起眼的渔村,交通闭塞,日渐衰落;如今的白迭,熙熙攘攘的游客打破了以往的平静。村民叶立江的民宿“白迭汐语”就坐落在这里。白迭汐语,取意晚间潮汐,在水一方。

叶立江,一个地道的渔家汉子,几年前回到白迭开办民宿。“白迭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海岛古渔村,闭塞的环境让这里的生态保留得较为完整。蓝湾整治,也让白迭的文艺气息彻底复苏。”现在,叶立江的团队在白迭经营着22幢民宿,每年至少带来500万元的收入。他们还与当地政府签订合作协议,邀请知名旅欧设计师对老旧房屋改造提升,打造诗画渔村。目前,村里过半老旧房屋已完成改造并对外营业,为海岛乡村开辟了富民新路。

除民宿外,团队还拥有生态种植、果园采摘、户外写生等功能区,是集住宿、休闲、观光、文化于一体的文化聚居地。“原本我们预计民宿开业头5年没什么利润,却没想到一下子‘火’了,美术院校师生、电视剧剧组、拍婚纱照的新人络绎不绝。”叶立江自豪地说。

白迭村的复苏,只是洞头全力推进海洋生态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2016年,蓝色海湾整治项目涉及洞头17个村、2.5万人,3年后扩展到洞头全域,惠及15万人,为洞头乃至温州建设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提供了有力保障。蓝湾整治,让洞头利用生态“杠杆”撬动了产业崛起、海岛振兴,让海岛群众走出了一条既彰显海韵、又留得住乡愁的绿色发展之路。

聚焦蓝色海洋经济

打造海岛振兴全国样板

蓝湾整治,“美”了海岸,“靓”了渔村,全国各地游客自然纷至沓来。近三年来,洞头旅游接待量和总收入年均增长19%以上,温州市外游客比例提升20%,获评“全国文旅融合特色创新示范区”。随着海洋生态意识的不断深化,洞头还成为了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按照全域规划、整岛修复原则,不断探寻蓝色海洋中所蕴藏的“生态密码”。

就在几年前,洞头人还未曾想到,在这片海岛之上能够“靠海吃海”诞生一家年产值近十亿元的上市企业——诚意药业。2017年3月,诚意药业成功上市,成为全省海洋医药第一股,打破洞头传统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在业绩稳健上升的背后,诚意药业加速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布局,锁定海洋医药等新型制剂领域。

当前,诚意药业两大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6亿元的医药健康产业园项目已建成,海洋生物医药制造项目正有序推进建设。未来,将以“资本+智造”打造医药健康行业“单打冠军”,持续加大科研能力建设,辐射带动洞头作为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扩大现有优势产能,巩固在细分领域内的竞争地位,充分利用软胶囊生产技术的优势,加快新品种研发步伐,完善产品体系。

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海洋经济建设场景,正是洞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跨越的一个写照。发展现代渔农业、壮大临港工业、发展滨海旅游业:聚焦紫菜现代产业园发展,大力发展“两菜一鱼”特色产业,实现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大黄鱼分院落地,打造渔农业发展新引擎;立足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发展,打造状元岙和大小门岛两个深水港区,开辟9条近洋航线,争取百亿级项目落地;对标国际旅游岛标准,培育滨海运动、体育赛事等体育消费新业态,做好红色旅游文章。

未来,洞头将积极开发利用海洋空间,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发展海洋工程装备等高端制造业;完成大健康研究院建设,吸引全球海洋生物医药重大项目落户;积极培育工业互联网、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新增“上云”企业50家,实现全区5G网络基本全覆盖,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以上。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海岛群众人人是“海霞”

多年来,这首“蓝色交响曲”的动人演奏,离不开一张“红色曲谱”——“海霞精神”。

40多年前,电影《海霞》吸引了亿万观众,插曲《渔家姑娘在海边》更是红遍大江南北,传唱至今。电影《海霞》讲述上世纪60年代,洞头一群渔家姑娘在海防前线百炼成钢、成为优秀女民兵的动人故事。60多年过去了,在“海霞”故里,“海霞”传人英姿飒爽,“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长盛不衰。

在“海霞精神”的引领下,洞头全区党员干部围绕“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打响“六五争先·六比竞赛”攻坚战,让干部“比拼”起来:四套班子齐上阵,发挥合力,通过清单上墙、挂图作战,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强劲势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在项目一线、发展战线营造振奋鼓劲的向上氛围,努力变项目“施工图”为发展“实景图”;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让洞头干部“快节奏、不过夜、抓落实”的新标签更加闪亮。当前,温州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温州华港液化天然气(LNG)储运调峰中心、“梦幻海湾”等一大批建设项目“跑步前进”,正形成这片“海上花园”的硬核支撑。

在群众之间,“海霞精神”也早已融进每个洞头人的血脉里。海霞慈善义工队、海霞电力女子服务队、“海霞妈妈”平安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服务组织活跃在全岛各个角落。

前往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烹制一桌极具洞头特色的年夜饭;成立警群防诈联盟,守护群众的“钱袋子”;开展关爱残障儿童志愿服务活动,慰问残障儿童……多年来,“海霞妈妈”积极配合社区、村居在平安建设宣传、文明行为劝导、治安巡逻巡防、纠纷化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赏。

海岛卫生的好帮手、左邻右里的“娘家人”、海岛战士的新“妈妈”,这群身着红马甲、头戴红帽子的“海霞妈妈”,经历“海霞年代”,传承“海霞精神”,以行动诠释历久弥坚的海霞风采。“洞头是‘海霞故乡’,一代代‘海霞’们的奉献精神一直在感召着我。这份志愿服务工作我会一直做下去。”“海霞妈妈”平安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王银玉说。

数说发展

——盘点“十三五”

“十三五”期间,洞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73.15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14.4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5年的5.42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02亿元,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279元、32295元,城乡收入比达1.62:1,均衡度排名全省前列。

——展望“十四五”

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220亿元(含瓯江口),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最快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和8.5%。

“海霞精神”赓续传承

一直以来,洞头高度重视“海霞精神”的引领作用,坚持用海霞历史教育人、用海霞文化熏陶人、用海霞精神鼓舞人。行走在洞头,处处可见有着鲜明“海霞精神”特色的城市印记。

1.海霞村。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的诞生地,原名桐桥村,村内有军民友谊池、汪月霞旧居、联防亭等。

2.海霞学院。位于海霞村,2017年8月建立,以发展海霞文化、弘扬海霞精神、拓展海霞文化为职能,是洞头正着力培育的海霞小镇的核心。

3.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现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4.海霞广场。纪念馆配套建筑,塑有反映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成长、发展的大型浮雕。

5.海霞营地。推出“当一天‘小海霞’”等基础军事训练活动,是“温州市青少年体验教育基地”。

6.海霞军事主题公园。是全国第一座以海防军事为主题的体验游乐公园,为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海霞中学。学校弘扬海霞精神,以“责任教育”为办学特色,教育学生树立“家国情怀”。

8.海霞公园。初名海滨公园。2011年8月,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参加南京军区纪念“郭兴福教学法”创立50周年汇报活动,载誉归来,军民共贺,遂将海滨公园更名为海霞公园。

(本版图片由洞头区委宣传部提供)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