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温州如何先行?

温州网–温州日报 2021-07-07 16:01:00
打造生态宜居,数智科技城,产城融合,文旅康养,共同富裕之城。

  党中央、国务院近日发文,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素以“敢于天下先”著称的温州,如何坚决贯彻上级精神,争当实现共同富裕的排头兵,率先实现共同富裕?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根据温州“七山二水一分地”的实际情况,围绕可再生、可持续、可循环的发展目标,做好温州未来三十年的生态城市发展规划,重视智慧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和海绵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潮汐发电、风力发电、幕墙发电,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利用价值。

  建议围绕“人本化、生态化”的价值坐标,处理好未来社区建设、新楼盘开发与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等关系;要对老旧小区分期、分阶段实施整体提升或整体微改造,以社区为单位,充分利用公配空间,植入居民生活必需场景;其他新建楼盘,应配置必要的场景。

  在产业整体提升与全面发展方面,既要引进与培育绿色、低碳的科技项目与企业,也要引导当地传统规下企业、实体生产型企业入园达标、绿色发展;既要下大力气、舍得花钱为招引企业打造良好的配套环境,也要对当地企业提供必需的外部环境改善。

  打造数智科技之城

  借助数字化改革的东风,以系统集成、数据融合为手段,打通各大产业系统、部门系统、县区系统,构建完整的“城市大脑”。要大力建设街道、乡镇、社区、园区等基层微脑体系,将各类基层微脑数据与城市大脑对接,保证“城市大脑”有真实有效的数据来源。要打造全市“一机、一脸、一张图、一平台”的“温州数智平台”,给数字政府、数字治理、数字服务、数字社会等提供要素支撑与技术保障,真正实现数字赋能。

  建议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目标,重视数字技术研发,推动数字技术在各个产业和各个领域的应用,用数字技术来支撑各个产业发展,变数字技术为数字经济。既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现代产业发展,也要应用数字技术助推传统企业、传统行业、传统产业整体升级;既要大力引导创新、创业、创造发展,又要坚守有传承价值的产品和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既要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也要努力留住实体企业和商贸企业的总部。

  打造产城融合之城

  要以产城融合、低碳发展、社会安定为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产城融合发展的解决方案,推动产城之间合理完善、有效调整要素补充,倡导低碳健康发展。要在各个主城区中进一步植入多种相适应、相融合的其他产业,提高城区人口就业率与创业率;要在各类开发区与产业新区建设与高质量工作、高品质生活相关的配套设施,让开发区及产业新区中的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就近安居、安心工作;要建立“医疗保障基金”“灾难应急基金”和“就业创业基金”,避免群众因病、因灾、因失业致贫。

  建议以各县(市、区)及乡镇的特色产业为发展主体,做好做强当地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升级转型。要以当地龙头企业为核心,搭建管理型企业集团,联合创办科研机构、技术中心,联手塑造统一形象、公共品牌,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享、市场共享。

  打造文旅康养之城

  温州有两千多年的建城史,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进步的社会文明、光荣的革命精神。 要借助打造“瓯江山水诗路”良机,保护并利用好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保护并传播好历史古迹、名人足迹和英雄事迹;做足“山水诗发祥地”文章,通过创办全国诗词大会、国际山水诗论坛等活动,将温州打造成为“全球诗人朝圣地”;要进一步厘清温州文脉,提炼温州文化,讲好温州故事,传承温州精神,推介温州山水。

  建议以龙湾区“未来康养智城”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康养服务与监管等功能,结合我市丰富的山海资源、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完善的配套设施,将温州打造成为“未来康养之城”;大力宣传“诗画山水、温润之州”的旅游品牌,做好“吃在温州、游在温州、玩在温州、住在温州、养在温州”的大文章;通过多媒体宣传、多途径推广、多活动开展、多内容植入,逐步提高未来康养智城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客人。

  打造共同富裕之城

  要在“未来城区”“未来社区”“未来乡村”等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温州城乡一体化规划与建设。要以长足发展为目标,以资源利用为前提,以产业可续为主导,以有效治理为手段,以人才与运营为保障,全面推行建设规划、治理规划、产业规划、人才规划、运营规划等“多规合一”的新模式。

  具体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引导城市的交通资源、教育资源、文化资源、医疗资源、数智资源等多种资源向乡村支援与覆盖。二是倡导城市居民“我在乡村一分地(一菜园)、一间房”的结对帮扶模式,借助数字技术,将结对的人、地、房、菜关联起来。三是采取山海结盟、产业对接、企村帮带等方式,打造“一村一品”,联手带动乡村产业健康发展。四是对不适宜居住村庄的群众,尽量实行生态搬迁,做好异地安居、就地就业、助推创业等工作。五是推动乡村项目投资与村级集体收入、村民就业增收相融合的新模式,做足产业兴旺与生活富裕的文章。六是要成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搭建“共同富裕基金”,完善“三次分配机制”,促进乡村健康发展、产业振兴,扎实巩固扶贫攻坚成果,真正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

  来源:温州日报 作者:谢炳超(新世纪发展集团董事长、温州市未来城市发展促进会会长)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王长明责任编辑:陆向东监制:张佳玮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