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籍旅法画家叶星千:在异国大地挥洒艺术激情

温州网 2021-07-14 10:17:36
一个人,一件事,一辈子。画家叶星千无论在什么时期、什么境地,都一直坚守初心,用笔挥洒心中的诗和远方。

人物名片 叶星千,1963年出生于乐清磐石,职业画家;上世纪80年代留学法国,现任法国当代艺术家协会主席。

叶星千夫妇。

《窗户》

《生活》

一个人,一件事,一辈子。画家叶星千无论在什么时期、什么境地,都一直坚守初心,用笔挥洒心中的诗和远方。

叶星千的外祖父是旅居新加坡的木雕名家王小石,星千的哥哥叶星球传承了外祖父的衣钵,木雕工艺精湛。叶星千耳濡目染,从小就喜欢手工画画,为此,他每天等大家看完村里唯一的一张报纸,就把它像宝贝似的收藏起来当宣纸。晴天,他会跑到屋后一条大道上,在石头上一路画过去。因为石头都被画了,人踩在石头上,鞋底都会沾满黑黑的墨,有村民因此会去他家“告状”。

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很贫穷,天黑时整个村子几乎漆黑一片。在家中昏暗的灯光下,叶星千每每要画到深夜,一次口渴,他竟然误把洗墨水当开水喝了。

他现在还记得,父亲看到他如此痴迷于画画,特意为他去乐清市区买宣纸。那天,父亲一大早从家中出发,先到白石,然后翻山越岭到市区。买回了几刀宣纸。想起此事,叶星千的心里依旧是甜甜的。

好学的叶星千一边自己写生、画画,一边跟大哥学雕刻,跟二哥星宽学木匠,还自学设计。高中毕业后,因没有考上中国美院,叶星千决定去杭州和上海继续学习。这让叶星千一下子打开了眼界。他说,有一件事让他记忆深刻,当他有幸住到著名导演史践凡家时,他们告诉他:“你可以每天看报纸。”每天都能看到报纸,而且看了就可以当宣纸画,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牵手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改革开放带来的出国潮中,叶星千也带着梦想,来到了梦寐以求的艺术之都巴黎。

1985年夏天,一直在勤工俭学的叶星千终于有了两周假期。他决定外出走一走,就去体育用品商店买了一辆自行车。

虽然在法国三年了,但叶星千仍不会说法语,认不得路的他碰到一支艺术青年自发组织的轻骑车队,他就“混”了进去。出发之后,才知道这次行程是向诺曼底出发。他从未骑车旅行过,背着行囊一路风餐露宿,一天100公里,一切都是美好的。

叶星千的开朗乐观和他的画,吸引了漂亮的犹太裔法国女孩诺爱乐,一个业余管弦乐队小提琴手。她毕业于法国东方学院汉语专业,在天津南开大学留过一年学,汉语流利,是车队中唯一能与孤独叶星千交谈的人。就这样,两颗心互相吸引了,有时一个拉琴,一个画画。在一个下大雨的晚上,叶星千的帐篷漏雨了,很自然地两顶帐篷合二为一。

叶星千说,当时他什么都没有,而诺爱乐什么都有,研究生学历,会一手好琴,能讲四国语言,还有美貌和富足的家庭。虽然诺爱乐父母期待的女婿本该是信奉犹太教的犹太裔男孩,但女儿喜欢上了中国人,他们就顺其自然了。这场采风,诺爱乐成了他一生的伴侣。

当然,叶星千为了追求诺爱乐还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为了让诺爱乐开心,他设计了一款适合诺爱乐的服装,然后送到她的住处,用仅学的几句法文告诉她:“我想你。”收到礼物的诺爱乐开心得像个孩子。之后,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为诺爱乐送去一件衣服。其中有六件是大衣,是他亲手设计,亲自找料制作的。整整送了80多件衣服,诺爱乐被他的才华、坚持与真心打动了。结婚典礼前,叶星千特地从杭州定制了一件传统京服,托朋友通过专机把衣服送到法国。他说,这件衣服有着更深的含义,它代表的是中国文化。结婚后,漂泊在异乡的叶星千终于找到了归属感。

叶星千说,在异国他乡能得到一位优秀女孩的认同,这使他自信倍增,更成了他创作源源不断的动力。

创业

提起在法国创业的日子,叶星千真诚地说,与国内大多数外出求学的学子一样,头几年他十分艰苦,但他不以为苦,虽然干瘪的裤袋里常常只有一张面值200法郎的纸钞。白天替别人打工,夜晚5个人挤在2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睡觉。晚上睡在地上,别人走路从你的头上跨过,可他一点都不沮丧,照旧窝着背蜷着腿画素描。他说,有地方睡就是幸福啊。

“我第一份工作是帮人画家具,当时法国流行中国家居。我也帮人搬过水泥。其实这些都是心态问题,能帮人画家具,心里十分开心,说明我有一门技术,可以生存;帮人搬水泥,说明有力气。”叶星千说,身边人很重要。有段时间,他生活困难到连助理的工资都发不出去,最长是两年多没给助理发工资。特别是在儿子读研究生那段时间,夫妻俩曾准备卖掉房子来维持生活。但妻子从来没有埋怨过。最困难的时候,是诺爱乐用教小提琴的收入,维系着小家庭的生计,即便如此,诺爱乐还总是鼓励叶星千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

就在叶星千最艰难的时期,几位爱好画画的朋友知道了他的境遇,请他回国办画展。之后,叶星千的画受到了多位收藏家的欣赏。为让更多人了解叶星千的作品,周末,诺爱乐会请当地各界人士到家里看作品。渐渐地,叶星千的画得到了法国和中国收藏家的关注,寻找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叶星千迸发了惊人的创作激情,他不断尝试创新,将东方传统文化融入西方的浓烈色彩中。1987年,代表作品《梅花》入选法国青年艺术家协会举办的“第37届现代艺术沙龙”,同年,他加入这个有40多年历史并孕育过米罗等大师级会员的协会。此后,他不断有新作品入选法国青年艺术家协会的“艺术沙龙”。很快,叶星千受邀成为该协会的评委和理事。

1988年前后,一个艺术家协会开了个合展,叶星千心血来潮,画了100张小尺寸的抽象山水花卉,不裱,不框,就三角旗似的夹在绳上。结果,一天卖了80多张,一张30法郎,这让他吃了一惊。

1989年,叶星千应邀参加在日本大阪举办的“第11届国际现代绘画展”。他的名字被世界收藏界关注。

回归

叶星千说:“创作每一幅画,都要像谈恋爱一样充满真诚,这样的作品才会打动人心。”

年轻时的叶星千学过民间木雕、对中国古代诗歌很感兴趣,在巴黎长期欣赏古典和现代音乐,又自学了哲学、美学等,广博的学习给了他丰富的艺术滋养,使他在绘画上不拘一格,独具特色。

索邦大学语言学院院长贝尔纳·弗朗克评价叶星千画作:“他的艺术是多重视角交错的产物,预见了一种东方主义,给始于21世纪涌动的浪潮带来了一些新鲜气息,这恰恰是这个时代所缺少的。”2014年,杨成寅先生在《艺术规律与创造》中如此评价叶星千:“他的绘画的前景,不可限量,这是我的感觉。”

业界有专家如此点评叶星千的作品:他的作品升华着不同国界的人们对美的追求,每一次对其作品的凝视,就像是在绘画的世界里捉迷藏,用心捕捉着生活的美。还有人说,在绘画作品上,叶星千不仅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当代艺术,还在为我们传递着快乐、传递着强大的精神力量。

叶星千说:“做事专心、用心就不会累,因为那是一个享受快乐的过程。”

1990年,叶星千作为法国华人艺术家的杰出代表,应邀首次回国在上海举办个展。1991年法国著名的电讯业跨国公司阿尔卡特公司,邀请叶星千和赵无极两位旅居法国的华裔画家在斯特拉斯堡总部举行联展,这场联展,被业界称为“特别具有‘接力棒’的象征意义”。

在受邀到世界各国举办展览的同时,叶星千也加强了跟祖国艺术界的交流,先后受邀在北京东方梅地亚艺术中心、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等地举办个展。

叶星千的很多作品有着浓浓的祖国和家乡的印记:“家乡的屋后有一片竹林,我很多的作品意象就来源于竹子。”

叶星千说,他阔别家乡已40年,特别渴望能有机会回家乡办展。而今,父母依然健在,他说:“我希望在家乡的第一个画展,请我的父母来剪彩。”

来源:温州日报

叶长一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