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灵峰夜景第一人:明代大旅行家王士性与雁荡山的不解情缘

温州网 2021-07-28 10:31:00
他就是台州临海人王士性。他生于1547年,比生于1587年的徐霞客长40岁,应是徐霞客上一代人。

大家都知道明代有个大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来过雁荡山,写下了精彩的游记。却很少知道在明代还有一个至少与徐霞客比肩,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比徐霞客更睿智、更有思想的人,也来过雁荡山,也写下了精彩的诗文。他就是台州临海人王士性。他生于1547年,比生于1587年的徐霞客长40岁,应是徐霞客上一代人。

发现灵峰夜景第一人

王士性,字恒叔,号元白道人,台州临海人。生于明代嘉靖二十六年(1547),卒于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

△家乡人纪念王士性的塑像他生性喜欢游历,未考中进士时,就已经游历了杭州及越中诸多山水佳绝的地方。

如果说徐霞客是一位自费的古代“驴友”,那么王士性的出游则大都属于“宦游”。明代万历五年(1577),他考上了进士,此后相继在河南、北京、四川、广西、云南、山东、南京等地做官,除福建以外,他的足迹遍及当时的两京十二省,写下了许多精彩的游记与纪游诗,结集为《五岳游草》。到了晚年,他对所游历和考察的对象加以理论思维,相继写出了《广游志》和《广志绎》两部杰出的地理学著作。上述三书所体现出来的地理学思想和成就,以及所存下来的宝贵的地理资料,足使他跻身于我国历史上的大地理学家之列而毫无愧色,遗憾的是他被冷落了将近四百年,尤其在清代中叶以后几乎不为人所知。

△《广志绎》的木刻线装本

这样一位大旅行家,雁荡山怎能错过!根据目前的文献记载来看,历史上第一位关注灵峰夜景并写入文章的就是王士性。

在《游雁宕记》中,他这样描述雁荡山的夜景:“及阶举头见巨石孤立如人俯。月出正悬东南角,星象累累,下垂四傍,客肋息不可上,如游鱼(口佥)喁,以身为浮游在颢气上也。夜分,又数数开南牖视之,月欲坠,夜色如霜雪,诸峰相向立,俨然三四老翁衣冠而偶语,独面南一柱,白而长身者也,盖谓天柱峰云。”

△灵峰夜景

对于雁荡山,包括沈括、徐霞客在内的众多人,多从自然的角度阐释奇峰的成因,他却从美学的角度,发现了雁荡山夜色之美。

万历十四年秋来乐清

王士性在《游雁宕记》没有说到来雁荡山的具体时间,倒是在另一篇《越游注》中提到是“丙戌秋七月”到温州及雁荡山的。查王士性的生卒年,其间“丙戌年”只出现过一次,即明代万历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586年。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写过一部很流行的著作《万历十五年》,在他看来,万历十五年前后是明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而王士性也正是在这明帝国表面看来还安定、内部却危机四伏的年头,来到了雁荡山。

△雁山烟云

这一年七月,他先游了江心寺,然后去南雁荡山,又回温州,再来到乐清,游了现在称为中雁荡山的玉甑峰,然后再来到北雁荡山。可以说是绕了一个大圈子。

对于雁荡山,一开笔,他就提出了质疑:“余尝怪谢康乐凿山开道,遍寻宇内名山川,其守永嘉也,乃游上斤竹涧;沈存中(沈括)则谓‘祥符中土人伐木造玉清宫始见之,其前未闻有雁宕’。今航海与行台、温传道,诸山巅咸历历可观,而当时辄云未见,难以解矣。”

在雁荡山,他的游程是这样的:从东入石门潭,抵石梁,然后下石梁过谢公岭,进入灵峰景区,接着到灵岩景区和大龙湫景区。

那时的雁荡山已是一片颓败的景象,王士性写到:“志称东西四谷,然谷中刹宇废十之九,多不成游。”庙宇的兴盛与地方经济的繁荣有直接的关系,谷中刹宇十座有九座是废坏的,可见当时台、温一带农村的经济十分萧条。

由于王士性只游了雁荡山的几个主要景区,并没有像徐霞客那样进行探险式的深入,他还是沿袭前人的错误,认为雁湖就在大龙湫之上:“……是为雁湖,阔顷亩,雁过南海,常栖止其中,湖水坠入涧,流谷口为大龙湫。”

 

△大龙湫

如果说徐霞客游雁荡山是探险式的,长时间的,王士性游雁荡山则是比较仓促的,只走了几个主要的景区,这可能与他的官员身份、时间不是太充足有关。

徐霞客的游记有科学的探索和分析,但具体呈现的文字是感性的。王士性则是比较智性的,对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主要景区的景区进行理性的概括和提出自己的质疑。

对于雁荡山,王士性是很亲切的,他说:“说者谓春游石梁,秋游雁宕,盖谓春夏多雾雨,篁竹青草长没人,又多马蜞云。然天台春夏时,山蒸湿固亦如之,大都东南地气,不甚相远也。余家海上,南趋雁宕,北走天台,咸百里而遥,二山故余家物也。”

此外,在《游雁宕记》中他多次提到了元代乐清著名文学家李孝光,对李孝光的诗文也很熟悉。

留下诸多诗篇和疑问

图片游了雁荡山后,王士性也写下了不少诗文,除了前文提到的《游雁宕记》,在《五岳游草》中他收录了写雁荡山的诗十多首。其中有:

《宿灵岩寺》    

偶随麋鹿度河桥,欲上丹梯石径遥。    

一柱撼空盘地轴,四山排闼列霞标。    

岚烟半作前溪雨,曙色平分大海潮。    

几向岩阿裁薜荔,好凭玉女自吹箫。

《同潘明府去华、何山人贞父登玉甑峰,是夕宿洞中观海上出日,洞一名玉虹》    

玉渚流虹去气杳,金茎飞雪露光寒。    

峰头怪石多人立,直上乘风跨紫鸾。    

灏气淋漓接素秋,露泠月白水光浮。    

烟销渤海三千岛,石拥瑶天十二楼。    

翠岫黄云卧野蒿,石城楼阁倚天高。    

长风破浪来秋色,白日行空驾海涛。    

洞口垂萝不记春,檐前飞瀑下平津。    

石门流水渔郎远,赢得青山好避秦。

此外,还有《雁山杂咏》八首:    

《老僧岩》    

苔衣深没胫,一定不知年。    

从君问息机,茫茫无始前。

《石梁洞》    

跨壑浑无地,凌虚别有天。    

谁能身似鹤,纵步入苍烟。

《灵峰洞》    

金茎落沆瀣,叠嶂蹲虎豹。   

何物阿罗汉,凿开浑沌窍。

《龙鼻滴》    

神物爱名山,息此暂嘘气。    

那为造物妒,一蜕飞不去。

《玉女峰》    

名花饶宝髻,青衿动天风。    

空山谁是伴,潇洒自为容。

《剪刀峰》    

天孙重私巧,剪采落云标。    

妆成锦世界,遗此双剪刀。

《天柱峰》    

崒嵂矗霄汉,万仞惟一楹。    

孤高岂徒然,天不东南倾。

《瀑布泉》    

列骑随飞辇,长虹下急湍。    

微风洒襟裾,六月鬓毛寒。

王士性49岁时,皇帝想提拔他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河南巡抚,王士性竟然坚辞不受,于是又给他调任了一个闲官,派到南京去当鸿胪寺少卿,只负责一些宴会礼仪。王士性明白,自己的官已经当到头了。

这时候,王士性也感到,自己已经体力衰退走不动了,正好该坐下来整理他的地理著述。他从到南京的第二年开始写,写了一年,《广志绎》写成,还没能刊印出来,就猝然去世,终年52岁。

在晚年写成的《广志绎》中,他对雁荡山的一些疑问还是耿耿于怀,他说:“雁荡一山,说者谓宋时海涛冲激,泥去石露,古无此山也。审是,则必窪陷地下,然后可尔,今此山原在地上。或者又谓乾道中伐木者始入见入。今左自谢公岭,右自斤竹涧以望,奇峰峭壁,万仞参天,横海帆樯,百里在目,何俟伐木人始见耶?若海涛冲激至雁荡之巅,温、台宁复今日有人?第谢康乐守永嘉,伐木通道,登临海峤,业已至斤竹涧,有诗,而亦未入此,见与不见,又所未晓。”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雁荡山的成因是比较清楚了,但是王士性提出的雁荡山到底是在什么时候被人发现的?是什么人发现的?谢康乐是否只到过斤竹涧?我们还真不好确凿无误地回答出来。

参考文献 《王士性与雁荡山》 

作者:黄崇森

封面及文中雁荡的图片由刘勇、陈尚云、王婕姗 、缪云飞 拍摄,其他图片来源网络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拜尔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