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庆祝建党百年图片展第一篇章:红动浙南 开天辟地起宏图

温州网 2021-08-06 16:22:44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

前言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

这是百年砥砺前行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引领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航船,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航道;这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壮丽史诗,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抗击狂风骤雨、一路劈波斩浪,推动东方文明古国迎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百年荣耀,潮涌瓯江。

温州,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立地、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诞生地、中共浙江省一大召开地。一百年来,信仰的旗帜,映红温州大地,铸就丰碑伟业。中国共产党领导温州儿女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奠基立业、奋勇前进,书写“红动浙南”的伟大革命华章,绘就“敢为人先”的改革发展新篇。

如磐初心,红耀中国,鉴照未来。

2020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温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开启“续写创新史、争创先行市”的新征程!

第一篇章

红动浙南 开天辟地起宏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

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列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途径与希望。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浙江嘉兴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温州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使浙南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和新四军的策源地之一。最终在人民解放军主力渡江南进的有利形势下,温州人民依靠自己的武装力量解放了温州全境(除洞头等沿海少数岛屿外),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贡献。

一、红船起航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中国革命的航船从这里扬帆起航。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红船起航,见证着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百折不挠的革命斗争历史,引领着中华民族继往开来、接续奋斗的伟大复兴之路,铸就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1、追求真理:五四运动在温州

1919年5月4日,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共同参与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史称五四运动。

当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冲破反动军警的阻挠,集会演讲后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人。这场运动,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温州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组织进步社团,创办先进刊物传播新文化,宣传新思想。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北京的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

1919年6月6日,浙江省议员杨雨农私运日本海带,被学生查获。10日,进步学生在朔门江滩头烧毁这批日货,并将伪装的日本特务——东洋堂药房经理驱逐出境。图为日本人在永嘉县城(今温州城区)南大街开设的商店“东洋堂”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南京路街头高悬布旗“群力抵制,坚持到底”的罢市影像    

1919年夏,北京俄文专修馆学生郑振铎回温州,与温州省立十中(今温州中学)学生陈仲陶等在温州城区华盖里东瓯王庙成立救国讲演社   

陈望道

《永嘉工商友谊会会报》封面

五四时期温州出版发行的部分报纸和刊物

1920年8月,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上海公开出版发行,成为第一版中文全译本。对中国先进分子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图为《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文全译本封面和扉页

1922年夏,陈式纯(前右一)、苏中常(苏渊雷)等10多名平阳金乡(今苍南)籍在温州读书的学生回家乡,成立旭社和醒狮化装演讲社,采取阅报、演讲等形式,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1923年9月,蔡雄(后排左一)、苏中常(前排左二)等人成立血波社、宏文会等新文学研究团体,提倡新文化,开展反帝宣传

2、日出东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毛泽东、董必武等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代表出席会议。因受到法租界巡捕骚扰而中断,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游船上继续召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图为中共一大会址,上海市兴业路76号

3、南湖扬帆:历久弥新的“红船精神”

中共一大在上海被迫中止后,一大代表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小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俄译稿)(现藏于中央档案馆)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俄译稿)(现藏于中央档案馆)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二、星火燎原

一叶红船,红耀中国;一簇火种,照亮时代。古城温州,松台山下。一条叫做“侯衙巷”的巷子,闪耀于历史长河:1924年12月,浙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国共产党温州独立支部(简称“温独支”)在侯衙巷成立。

“温独支”,点燃浙南革命的第一把火种,唤醒浙南人民革命意识,揭开了浙南革命风云激荡、烽火连天的序幕。

1、温独支及各地党组织建立

谢文锦(1894-1927):永嘉人,温州党、团组织的创建人。1920年入团,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2年入党,1924年回国后任中共上海地委组织部主任,1926年7月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前,在南京被捕,后遭杀害。    

1922年10月,在国共两党的共同推动下,一所以培养革命人才为宗旨的新型学校——上海大学在上海创办。1925年,经谢文锦推荐和资助,金贯真、李得钊从故乡赴沪,进入上海大学学习。上图为该校旧址,下图为共产党人在上海大学执教时的编著教材。  

1924年秋,中共中央派谢文锦到温州传播马列主义思想

谢文锦介绍戴宝椿等8人加入S·Y(社会主义青年团)给中央的报告手迹   

1924年12月,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立,书记胡识因。图为成立旧址——温州城区信河街侯衙巷新民小学  

温独支成员李得钊(右一)与金贯真(右三)等合影

胡识因(1893-1974):原名世英,化名吴式、郑耐冬,永嘉县人。先后就读温州艺文女学、大同女学、杭州女子工艺师范学校。1911年毕业于上海女子体操学校,和郑恻尘结婚。历任杭州守清女学、镇海县立两等女学、杭州私立普成女学、孝丰县立两等女学教员。1920年,在温州创办新民小学,并在女子师范学校兼课。1924年冬,由谢文锦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12月在新民小学成立中共温州独立支部,首任支部书记。      

1925年4月,谢文锦撰写的《列宁与农民》论文,在《新青年》第一期“纪念列宁专号”上发表,1926年9月,又被选为毛泽东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教材。右图为《新青年》第一期“列宁号”封面;左图为《中国国民党农民运动讲习所编印》的封面

1926年,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拟定的工作计划   

1926年秋,温独支派林去病等到乐清开展革命活动,发展共产党员。图为活动旧址——翁垟地团长春楼   

1926年7月18日,瑞安民社第一分社全体成员合影

2、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1926年1月,胡识因作为浙江省四位代表之一,参加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于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代表占优势,大会坚持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通过了《弹劾西山会议决议案》。但由于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妥协退让,在选举产生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监察委员时,右派占了绝对优势。图为代表合影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后,国民革命运动很快扩大到工人、农民、妇女、学生等各阶层,形成了反帝反封建军阀的大好局面。图为上海《民国日报》关于温州国民革命运动的部分报道

王国桢(左三)和张培农(左一)在广州学习时的合影

1926年10月,成员王国桢、张培农参加毛泽东主持的广州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归来,以国民党中央农运特派员的身份分别到永嘉、平阳领导农运。图为农讲所旧址

1927年初,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农民部散发的《告农民》传单   

1927年1月,永嘉县农民协会在城区小南门成立,推举温独支成员王国桢为农协主任。这时全县先后建立村农会500多个,农会会员发展到9万余人。图为永嘉县农会成立旧址

1927年4月,温州大木、方木工人为要求增加工资、改善待遇进行罢工,取得胜利。图为温州总工会通告第十五号

1926年7月,在共产党的推动下,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1927年2月,北伐军一部抵温。图为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常委、中共党团书记宣中华等迎接北伐军第十七军军长曹万顺抵温合影。前排左三郑恻尘、左八曹万顺、右四宣中华、右一胡识因,中排左五陈仲雷

国民革命军东路军入浙作战路线示意图

蔡雄(1907-1927)大革命时期温州地区的学运先驱,浙江瑞安人。1924年参加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温州学生救国联合会领导人和共青团温州支部书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久,在温州英勇就义。

3、反革命政变在温州

1927年7月28日,郑恻尘在杭州牺牲后,党中央在同年十月通知其遗孀胡识因携带子女郑昨非、郑育才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图为1929年2月,胡识因与子女在莫斯科的留影

1927年4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温独支遭破坏,原主要领导成员郑恻尘和蔡雄等惨遭杀害。而之前,蒋介石密谋以暴力手段实行“清党”,随后提出对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全国各地共产党员应先“看管”的197人名单,其中温独支成员和温籍共产党员(名下加横线)12人

胡识因提交给共产国际关于温独支被破坏的报告

郑恻尘(1888-1927)又名朝寮、振中,字采臣,浙江永嘉人。他热心实业救国,苦心钻研发明了机织花席,集资首创中一花席厂,自任总技师,成为当时温州第一大厂,花席远销北京、上海、南洋群岛,夺回被日本独占的花席市场。192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浙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曾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执行委员、商民部长。1927年7月被国民党杀害。

4、浙南农民武装暴动

1927年,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1928年1月,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郑馨到温州,找到分散在各地坚持斗争的骨干,传达中共八七会议精神,恢复与整顿党的组织,领导农民开展武装斗争。6月,永嘉、瑞安、平阳3县农民联合武装暴动。这次暴动是八七会议后,在中共中央统一部署下,全国近百次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武装暴动中的一次。1929年,浙南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灾荒,而国民党反动派的苛捐杂税有增无减,各地农民又纷纷揭竿而起。

1927年11月12日,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主任王家谟和省委特派员周定、郑敬衡准备实施浙东暴动计划,从宁波乘船到温州被捕,搜去《共产党暴动浙东计划》等秘密文件,敌人即通报各地。图为敌人通报的原件复印件

1928年1月,郑馨到温州,通过秘密交通员胡牧之找到了分散在各地坚持斗争的党员骨干,在瑞安城关召开永嘉、瑞安、平阳等县党的骨干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关于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恢复与整顿党组织,开展武装暴动。图为郑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

郑馨(1901-1932)原名景柳,字德甫,瑞安白门乡(现瓯海丽岙镇)人。曾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中共永嘉县委第一书记、中共浙西特委书记、中共杭州市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常委、秘书长等职,是一位在浙江党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杰出人物。由于叛徒的出卖,1932年7月被国民党杀害,年仅31岁。

1928年6月27日,永嘉西楠溪1000多农民武装在雷高升、李振声等率领下,攻打温州城。由于走漏风声,沿途遭到地主武装节节拦截,引起驻城敌军的戒备,暴动没有成功。图为西楠溪农民武装会合地点——瓯北垟湾

1928年6月27日,平阳江南(今属苍南)、万全等地农盐民武装1000多人,在林平海、叶廷鹏、吴信直等率领下,攻打平阳。暴动失败后,敌人包围了设在平阳下薛的暴动指挥部,林平海等人被捕。图为暴动指挥部旧址

1928年6月27日,瑞安南区1000余农民在林直斋等领导下,乘船循飞云江东下,准备攻打县城,后因城内情况起变化,暴动队伍中途撤回。图为农民暴动集中地仙降保宁寺

1929年9月14日,胡协和率领暴动农民武装140余人,突袭驻扎在枫林八房祠堂的省防军四团八连,毙敌二人,缴获步枪十二支。此次突袭战斗,至今还在群众中流传着“八房缴枪”的说法。图为战斗遗址——八房祠堂

1929年,浙南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灾荒,温属6县饥民达40万人,而国民党政府向农民征收的苛捐杂税有增无减,农村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图为逃荒的饥民在永嘉县城(今温州城区)

武装暴动示意图

1930年1月,党中央派金贯真巡视浙南。金贯真巡视浙南后,于1930年2月28日向党中央写了长达1.5万字的浙南武装暴动、党和群众组织等详细情况的报告。图为金贯真报告手迹

1930年3月31日,中共中央根据金贯真的报告,发出《致浙南的信》,决定正式组建红军和成立中共浙南特委。图为中共中央发出的《致浙南的信》

5、红十三军创建及主要战斗

1927年后,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导下,浙南农民武装暴动风起云涌。中共中央对浙南地区的农民武装斗争极为重视,1930年1月,派金贯真巡视浙南,3月派胡公冕到浙南与金贯真共同组织红军。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正式宣布成立,军部设在永嘉县五村,胡公冕为军长、金贯真为政委、陈文杰为政治部主任,是列入中央军委正式序列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鼎盛时期队伍人数达6000余人。

红十三军在浙南坚持斗争四年,活动遍及温州、台州、处州、金华地区的20余个县,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和农村封建势力,有力配合了中央苏区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0年3月,中央军委派胡公冕到浙南,成立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胡公冕任总指挥,刘蜚雄任参谋长,王国桢、李振声负责政治工作,下辖三个支队共400人。图为永嘉黄皮寺浙南游击总指挥部成立旧址

1930年5月,在浙南农民武装暴动的基础上,根据中央军委决定,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下辖一、二、三团(师),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军部设在永嘉五村。红十三军全盛时达6000余人,党领导的革命斗争遍及浙江南部20余县。图为永嘉五村四分祠堂——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胡公冕(1888-1979)永嘉人,1921年入党,曾任北伐军东路军前敌指挥部政治部主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参事等职。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序列表

金贯真(1902-1930)永嘉县岩头人。1924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任北伐军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秘书兼中共党团书记。1927年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秋回国,被党中央委任为浙南巡视员,并组建浙南特委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任红十三军政委。1930年5月20日,不幸在温州虞师里被捕,当晚牺牲于松台山麓。

1930年9月9日,红十三军一团(师)一部在永嘉茗香、芳山等地农民赤卫队支援下,攻克后渠村全景

1930年8月31日,陈文杰和雷高升率红十三军一团(师)900余人攻克缙云县城,4天后撤离。此战是红十三军百余次战斗中最成功的一次。在红十三军一团攻打中心城镇的同时,红十三军第二、三团也分别在温岭、玉环、永康方山口、缙云金竹等地进行大小战斗30多次,歼敌许多。图为红军攻打缙云县城通过的铁索桥

1930年8月31日,红十三军攻克缙云以后,1930年9月10日《红旗日报》作了报道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战斗示意图

陈文杰(1903-1930)浙江宁波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政治部主任。他关爱战士,常把自己穿的鞋送给战士,自己赤脚爬山越岭,大家尊称他“赤脚大仙”。1930年9月被捕牺牲。   

红十三军武装斗争的扩大和浙南党组织的发展,严重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从1930年6月开始,国民党浙江省当局先后调集1万多兵力“清剿”浙南地区。红十三军活动受限,人员伤亡加剧。图为1930年7月6日上海《民国日报》报道的“剿匪”会议情况。

1930年9月7日《红旗日报》刊登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红十三军的消息

1930年9月5日,红十三军三团(师)1600多人从永康新楼出发,攻打壶镇。图为红军与敌激战处——缙云县壶镇白龙桥

1932年上半年,在国民党浙江保安团等2000多人的“围剿”下,高雷升率领的红十三军一团处境极为艰难。5月23日,国民党地方当局在永嘉岩头东宗祠堂诱捕杀害雷高升、戴元谱等20余名红军骨干,史称“岩头事件”,它标志着红十三军主力斗争的失败,军部不复存在。图为岩头东宗祠堂

1930年4月26日,红一团在平阳、瑞安赤卫队2000多人的配合下,攻打平阳县城,遭到国民党军队反扑,红军、赤卫队员192人牺牲。1958年5月,平阳县人民委员会为牺性烈士勒石纪念,题刻“为国牺牲永垂不朽”

雷高升(1901-1932)瑞安人,1926年入党,曾任永嘉(温州)县总工会主席、中共瑞安县委书记、红十三军-团团(师)长,红十三军后期主要领导人。

6、中共浙南第一次党代会召开

1930年,在红十三军组建的同时,浙南党组织为了贯彻中央指示精神,配合军事斗争,积极筹建中共浙南特委。1930年5月,王国桢以温、台游击区域代表的身份,在上海参加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王国桢回到浙南后,于6月18日至22日在瑞安渔潭(今属瓯海区)中村灵佑宫主持召开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浙南特委,委员共8人。书记王国桢,组织委员曹珍、宣传委员赵胜、军事委员陈文杰。下辖永康、台州两个中心县委和永嘉县委、瑞安县委、平阳县委及乐清区委。

会议室旧址:灵佑宫内神龛底下的暗室

中共浙南一大旧址:渔潭灵佑宫

王国桢(1900-1931)苍南县蒲城人。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毛泽东在广州举办的第六期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9月,以中央农运特派员身份,回温担任永嘉县农协主席。1930年3月,在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负责政治工作。后受中共中央指派,6月下旬主持召开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中共浙南特委,担任书记。1931年10月,在瑞安飞云渡口时,遭叛徒出卖被捕;12月,在温州松台山就义。

7、红军挺进师转战闽浙边和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500多人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的率领下,由浙西南转战到闽浙边区。不久,与叶飞领导的中共闽东特委会合,成立以刘英为书记的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后又会合浙南革命力量,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浙南游击根据地,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在南方的一个战略支点。

1935年11月7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在泰顺白柯塆正式成立,刘英任书记兼省军区政委,粟裕任组织部长兼省军区司令员,叶飞任宣传部长兼少共(团)临时省委书记。图为成立旧址    

红军挺进师以闽浙边为依托,大力向东北和东南发展,攻下瑞安珊溪(今属文成)、泰顺百丈口等许多敌人占领的市镇和据点。1935年10月17日,挺进师歼灭百丈国民党警察所。图为警察所旧址    

刘英(1905-1942)江西瑞金人。1929年入党,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政委,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书记,闽浙边省军区政委,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华中局特派员,指导闽浙赣地区革命斗争。1942年2月在温州被捕,同年5月在永康方岩英勇就义。    

1936年3月,根据闽浙边临时省委决定,中共浙南特委重建,书记郑宗毓(后为谢文清、龙跃)。图为浙南特委成立旧址——泰顺县峰文乡小南山村    

1936年5月,刘英、粟裕率领挺进师部队在泰顺伙爬岭消灭国民党浙江保安团1个排,给了当地群众很大鼓舞。图为伙爬岭战斗遗址    

1936年9月,叶廷鹏领导的红军游击队与粟裕率领的红军挺进师一部在瑞安、平阳交界的葛藤湖胜利会师,使浙南游击根据地扩展到平阳北港和飞云江中游地区。图为会师地葛藤湖村    

1935年7月至9月底,闽东红军独立四团会同寿泰县游击队攻打了泰顺与寿宁交界地区的28座敌碉堡,彻底摧毁了敌人在寿泰边境的封锁线,有效地配合了红军挺进师在泰顺的作战行动。图为泰顺与寿宁交界地区的敌碉堡    

(1907-1984)湖南会同人,侗族。1926年入党,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师长,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组织部长,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员,闽浙边抗日救亡干部学校校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一二.九运动在温州

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温州爱国学生积极响应,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也于1936年1月6日发出抗日救国的快邮代电,声援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29日,《浙瓯日报》关于温州学生声援一二·九运动的报道   

1936年1月6日,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发出的抗日救国快邮代电

9、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的战略转移

1936年夏,临时省委通过关系从上海等地收集到《大众生活》等进步书籍和报刊,觉察到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据此调整政策,把“穷人不打穷人”的口号改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对国民党乡镇长由严厉惩治改为尽可能予以争取,实行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重大战略转变。政策转变后,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

红军挺进师《告白军士兵书》

闽浙边临时省委散发的关于若干斗争政策调整的宣传品

浙南人民革命委员会(苏维埃)成立

1936年8月下旬,浙南人民革命委员会在泰顺东云村召开土地革命会议,培训土地革命骨干。图为东云村

1936年6月,闽浙边临时省委决定在浙南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区建立苏维埃政权,进行土地革命。8月,浙南人民革命委员会(苏维埃)在福鼎县排头村成立,主席郑丹甫。下辖福鼎、鼎平、桐霞、平阳、泰顺、瑞平泰6个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和16个区人民革命委员会。图为排头村

浙南人民革命委员会颁发的《苏维埃公民证》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关于分土地分青苗的政策规定

红军挺进师标语“农民自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

郑丹甫(1910-1983)福建福鼎人,1935年入党,浙南人民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共浙南特委常委。新中国成立后任福建省人民法院院长、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10、反对国民党八个月的“清剿”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采取“北抚南剿”的方针,派刘建绪为闽浙赣皖边区主任公署主任,调集10万余兵力对以浙南为重点的四省边区进行残酷“清剿”,使浙南的党组织和红军挺进师遭受很大损失,党员锐减,红军挺进师由1500多人减少到300多人,游击根据地损失百分之七八十。

峰文战斗后,挺进师30余名伤病员留在泰顺双溪口村红军山洞医院,在当地群众的精心护理下,伤病员伤愈重返前线。图为红军山洞医院(石厝洞)旧址   

1937年2月5日,国民党3000余兵力向泰顺峰文进犯。红军挺进师在刘英、粟裕指挥下,与敌激战3天后分路转移,这次战斗歼敌数百。图为峰文战斗遗址

刘英在三年游击战争中亲自绘制的送给浙南特委书记龙跃的“浙东南路线图”,16幅路线图走线工整,清晰明了,几乎每幅都标注有具体的范围和绘制时间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示意图

三、革命洪流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9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与国民党地方当局和谈成功。次年3月,粟裕率挺进师主力开赴皖南编入新四军,刘英留在浙南领导全省党的工作和抗日救亡运动。

“山高高不过冠尖,水深深不过南湖”。中国革命红船起航于浙江,中共浙江“省一大”的召开选择了温州。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凤卧乡冠尖、马头岗召开,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江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对浙江革命进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成为浙江党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与抗日救亡运动开展

为培养军政干部,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决定在平阳山门畴溪小学创办救亡干部训练班(即抗日救亡干部学校)   

1937年8月,浙江国共两党在温州达成和平谈判协议。同年秋,红军挺进师集中平阳山门、凤林等地,听候调遣。为防止国民党军队的突然袭击,希望各界同胞提高警惕并予以协助。红军闽浙军区司令部、政治部颁发布告    

1938年3月上旬,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到平阳,向闽浙边临时省委传达东南分局关于红军挺进师开赴皖南编入新四军,撤销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中共浙江临时省委的决定。图为曾山(后排左八)在平阳山门干校与刘英(后排左七)、粟裕(后排左六)等合影

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红军挺进师主力开赴皖南,编入新四军。图为开赴前,曾山(前排左二)与刘英(前排左一)、粟裕(前排左三)及全体指战员在平阳山门合影

抗战初期,浙南地区出版发行的抗日救亡报刊

1937年8月21日,孙绍奎、胡景瑊等在温州城区成立永嘉战时青年服务团(简称永嘉战青团)。至次年夏,有团员8500多人,成为浙南地区影响最大的抗日救亡团体。图为永嘉战青团成立旧址——原温州籀园图书馆    

1938年5月8日,永嘉战青团工作总报告

1938年下半年,江苏省委难民工作委员会以红十字总会输送上海难民到内地垦荒自救的名义,组织滞留在上海租界的共产党干部和进步青年参加新四军,1200人分三批经温州转赴皖南。图为首批700余人在开往温州的船上

永嘉战青团经常活动地之一——温州城区康乐坊亚细亚石油公司旧址

1941年8月,瑞安时代歌咏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演出    

抗战初期,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捐献给新四军的药品、医疗器械和其他物资,其中有许多要经过温州运送至皖南。图为上海煤业救护队经温州运送给皖南岩寺新四军伤兵医院的卫生用品

2、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县凤卧乡冠尖、马头岗召开。出席代表26名,列席代表9人,代表全省19000多名共产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新的浙江省委,刘英当选省委书记;选出了出席党的七大代表、候补代表。

此次大会的召开,加强了浙江党的领导,巩固了党的组织,鼓舞了全省党员干部斗争的热情和信心。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江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党代表大会,在浙江党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省一大冠尖会场旧址

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省一大选举产生的浙江省委和七大代表

省一大马头岗会场旧址

浙南代表林辉山出席党的七大的代表证

省一大通过的部分文件

3、抗日游击战争与反顽斗争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军飞机于1938年2月26日首次空袭温州,此后不时地轰炸,一直持续到1945年8月。据调研统计,全面抗战期间日军三次侵占温州,空袭温州城区276架次,投弹1129枚,炸死450人,炸毁、震倒房屋8838间。

1941年4月18日夜,日军在瑞安沙园登陆

日军在温州城内用机枪乱杀无辜

日军入侵温州城途中

1942年7月11日,日军侵占温州

抗战时期,日军飞机不断轰炸温州城区和各县县城,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很大损失。图为温州城区府前街群众在日军空袭时疏散的情景

日军侵占温州,掠夺大批桐油、锡锭、棉布、麻等战略物资

温州城区被炸,浓烟滚滚

日军三次侵占温州路线示意图

温州事件

1942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机关在温州被特务破坏,省委书记刘英不幸被捕,史称“温州事件”。

刘英被捕地点——温州小南门恒丰盐店(中共浙江省委秘密联络点)    

刘英同志就义前的手迹

1942年2月下旬,面对刘英被捕与省委机关遭破坏的严峻形势,浙南特委在瑞安梅山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继续贯彻隐蔽精干方针,坚持农村斗争。图为瑞安梅山会议旧址    

1944年10月15日,乐清县委建立乐清人民抗日武装基干队,同年12月,扩建为乐清人民抗日游击队。图为游击队成立地——乐清山面乡泽基村

日军第一次、第二次侵占温州时间较短,第三次侵占温州有久踞之势。据此,1944年9月30日,中共浙南特委作出《关于准备游击战争的决定》

1945年2月25日,乐清县委率领武装协同警四中队收缴了国民党乐清自卫大队的武器。26日,乐清人民抗日游击队和警四中队合编为乐清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司令周丕振,政委邱清华,副司令陈济,参谋长王鸣皋,政治部主任林鹤翔。图为总队成立旧址——乐清虹桥镇女织小学    

1945年3月2日,国民党永嘉自卫队一部联合溪口警察所警察袭击中共瓯北县委机关驻地屿北村,瓯北县委组织民兵击退顽军进攻,接着收缴了岩坦乡公所和警察所的枪械,建立起一支9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图为瓯北抗日游击队成立地——屿北村    

1945年3月30日,浙南特委决定成立瓯北中心县委,乐清、瓯北两县武装合编为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简称永乐总队),总队长余龙贵(左三),政委胡景瑊(左二),副总队长周丕振(左四),政治部主任邱清华(左一),下辖11个中队,700多人

日军第三次侵占温州期间,国民党军与日军发生过两次比较大的战斗。一次发生在温州城西屏障——莲花心,双方各有伤亡;另一次发生在乐清虹桥,日军纵火焚烧东街,数百间商店、民房化为灰烬。图为日军火烧东街唯一留下的“炮台楼”   

原建在温州城区松台山的抗敌阵亡将士纪念碑

四、红旗漫卷

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南下浙江。在这一胜利局势下,1949年5月7日,温州城的居民在安睡中迎来了划时代的巨变——这一天,国民党第二OO师师长叶芳率部起义,浙南游击纵队接管温州城。温州成为我国南方地区唯一一座通过谈判,由地方游击队实现和平解放的中心城市。

1955年2月26日浙江南麂岛的解放,为全国解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945年11月20日,浙南特委根据形势变化,作出《对江北指示》,要求永乐总队取消番号,精简部队,保存骨干和武器,组成武工队,分散活动,加强地方工作

1945年8月8日,国民党第八十八军军长、浙东绥靖总指挥刘嘉树颁发了《清剿浙东“奸匪”实施计划》,将瓯江南北划为第七、第五“清剿”分区,由浙保第二纵队司令裘时杰任总指挥。图为《清剿浙东“奸匪”实施计划》

1946年元旦后,温州粮价暴涨,先后爆发了2次米荒风潮,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民众上街游行,提出“平抑粮价”等口号。米荒风潮斗争在爱国学生的支持下取得胜利。图为1946年6月22日上海《文汇报》刊登《愤怒的温州——米荒风潮纪实》等文章

1947年7月21日,浙南特委发出关于吸收武工队新队员条件的训令

1、爱国民主运动兴起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为反对国民党的独裁和内战,在中共浙南党组织的领导下,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为主体的爱国民主运动在温州城区和各主要县城深入开展,有力地配合农村的武装斗争,并形成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在运动中,广大群众特别是学生受到深刻教育,许多学运积极分子从此走上革命道路,成为党和人民军队中的新生力量。

1947年6月3日,温州城区9所中学数千名进步师生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集会。图为游行队伍集中公共体育场(今温州城区人民路街心公园)待出发    

1947年,浙南特委在上海成立联络站党支部。该支部先后动员上海、南京等地进步学生100多人到浙南游击根据地参加革命;介绍上海等地学生运动的经验。图为上海联络站党支部成员合影

1947年6月,乐清白溪读书会部分成员合影

在爱国民主运动推进中,温州城区和各县进步学生先后建立了许多读书会。图为1947年6月,温州中学进步学生组织的诚诚社社友合影

1948年9月2日,括苍支队调地委部队全体同志和邱清华在乐清大舟山村合影留念

1948年10月,括苍支队一部袭击温岭县岙隘、下凤山等地敌人后,胜利回到雁荡山。图为参战部队指战员在雁荡山合影

1948年11月5日,括苍支队一部在乐清虹桥镇袭击驻扎国民党部队的周家大院,全歼国民党浙保四团二营营部及其八连。图为周家大院战斗遗址

2、广泛开展游击战争

抗战时期浙南游击队写过的标语

1947年10月12日夜,江北县队袭击并全歼驻乐清白石保警第一中队,俘敌80余人。图为浙南特委为白石战斗的胜利颁发的奖状

3、浙南游击纵队成立

1948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成立。这支队伍在中共浙南地委领导下,成为解放浙南全境的主力部队,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括苍支队印鉴

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命令

浙南人民武装和党的工作人员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图为浙南游击纵队政治部编印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木刻画集    

龙跃(1912-1995)江西万载人。1933年入党,中共浙南特委书记、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闽浙赣区(省)委常委、浙南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浙江省委委员、温州地委书记、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1948年11月,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警卫队全体同志在陶山区湖后合影    

1949年2月18日,浙南游击纵队第一支队等武装400余人攻克泰顺县城。22日,在泰顺城外南山岭头设伏,全歼增援的浙保第二团第三营(加强营)300余人,取得了泰顺攻城打援的胜利,华东局和闽浙赣省委为此来电嘉奖。图为参战的部分指战员合影   

全国解放战争期间,浙南特(地)委和各县委都通过召开扩大会议的方式,传达学习上级党的文件和指示,统一思想,交流经验,部署工作,以推动游击战争和各项工作的不断发展。图为1948年6月28日,参加括苍中心县委扩大会议人员在乐清石门合影    

浙南特(地)委和各县委都先后举办军政、青年、党务、民兵骨干等各种训练班,大量培训在职的党政军干部和新入伍的知识青年及农村党的基层骨干。图为1947年底,温州中学进步学生欢送同学到游击根据地参加青训班受训前的合影

4、游击根据地的建设

《浙南农民联合会临时章程》

1949年4月22日,浙南地委《迎接解放军渡江南进宣言》和下发《紧急通知》,号召各级党组织和部队加紧工作,积极开展斗争,配合解放军主力作战

1949年5月1日,中共浙南地委和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率纵队主力集中在永嘉周岙村(今属瓯海),准备解放温州城。图为周岙村外景

5、与南下大军会师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22日,中共浙南地委发表《迎接解放军渡江南进宣言》,同时作出首先解放温州城然后解放全浙南的军事部署。    

1949年5月1日和4日,浙南游击纵队代表同国民党驻温州的二〇〇师师长叶芳的代表谈判,达成和平解放温州城协议。图为和平谈判旧址——温州城郊郭溪乡(今瓯海区郭溪街道)岭头村景德寺    

浙南游击纵队代表与叶芳代表达成和平起义的协议书

叶芳率部起义宣言

1947年10月至1949年4月,浙南人民武装主要战斗示意图

1949年5月,温州解放庆祝大会

社会各界热烈庆祝温州解放

1949年5月8日,《浙瓯日报》对温州城和平解放的相关报道    

1949年5月7日凌晨,温州和平解放。5月8日,永嘉学联筹委会庆祝解放大游    

1949年5月22日,浙南游击纵队司令部进城,受到温州城群众的热烈欢迎

1949年5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到达温州,受到温州人民的夹道欢迎    

1949年8月,浙南游击纵队政治部宣传队队员在五马街华大利餐馆顶层的大阳台合影庆祝胜利

1949年5月29日,浙江省委致电浙南地委,对浙南坚持长期艰苦斗争给予高度评价 

二十一军、南下干部和浙南地委、浙南游击纵队的领导在温州合影 

1952年1月,温州军分区海防大队一营庆祝洞头解放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