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温州   ->   媒体专栏   ->   人文温州
永嘉之名由何而来?为何永嘉郡守大多来自豪门大族?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来源:2021-07-30 10:27:42

  东晋第二位皇帝司马绍当政第一年,也就是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温峤岭(今温岭县境)以南设置新郡,辖永宁(郡治所)、松阳、安固、横阳、罗江五县,名为永嘉郡。关于永嘉两字,今人有解释“水长而美”的。那么“永嘉”究竟还有什么意思?郡名是怎么来的?历史上有哪些与“永嘉”有关的事件?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永嘉年间、永嘉之乱及永嘉建郡

  出自《汉书·礼乐志〈安世房中歌十七章〉》“其诗曰:

  承帝明德,师象山则。云施称民,永受厥福。

  承容之常,承帝之明。下民安乐,受福无疆。”

  “永受嘉福”为祈福之语。

  西晋(265-317)是国祚仅五十一年的国家,开国帝王司马炎,是三国末期司马昭之子,他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定都洛阳,国号晋,史称西晋。

  西晋仅半世纪的统治,虽然也出现人口经济发展的“太康盛世”,但一场历时较久、始于分封制引发的皇室斗争使西晋迅速衰落。

  说是“八王”之乱,其实乱的人数远不止此。因《晋书》将这八位核心人物汇为一列传,史称“八王之乱”(八王即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趁这场王室“内卷”斗争,外族如鲜卑、匈奴、羌、羯、氐等“胡人”趁机南侵,瓜分中原。

  已风雨飘摇的西晋,迎来第三位皇帝司马炽(284-313)怀帝登基,改国号为“永嘉”。永嘉五年(311),匈奴军队在刘渊之子刘聪率领下攻陷洛阳、俘掳皇帝等一干王公大臣,史称“永嘉之乱”。后怀帝被毒杀,西晋于316年灭亡。

  战乱加上亡国,从后汉诞生到魏晋成熟的社会特权阶层——以世代读书做官形成的门阀士族,为避损害纷纷南迁。其中就有琅琊王司马睿、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彭城王司马纮等五王,率领家族成员及随从,从中原洛阳一路南下,横渡长江,从江左幕府山燕子矶附近登陆进入建康(今南京),后人称之为“五马渡江”。

  这些流寓江南的贵族、官僚,在世家大族如琅琊家族王导带领下,拥护司马睿建立新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据说司马睿在登基时是拉着王导一起在龙椅落座,人称“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成立后,因北方仍战乱频繁,大批人口继续渡江南下。据《晋书》,当时起码有半数以上百姓南渡:“洛阳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之六七”。

  激增的人口带来江南土地开辟和生产力提高。在西晋司马炎太康四年(283)确立永宁、安固、横阳三县建制的基础上,东晋太宁元年(323),司马绍(明帝,东晋第二任皇帝)将临海郡温峤岭以南的地方设置新郡。新郡辖永宁(郡治所)、松阳、安固、横阳、罗江五县,以“永嘉”命名,此为永嘉郡得名之始。

  又五十二年后的宁康三年(375),分永宁县设乐成县,以罗江还晋安郡。至此,永嘉郡下辖永宁(治所)、安固、乐成、横阳、松阳五县,隶属扬州。

  士族南迁、永嘉郡守及就地落籍

  东晋政权是在琅琊等士族豪门支撑下建立,这决定了朝廷用人制度,首先选择这些子弟担任重要官职。因此,豪门士族不仅把持朝政,同时还把持着地方政权。永嘉郡也云集了一批士族,他们大都来任郡守的。

  据《弘治温州府志》载,东晋来永嘉郡任职太守的官员约八人,其中最早的或属谢毅。据《晋书.王彪之传》,谢毅于晋穆帝永和二年 (346)之前已到任。其他依次为王羲之(有争议)、孙绰、蔡邵、谢铁、刘怀之、司马逸(谢逸)、骆球。后世史籍又增卢循、郭伯猷、王和之等人。

  有了东晋政权这个“靠山”,豪门大族从建康一路南下扩张、延伸,逐渐汇聚到会稽郡,后向温州、台州一带发展。其中林、黄、陈、郑等豪族则移居到福建等地。

  建郡之初的永嘉郡,人少地荒,豪强们肆意霸占土地,建田庄、别墅。如高平大族郗愔,(王羲之的小舅子)在西晋陷入混战时,其父郗鉴就谋划南迁。他带领族内“千余家”先到山东避难,往后三年间,又带着万余人马南下广陵(今扬州)。后东晋成立,郗鉴入朝为官,随后在浙江沿海占据一个“岙”修建精舍。郗愔则在永嘉郡木榴屿(今属台州玉环)开辟湖田,建起田庄。

  历史车轮进入南北朝统治,因刘宋武帝刘裕出身破落低级士族,称帝后辅佐人才多选用寒门子弟,于是高门大族势力被削弱且受到排挤。如谢灵运、颜延之等,当时都是被当权者贬到永嘉郡担任太守。

  据《括州志》,东晋到南北朝,约有永嘉郡守三四十人,如谢灵运、裴松之、颜延之、檀道鸾、邱迟、毛喜(内史)等,还有客寓永嘉的如郭璞、郗愔、陶弘景、郑缉之等名士。

  他们在温处一带建起田庄家业后,乐于就地落籍,不再想着恢复中原。其中留居永嘉郡城区的也不少。比较重要的有谢灵运后裔和王彬(东晋开国元老王导六世孙,担任永嘉太守期间,曾“ト室于积谷山,有终焉之志”)等。

  建设城池、宣传物产及开发辖郡

  这些文化郡守任职期间,或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或出谋划策造福一方,为开发永嘉郡作出贡献,如发展人口、培育人才、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建设城池、宣传物产等。

  《梁书》载南朝齐时范述出守永嘉“所部横阳县(今平阳、苍南全境及文成、泰顺一部)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后二千石讨捕莫能息。述曾下车,开示恩信,凡诸凶党,襁负而出,编户属籍者二百余家”。这是当时政府收编流民的一个例子。除发展人口,文化郡守也重视人才储备和培养。如谢灵运有“铄金既云刃,凝土亦能型。望尔志尚隆,远嗣竹箭声”诗,这是他任职期间,招学讲经作《命学士讲书》鼓励学子立志成材。后人评价“谢灵运之招士讲学,由是人知自爱向学,民风一变”。谢灵运白石行田时还有诗“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河。川流涓浍合,连统塍埒并”等句,也有开辟农田、引流灌溉的水利之举。其他如郗愔,也在所占领的土地上开辟良田。而颜延之等也都有重视农桑、增加水井方便居民,郭璞卜建郡城,王筠修缮城池等利民行为。

  在“外宣”方面,文化郡守撰文传扬永嘉郡物产。郑缉之《永嘉郡记》就记录了当时二十多种永嘉土产;华严石砚也因王羲之声名大噪。

  这些士族虽出身显赫,但在郡大都能励己奉公、勤恳为政。史学家裴松之出守永嘉“勤恤百姓,吏民便之”,范述“在郡励志清白,不受馈遗”,而在永嘉郡担任内史的毛喜“不受俸秩”,即不拿工资,也算最早的“白忙官”了。在这些文化郡守的治理下,永嘉郡开始“商贾流通,居民安业”,迎来一次大发展,社会生产逐渐接近中原地区水平。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

  参考资料:

  《古代温州开发,士族功不可没》 俞光

  《温州古代史》胡珠生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