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庆祝建党百年图片展第二篇章:艰难探索 改天换地兴大业

温州网 2021-08-06 17:33:04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

第二篇章

艰难探索 改天换地兴大业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温州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家底上艰苦奋斗,积极投身火热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改革开

放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有解放初期的百废待兴,有建设时期的意气风发,有困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有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温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温州的坚实基础。

一、百废待兴

面对解放后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面貌,温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剿匪斗争、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全面开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程。

1、人民政权建立

1949年5月9日,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图为公告

1949年8月26日,浙江省第五区(温州地区)专员公署成立,同时成立温州市人民政府。图为《浙南日报》相关报道   

1949年10月18日-24日,温州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出席代表197人   

1950年6月2日-7日,温州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三次会议全体代表留影纪念

1950年11月,浙江五分区(温州军分区)首届党代大会全体代表留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温州市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成员合影   

1955年6月24日-29日,温州市第一届二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选举丁世祥(中)为温州市市长,张炳德(左)、金嵘轩(右)为温州市副市长 黄邦法 摄

2、社会主义三大革命运动   

温州地委关于土地改革的计划

温州民众庆祝土地改革胜利完成    

烧毁旧土地契约   

土地房产所有证 胡文胜 摄

2、土地改革运动

温州地区土地改革从1950年10月开始到1952年4月胜利结束。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农村步入新的历史时期。

1951年5月3日《浙南日报》刊登温州人民政府处决张宝琛等一批罪犯的报道

3、镇压反革命运动

镇压反革命大会

1950年10月至1953年10月,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温州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重点打击了反革命残余势力,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4、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温州人民积极投身抗美援朝运动,众多热血青年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军参战,医务人员志愿奔赴前线,广大民众捐钱捐物,认购飞机大炮,有力支持抗美援朝。仅1952年6月,市区参加抗美援朝的人员就有533人。

保卫世界和平示威游行 朱家兴 摄 

1952年5月10日,温州和瑞安籍8名志愿军战士合影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温州人民积极投身抗美援朝运动,共捐款100多万元,认购飞机、大炮等。图为温州志愿医疗队在朝鲜的合影

瑞安举行抗美援朝运动大游行

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953年1月至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全国胜利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950年6月1日,普华电气公司改为公私合营,为全市首家实行公私合营企业    

1954年,庆祝公私合营改造完成活动在五马街举行 黄邦法 摄    

1954年,温州市区共有13家企业公私合营。图为一家企业完成公私合营时的庆祝仪式    

1956年1月,温州胜利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为庆祝三大改造胜利大会

6、永嘉包产到户

1956年5月,为发展生产力,解决农业生产合作社“大锅饭”“大呼隆”问题,永嘉县委决定在永嘉县雄溪乡燎原社搞试点,进行“包产到户”探索。次年7月遭批判。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包产到户”探索得到肯定。

1956年,燎原社包产到产户后,农民积极性高涨,出现“家家侍田忙”的新气象    

1956年11月,时任永嘉县委副书记李云河写给党中央和上级党委的报告(手稿)    

1958年6月,燎原社向温州地委报喜合影留念

1956年,中国农村正处在合作化运动高潮。这年5月,当时永嘉县委辖区的三溪区塘乡燎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现为瓯海区郭溪街道任桥、凰桥、曹埭村),组织包产到户实验工作,将全社5482亩水田和130亩园地的田间作业、工种工分和计划发包的产量,全部落实到788个有劳动底分的劳动者身上,做到土地丘丘有主、产量人人有责,从根本上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燎原社的这个经验,很快形成“燎原”之势,到1957年,温州地区实行包产到户的合作社有1000多个。1957年4月,实行“包产到户”后的第一个丰收季节到来,燎原社85%的农户都增加了收入,单季春粮增产40%。2011年,燎原社包产到户事件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1956年起草的《

包产到户总结》,是我国第一份对包产到户试验进行全面分析的文字材料。

二、艰难求索

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改革开放前,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在曲折中前进,工商业和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渐成体系,初具规模。

1、艰苦创业的垦荒精神

温州是我国最早开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城市之一。1955年11月,时任团中央书记的胡耀邦来到浙江的杭州、温州视察青年工作,号召浙江青年奋发图强,组织青年志愿垦荒队,去开发大陈岛。1956年1月29日,227名温州青年志愿垦荒队员来到大陈岛垦荒,获团中央赠旗表彰,成为我市知青史上一个骄人的标志。到20世纪70年代初为止,我市共有27000多名知青肩负历史使命,在屯垦戍边中唱响青春之歌。

1956年1月29日,“响应党的号召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游行队伍经过五马街 黄邦法 摄   

1956年1月,前往大陈岛垦荒的温州青年志愿者获得团中央赠旗表彰   

登岛第二天,227名温州青年垦荒志愿者在山头一锄一镐拉开垦荒序幕   

1969年,温州知识青年出发,赴黑龙江插队落户   

1969年4月29日,赴黑龙江知识青年兵团战士胸章    

温州地区首届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大会   

1975年,泰顺县下稔村民,喜迎知青落户 萧若驹 摄    

1976年,在泰顺县黄坑,泰顺县知青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倪学缪与知青沟通交流 萧若驹 摄   

1969年4月29日,温州市首批赴黑龙江的知识青年与友人告别

2、大办工业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3月25日,温州市召开社会主义生产大跃进大会,提出“思想大解放、全民办工业”的号召,会后掀起大办工业热潮。不久,随着“大跃进”的发展,当年温州又掀起了大办人民公社的热潮,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20世纪50年代的温州制革鞋厂

20世纪60年代的温州算盘厂

温州酿造厂

温州第二棉纺织厂(摄于1969年)

1960年,市民举行庆祝温州市成立人民公社的游行活动

1960年4月,温州市五马公社成立大会会场 黄邦法 摄

1958年9月,温州地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撤销原区、乡、镇建制,建立镇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至1958年9月底,全区建立147个人民公社。图为搭建于公园路口的庆祝大办城市人民公社牌楼

3、社会民生事业发展

从交通到通信,从教育到医疗,以及供水供电等公用事业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温州,各项事业刚刚起步,在艰难求索中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温州师范专科学校校门

1953年6月,温州师范学校速成师范班第一届应届毕业生留影纪念    

1958年10月,温州地区实现乡乡通电话。图为20世纪60年代温州邮电局接线人员    

温州医学院老师向学生教授草药知识    

温州医疗服务队下乡义诊    

1961年12月,温州对小学进行整顿,采取公办小学转为民办的办法,减轻国家财政支出。图为街道民办小学    

1973年,泰顺县仕阳镇,医生越过小溪出诊 萧若驹 摄

1974年,汉族老师上门为文成高山畲族周山孩子补课  孔晨 摄    

1973年,泰顺县巡回医疗队下乡巡诊途中采草药 萧若驹 摄    

1956年4月,工人正热火朝天在永嘉天河水库西坝进土    

1959年4月1日,温州市蒲州陡门工程修建完工开闸放水    

1958年8月1日,全市各界300多人在西山水厂举行放水典礼。水源来自永嘉县塘下坑水库,经接引过滤塔后放水,日供水能力为5000吨。这是温州市区居民第一次吃上自来水    

1964年5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在温观看温州瓯剧团《高机与吴三春》演出后接见剧组人员    

1975年,泰顺县大安乡,活跃在山乡的女子电影队 萧若驹 摄    

1958年建成通车的老58省道分泰线矴步头路段    

20世纪50年代,小南门河轮候客室。小南门河轮一直承载着温瑞塘河水系客货的运输    

1956年2月2日,温州城区公交车开通。图为通车典礼现场    

1958年4月17日,温州至上海通航。图为上海海运局的“民主4号”客轮首航抵温的情景 黄邦法 摄    

20世纪60年代的温州港客运站    

20世纪60年代,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上街

4、海霞精神

1958年,毛主席向全国发出了“大办民兵师”的号召。在这个热潮中洞头县北沙乡桐桥村民兵连的汪月霞女子民兵排脱颖而出,成为“军民联防”的佼佼者,颇受瞩目。排长汪月霞于1960年4月光荣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她载誉归来,在全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推动了全县民兵和军民联防工作。

同年6月,在驻岛部队六连的紧密配合和帮助下,组建了“北沙女子民兵连”,汪月霞任连长。她们在洞头八百里海疆纵横驰骋,艰苦征战,谱写了一支时代的壮歌,铸就了“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

汪月霞向民兵连的姐妹们展示毛主席赠予的国产半自动步枪    

1960年6月,洞头北沙女子民兵连成立,女子民兵连以原来的女民兵排为基础,扩充了“红旗十姐妹”“七姐妹生产班”和“三八东风生产队”等一批女民兵。汪月霞任连长,梁爱菊、陈玉兰任指导员    

1960年4月27日,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的温州地区代表合影(前排左四是汪月霞)    

女子民兵连在驻岛部队的指导下,开展军民联防实训    

1962年,女子民兵连实地开展国防保密教育    

排长张娥兰组织女民兵利用养殖小舢板,练习海上射击

5、“五·九”批示(1963年) 

1963年5月9日,毛泽东对平阳城西公社和瑞安隆山公社干部参加劳动等7个材料作了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做法。

1963年5月9日,毛泽东在一份《浙江省七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好材料》上做出批示(称“五·九”批示)指出“……干部和群众一道参加生产劳动和科学试验,使我们的干部成为既懂政治又懂业务、又红又专,不是浮在上面、做官当老爷、脱离群众,而是同群众打成—片、受群众拥护的真正好干部。”

平阳城西公社书记廖锡龙在田间劳动   

瑞安隆山公社社员在田间劳动   

平阳城西公社社员学习毛泽东“五·九”批示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