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大型活动撰稿的艺术家池浚:温州为我播下文化的种子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21-08-05 08:20:00
他说,在温州20年的求学、成长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说,风筝飞得再高再远,拽着那根风筝线的,是家乡温州。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中,担任在天安门广场举办的庆祝大会广场活动总撰稿和在“鸟巢”举办的文艺演出《伟大征程》文学撰稿。

他说,温州为他播下了文化的种子;他说,在温州20年的求学、成长经历,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说,风筝飞得再高再远,拽着那根风筝线的,是家乡温州。

他叫池浚,故宫博物院博士后、国家京剧院编剧、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近日,池浚做客世界温州人云社区演播厅。

“个人只是萤火,集体才是烈焰”

谈及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和文艺晚会中工作的感受,池浚一直强调这是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生逢盛世,共襄盛典,与有荣焉。个人只是沧海之一粟,集体才是掀起惊天巨澜的汪洋;个人只是如豆的萤火,团队才是燃起冲天烈焰的火山。”池浚动容地说。

除了参加国家重大活动、大型演出,池浚主要从事创作和研究工作。在文旅项目、舞台剧等作品中担任编剧、导演,在电视节目、文艺晚会等活动中担任策划、主创。

作为故宫博物院博士后,池浚开展对宫廷礼乐和戏曲的研究,从物质中挖掘非物质文化的价值,从文物文献中探寻文化的灵魂,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以研究为基础,把湮没在岁月长河、时光隧道里的传统艺术呈现在当代舞台上,把历史献给未来,这是我们的文化梦想。”池浚说。

“往深里做、往浅里说,让文化活起来”

发挥所长,反哺家乡,近些年能看到池浚现身温州各类文化活动。“与家乡的联系更加紧密,回温州的次数越来越多。”池浚说。

2016年,他在温州南戏博物馆为纪念汤显祖、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打造了穿越剧《遇见》,中西合璧、名剧交融、实景演出,给温州文化艺术界带来震撼。2019年,他先后在温州举办了5场文化驿站艺术分享活动,涉及古诗词歌曲、戏曲、民歌等不同主题,将讲解和演唱相结合,以音乐品读文学的韵味,受到市民热捧,获评“年度十佳”。目前他正在协同国家级团队,为家乡的戏曲故里打造、南戏文化传播倾情助力。

“这些年,北京故宫越来越时尚,跟老百姓接触越来越紧密。这种传承创新模式,温州可以参考借鉴。”在池浚看来,温州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通过进一步挖掘、盘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焕发新时代的精神,实现文化和旅游、艺术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幻化出历史与未来、传统与时尚的绚丽交响。

“要把文化还给人民,让文化成为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回归为一种生活方式。”池浚还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次带女儿飞飞到故宫,在乾清门前,飞飞忽然大喊一声:“乾清门是我的游乐场!”那一刻,池浚被触动了。600年的紫禁城并不以其厚重而拒人于千里之外,反而让一个三岁孩子都能感受到那份开放自由、亲近欢愉。“温州人是很开放的群体,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深厚的历史文化。往深里做,往浅里说,把‘内行’话通俗地说给‘外行’人听,文化就能流动起来、活起来、活在当下。”池浚如是说。

“风筝飞得再高再远,拽着风筝线的是家乡温州”

在世界温州人家园参观世界温州人博物馆,给池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温州人虽然住在三面环山的闭塞之地,却有着面朝大海的心胸、眼界和气魄,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温州人’。”

“温州先贤靠的是把自己的专业、事业做精、做强、做高,在行业的尖峰上连通世界,把温州和世界连在一起。”世界各地的温州人会以自己的事业成就和社会影响力,建设家乡、回馈家乡。“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风筝线还是在放风筝的人手里,那拽着风筝线的,是家乡温州。”

作为从温州走出来的艺术家,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池浚对家乡充满赤子情深。“我出生在鹿城,长在五马街。我人生的前20年都在温州,无论我走到哪里,一看就是温州人。”池浚说,他先后在温州建设小学、温州少艺校、温州市实验中学、温州中学求学,为他树立了三观、丰厚了素养、开阔了视野、搭建了知识结构,为他后来从事文化研究、创作,实现艺术跨界、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播下的种子,终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温州就为我播下了这颗文化的种子。”池浚由衷地说:“温州的底蕴、故乡的精神,早已融在我的血脉里、刻在我的骨子里。我对家乡的牵挂从未间断,能以文化艺术回馈生我养我的家乡,是我的幸福。”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为国家大型活动撰稿的艺术家池浚:温州为我播下文化的种子

记者 应忠彭 摄像 蒋超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