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温州   ->   媒体专栏   ->   温州人物
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会会长汤余铭:观悟人生 随心自如
来源:温州网来源:2021-08-25 10:22:00

汤余铭与女儿汤唯在一起。

人物名片

汤余铭,号北雁山人,1944年出生于温州乐清。1967年到杭州工作,从事美术创作生涯50多年,上世纪70年代初,接受浙江省、杭州市各项宣传出版任务,不少作品入编《思想品德》教科书。

2013年,由国务院参事室主管、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的《中华书画家杂志社》出版了汤余铭专辑画册,荣宝斋出版其画册专集,国家新华社书画院出版《北雁山人专集》。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专攻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研究创作,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会会长,受聘任临沂大学传媒学院教授、新华社书画院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画家等。

在大多数人为市场欢呼之时,他选择隐居山野;在西方艺术鼎沸时期,他选择了国画;在艺术市场迎合商业化趣味时,他选择了佛教世界文化遗产题材;在多数同辈画家安享晚年之时,他却承担起宣传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这是业界人对他的评价。如今,离开家乡50多年的他,重新归来,希望为家乡的文化尽一份力,还一份情,他就是著名画家汤余铭。

日前,由中共乐清市委统战部主办的“百年耀荣光·同心跟党走”乐清统一战线喜庆建党100周年书画展举行,汤余铭应邀参加了开幕式,他创作的《云冈佛》参加了此次展出。  

汤余铭出生在一个渔民家庭。他说,自己的第一次美术课,看到老师画了大小两个圈,脖子一连,嘴爪一点,翅膀尾巴一勾,就成了和平鸽,他就着迷地学起来,画了三只不同动作的和平鸽。让他开心的是作业本发下来时,老师在他的每只和平鸽旁边都打了100分。之后,每次美术课,他都开心不已。

回想往事,今年78岁的汤余铭一脸阳光:“父亲喜欢看我画画。”那时,父亲只要看到他在画画,就会蹲在旁边欣赏,儿子画多长时间,父亲就蹲多长时间。父亲的默默支持和鼓励,还有老师的点赞,无形中增加了他画画的动力。1958年,他的《丰收》画作被乐清文化馆选送,刊发在《浙南大众》报上。汤余铭说:“这是一幅表达农村孩子丰收季喜乐情景的画,一个小孩蹲在地上点鞭炮,一个小孩则捂着耳朵笑着往边上跑。”16岁那年,他的美术作品《养鸡》被选送到杭州参加展览。

1967年,他被分配到杭州市文化局下属的美术公司从事专业设计和创作,艺术天赋和刻苦勤奋很快就赢得了领导和同行的肯定。

1971年下半年,为了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浙江省专门组织力量对杭州机场和西湖国宾馆进行装修改造。在多方创作的设计方案中,汤余铭的方案因符合中央领导“地方特色、欣赏为主、工艺美术”的指示,脱颖而出,成为最后入选方案。完成任务后,周总理很满意并表扬了浙江的此次接待任务。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汤余铭创作了《毛主席视察东方红公社》《保卫祖国》《向大海要粮》《东海女民兵》《领航》《吉庆有余》等一批很有影响的画作,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美展。作品被人民美术出版社、西泠印社等印刷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大量发行,名声远扬。

汤余铭常说:一个人做事有三个阶段,首先要“观”,就是进入生活;其次要“悟”,就是要坐下来思考;最后要实现“自如”,心里想什么就去做什么。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侧重的是山水画创作。1985年,汤余铭被派到日本考察一个月,其间三十多幅山水画展出作品被抢购一空,他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出国门的画家之一。  

为了更好地创作,汤余铭分别在山西五台山和广东设立创作室,年年根据气候的变化到两地写生创作。他曾连续12年上五台山闭关创作,足迹遍布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等祖国名山。走的地方多了,他发现好多名胜古迹遭到人为和自然破坏,决定把这些文化遗产画下来,让后代更多的人看到。上世纪90年代,他转入研究世界文化遗产艺术,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有着千年历史的石窟佛像。

汤余铭思索再三,放弃了“铁饭碗”,沉下心来专门画画。他说,艺术创作需要时间,需要四处写生,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在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中,石窟佛像艺术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汤余铭的眼球,震撼着他的心灵。为深入了解和学习古人的石窟艺术,汤余铭埋头学习佛理,研究佛教艺术。他踏访名寺古刹,把佛教故事、佛教人物、佛教圣地的山川河流等,都列入创作对象。在总结学习前人以勾线手法描绘佛像的基础上,他融汇中西,结合早年油画、国画、设计的创作经历,探索用水墨在宣纸上描绘立体佛像,创造三维空间效果,以区别古代的佛像画法。他所画的石窟佛像生动而有神韵,岩石肌理质感十分明显,独树一帜,深受海内外收藏者的喜爱。一些日本收藏家、学者和佛教徒曾专门来中国五台山拜会汤余铭,共同研讨交流。

如今,汤余铭所画的石窟佛画每一幅都形象生动、有神韵,石窟的岩石质感亦能呈现,凝神观之,似乎能听到古代能工巧匠叮叮咚咚的凿斧之声,中国美术史论家陈传席评论“他笔下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都十分准确、真切,完全忠实于古代佛像原作,形神兼备,或威严、或慈祥、或雍容、或秀美。皆严谨中见生动,真切中见神韵”。

汤余铭说,石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需要后人的尊重和保护。除了继续以画作的形式把更多中国古文化展示给人们外,他更是承担起了保护、传承这些文化瑰宝的责任。2013年,他发起成立了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会,他任会长。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宣传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中。年逾花甲的他带领热爱世界文化遗产的画家、艺术界人士、专家团队等多次前往黄山、澳门、峨眉山、乐山等地写生,奔波世界各地参加研讨会,不遗余力地承担起宣传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  

“汤老师,能否讲讲您和女儿汤唯的故事?”我忍不住问。提起汤唯,汤余铭满脸洋溢着幸福。他笑着说:“汤唯对我画画的要求是不要为了钱,而是为了艺术。她说:‘爸,你的每一幅画都要想着成为放在艺术馆里的作品。’”

汤余铭说,自己原来也想把汤唯培养成为画家,最后汤唯却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

汤余铭平时工作虽然很忙,但他时刻不放松绘画练功,坚持每天用休息时间写生创作。他用自己对艺术的虔诚追求,默默地教导女儿。他对绘画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激励着女儿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汤唯常说:“如果没有老爸当年物质和精神的支撑,也就没有今天的我。”

“汤老师这么多年来不知培养了多少学生,但他从来没收过学费。”采访中,汤余铭的一位学生说。汤余铭笑着说,过去遇到很多学生生活很困难,不忍心收学费。有的收了学费,发现是凑起来的,就退还给学生。

淡淡的一句话,道出了他的大爱情怀。他不但不收学费,还资助过好多贫困学生。

采访结束时,汤余铭笑着说,现在他有两大愿望,一是要使自己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进步,懂得否定自己;二是为了继续发展保护、传承、弘扬世遗艺术,必须培养更多的人才,在各地建立美术馆,为他们铺好路,让年轻人挑起担子,让世界文化遗产艺术发扬光大。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观悟人生 随心自如 ——访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会会长汤余铭

叶长一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