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省级“五水共治”实践窗口蝶变看温州治水

温州网 2021-09-03 08:11:00
如今,“五水共治”使这个美丽浙南水乡焕发出新的光彩,呈现出一个个水绿、民富、生活美的水乡场景。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

温州网讯  温州,依水而建,伴水而居,因水而美。如今,“五水共治”使这个美丽浙南水乡焕发出新的光彩,呈现出一个个水绿、民富、生活美的水乡场景。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寻访瑞安市曹村镇曹村港(曹村段)、永嘉县岩坦镇源头村、温州中心片污水处理厂三个省级“五水共治”实践窗口,去感受治水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美好。

“涝区”变“粮区”、“景区”

清晨,瑞安曹村镇的万亩田畴中,蜿蜒的河流缓缓淌过,串起了一个个美丽乡村,铺展出一片田园风光。

曹村港(曹村段)起点为东岙溪,终点为马屿交接口,全长5.6公里。流经的曹村镇如今是浙南最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然而多年前,形同“锅底”的曹村,是“有名的”省级涝区。田地雨来水满、雨过即干,庄稼收成寥寥,在瑞安当地有句民谚:“养囡勿嫁曾家垟(当地地名),漫水白洋洋。”

2016年开始,曹村镇累计投入5000万元对曹村港(曹村段)及支流实施河道综合治理,打出“五水共治”组合拳。挖深河床、拓宽河面,疏浚清障河道6.5公里,清淤40万方,河面由10米拓宽至平均40米以上,水体面积扩大近4倍,河道行洪排涝能力、农田灌溉保证率显著提升。

在对河道进行整治的过程中,曹村港(曹村段)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协调性,随弯就势,保留河道的自然形态和大部分景观原貌,建设生态护岸20公里。为了防止清理上岸的淤泥成为“二次污染”的源头,曹村港将清理上岸的淤泥用于修复崩塌的河岸,在淤泥上“长出”生态景观带,让一方淤泥变废为宝。河道两侧采用仿天然缓坡,松木桩护岸,形成凹凸有致、直中有曲、富有变化的岸线。200多种植物,四季变换打造岸线,丰富水域景观层次。

汩汩流淌的曹村港,由南向北贯穿全镇,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功能健全、人水和谐,呈现一派迷人的江南水乡田园风光。

治理后的曹村港(曹村段)水质稳定保持在III类以上,成为浇灌周边万亩粮食功能区的重要水源。如今,曹村港(曹村段)河畔良田水稻长势喜人,一跃跻身浙江省粮食生产功能区十大示范区之一,粮食年产量达3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万吨粮仓,空气中满是丰收的味道。依托良好的生态基底,成功引入全国知名智慧稻田共享平台“艾米会”,打造1万亩智能农业大数据科技园,带动14个村、5000个农户增收。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韵风光,让曹村的生态优势转为经济发展新动能。曹村港河边的东岙村,因地制宜引水为池,栽种荷花40多亩,打造集农事体验、乡村民宿、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莲子亩收益达到8000多元,小桥流水荷花,成为当地的网红景点。同时,以美丽河湖为依托打造的水上活动、沿河骑行旅游线、滑翔伞基地等项目纷纷崛起,原来游人罕至的曹村,如今前来观光游玩的旅客络绎不绝。趁着良好的旅游势头,当地以公投民营、共享收益的方式,成立进士旅游公司,统一管理运营曹村全域旅游资源,全镇14个村抱团发展、2.95万村民均享收益,带动村民共同富裕。2020年14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527万元,一半的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超百万元。

“脏乱村”变身“零污染村”

青山绿水横卧,三百里楠溪江蜿蜒。踏入楠溪江上游的源头村,仿佛进入了花园村庄,房前屋后都妆点着花,是一个典型的“白净美”。

但五年前,源头村还是个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脏乱差村庄。当时鸡鸭无序放养,鸡粪鸭粪遍地,家家户户都有露天茅坑、废旧杂物间,原来清澈的溪水变得又黑又臭。

从2017年起,源头村痛下决心,以治水为主抓手,深入开展水岸同治、源头截污,统筹推进“厕所革命”“垃圾革命”和“污水革命”,村里环境发生了大变样。狠抓环境提升,拆除露天坑、违建小屋319间,清理了脏乱地块6980多平方米,成功端掉了“堵源”和“臭源”。投入约400万元,铺设污水管网约10公里,对全村680户进行截污纳管;投资2000万元,对岩坦溪进行治理,并新建河岸漫步道1.6公里,修复原始汀步0.12公里,种植灌木300余株,绿化带500余平方米。通过水岸环境整治,源头村村居环境和周边水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提升,河道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以上。

以“五水共治”工作开展为契机,源头村于2019年开展温州市首个“零污染村”试点建设工作。打造“零污染农业生态园”+“农田中水回用池”模式,投入40多万元建立微生物生活垃圾分类系统和智能垃圾分类回收平台,对分拣后的厨余垃圾,通过微生物垃圾处理系统进行集中处理,制成有机肥料后,在“零污染农业生态园”还田利用;投入150万元建立日处理能力达40吨的厌氧技术污水处理工程,并建立中水回用系统,建造11个中水回用池,将处理后的废水经过中水回用系统还田循环利用。同时,制定“零污染村家庭十条家规”,开展“零污染家庭”评比等。通过“零污染村”的建设,源头村的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和利用,源头村也从全县的脏乱差村蝶变为旅游网红打卡村。2019年9月19日,奥斯陆大学和浙江大学的14名教授、专家特地前来源头村探秘“零污染村”建设。

随着源头村治水工作不断深入,源头村的生态红利也日益显现。作为千年舴艋舟的第一埠,素有“舴艋舟”故乡之称的源头村建起了舴艋舟文化馆,讲述着1928年以来楠溪江水上运输的故事。村外楠溪江岸,还建起了舴艋舟埠头。“老梅馄饨”、“小嫂麦饼”、“小静素面”等一批有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借一溪秀水“借船出海”,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卖出农特产品。游客纷至沓来,“源来小院”、“左岸岚庭”等一批特色民宿应运而生。仅2020年,全村就接待游客18多万人次,全村旅游年增收200万元,特色农产品销售为农户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舴艋舟等旅游项目更为集体经济增加10多万元的收入。

永嘉县源头村舴艋舟文化馆

“露天污水处理厂”变身“体育休闲公园”

走近温州中心片污水处理厂,俨然一座城市体育公园。无法想象这个座落在温州城市中心,外表如童话世界中冰雪王国城堡造型的建筑,是目前温州市最具规模的污水处理厂,也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的半地埋式污水处理厂。

温州市排水有限公司南片污水处理厂外观整体

温州中心片污水处理厂总用地面积95亩,设计规模日处理污水40万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项目服务面积63.7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117万人。由温州杭钢水务有限公司以BOT特许经营权方式运营。

很难想象这座“体育休闲公园”的前身是个日处理污水能力仅有新厂二分之一,占地却高达287亩的露天污水处理厂。新厂能做到如此“瘦身”,这得益于温州探索“分层供地”模式。

温州中心片污水处理厂设计和建设秉承节地、节能、智能理念,采用集约化半地下式的布置形式,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占地,充分向地下空间布局,生化池达到了创纪录的10米水深,并增设多重地下管廊,将回流污泥等设备全部纳入管廊,最深处到了地下15米,设备构筑物实际占地面积较规划用地节省了约2.14平方公里。污水处理厂上部覆土绿化,与厂区北侧的垃圾填埋场接顺,打造成集环保教育、居民休闲、运动培训、娱乐文体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体育休闲公园,实现“邻避”到“邻利”的转变。项目现已成为温州瓯江景观带上一个亮点,使周边土地大大增值。

温州市排水有限公司南片污水处理厂配套青年书舍

温州中心片污水处理厂内还建有温州市最大的水环境保护科普馆,科普馆面积近740平方米。科普馆遵循“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实用性”的设计思路,通过全息3D展示、多功能升降沙盘、国内首座沉浸式VR“我是生态保护行动者”快艇、AR体感、显微镜镜检实操、国内首条中水回用景观喷漆玻璃栈道、互动体验魔法墙等高科技手段展示。2020年,温州中心片污水处理厂水环境保护科普馆接待公众约1800人次,2021年至今接待约1000人次。

温州市排水有限公司南片污水处理厂科普馆

“三个窗口”的蝶变只是近年来温州治水的一个缩影,在迈向共同富裕、建设“重要窗口”的新征程上,温州治水将继续扛起“重要担当”。

来源:温州新闻客户端

原标题:3个省级“五水共治”实践窗口蝶变看温州治水

通讯员 黄涛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