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奋力打造高素质教育人才集聚地

温州网 2021-09-10 07:41:00
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

  温州网讯 时代洪流奔腾浩荡,为人师者勇立潮头。

  近年来,温州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注重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切实保障教师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同时,许多个“全省领先”也为教师队伍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正本源 完善师德师风涵养长效机制

  每天早上6点到校,晚上10点半离校,龙湾中学孙仁国当了24年的思政课老师和23年班主任,他以思政课老师“特有的魔力”,帮助一个个学生走出青春期的迷茫,实现人生理想。陈晨作为当年全校最低分的体育特招生,高考以高分考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离别时,他非常感谢老师春风化雨的思想引领,他说:“老师,未来你一定会乘上我驾驶的飞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今年8月,市教育局率全省之先评选首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孙仁国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三尺讲台,方寸之间,擎着爱与责任。教育的本质,从来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更是德行的涵养、品格的培育。近年来,全市教育系统持续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衡量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加强师德宣传教育,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示范引领工程”“规范践行工程”“警示宣教工程”,每年举办“我的教育故事”师德专题分享会,用身边事启迪身边人;加强评价考核激励,开展“教育世家”“瓯越情”“三优(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尊师重教”“教育世家”等推选评选活动,选树优秀教师榜样……2018年至今选树各类优秀典型2000多人次。近几年,瓯越大地上,既有“最美教师”陈莹丽、邵永银在生命最后时刻还心系学生的先进事迹,又有乡村教师陈小龙、周国平等让农村孩子拥有更好教育的大爱情怀,还有许许多多平凡一线教师心无旁骛、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教育故事。

  今年,我市启动贯穿全年的师德专题教育,组织广大教师围绕“四史”学习教育、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新时代师德规范、师德警示教育等方面开展专题教育,打造具有温州辨识度的优秀教师培育典型案例集群,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同时,坚持德法并举,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等行为专项治理,梳理本地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和师德反面警示案例清单,严肃查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建立健全全市教师师德电子档案,利用大数据推进师德建设,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所有教师签订《温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六不准”》承诺书,进一步划定师德“红线”,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提质量 “四坊五格”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曾经我是师父的徒弟,现在我成了徒弟的师父。曾经别人将我高高举起,现在我也要托举起别人。”温州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杨磊的深情教育告白,亦是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写照。

  15年前,杨磊怀揣着教育梦想,一个人从遥远的北方乘4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听着那兴奋雀跃的咣当声来到了温州。15年来,我市教师通畅的职业发展通道,让她始终充满希望:“希望,只有进阶才会有远方。‘五格’培训体系,聚焦分层分类,满足了不同教师的学习需求,让我们不管身处在哪个成长阶段都有专家引领,都能得到专业化发展。”

  今年,我市在总结过去“五格”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温州市“四坊五格”教师培训体系,成功入选浙江省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通过供给侧培训机构(院坊)、学校(校坊)、联合送培(联动坊)和名师工作室(名师坊),全方位加强“四坊”建设;从需求侧针对分层分类教师培训要求,系统打造“五格”精品课程资源库,优化培训策略和质量评价机制。

  同时,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辐射作用,从原来每年新建70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增加到每年新建80个以上市级名师工作室,160个以上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成为基本常态。今年,我市又新建市级名师工作室92个。名师工作室“订单定制式”培养学员效果显著,近三届省特级教师评选和正高级教师职称晋升中,80%以上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或学员,形成新名师孵化培育的温州路径。

  立足专业研修,深入开展“绿色耕耘”送培到县项目,精心设计学科教师培训课程,实施精准送教下乡,助力薄弱学科、薄弱学校或薄弱区域教师专业均衡发展,推进师资力量共同富裕。仅今年上半年,项目组已完成38场次送培,遍布13个县(市、区)。下一步,我市还将推出新时代强师计划,助力5个加快发展县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

  如果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那么校长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市着力提升中小学校长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树牢“未来教育家型”校长导向,致力于打造名优校长队伍,通过开展校长论坛、干部读书会、校长发展联盟,构建良性循环、螺旋上升的校长成长路径,为校长队伍提质注入活力。

  优管理 改革创新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当教师队伍建设大跨步前进的同时,短板也亟待补齐。

  瑞安市集云实验学校教师陈忠浩是一名穿梭于偏远山村与城市的交流教师。两年时间里,他在瑞安市养正学校用爱心、耐心助力更多孩子爱上学习,孩子们深情地说:“老师,长大后我要成为你”;用自己的能量带动身边的乡村教师奋发向上,年轻老师们说:“‘大神’,几年后我要超越你。”

  向上的时代会赋予人们前行的推动力,向上的个体亦会带给一个群体奋发的力量。为更好地实现义务教育资源均等化配置,让所有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我市早在2014年率先探索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据统计,2020年,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占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26.5%,其中骨干教师达到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6.1%。陈忠浩的轮岗就是鲜活的例子。

  周国平是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的一名乡村校长,坚守乡村教育21年。这几年我市出台系列政策全面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名师一对一帮扶乡村老师……让乡村教师有更多归属感、获得感。同时也让周国平看到了政策扶持下乡村学校带来的“美丽”嬗变,他说:“我愿意做一轮明月,让乡村的孩子走向更好的未来!”

  师资配备、人事管理、职称评聘等内容,是教师管理综合改革的重点。近年来,我市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率全省之先推进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数字化改革,以“数据多跑路、教师少跑腿”为目标,建立温州教育人事管理系统。以教师职称评审和评先评优申报材料为例,降幅分别达82.4%和82.3%。

  改革之力,正持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今年,我市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自主评聘管理改革,中职学校纳入高级职称自主评聘范围。这一举措,让中职老师雀跃:“我们中职学校的老师,马上就能在学校进行高级职称自主评聘了!”截至目前,全市开展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自主评聘改革学校110所,开展中小学教师中、初级职称自主评聘改革学校319所,改革力度居全省前列。下一步,我市将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2.0工程,通过健全职级改革配套政策,完善职级奖励及升降机制,推动学校管理转型,加速形成教育家办学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导向。

  优质师资队伍的打造,不仅要有机制保障、梯队建设、队伍治理,还需要看得见的“幸福”。通过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法定要求,近几年,我市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显著提高。近两年,全市义务教育教师人均收入提高3万余元。

  精施策 培养面向新时代“未来教师”

  课前云端备课、线上磨课,课中同屏互动,课后空中教研……“互联网+教育”正深刻地改变教育生态,也对新时代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通过一堂堂与城区结对校的同步名师课,乐清市白石中雁学校教师林招凤提升的不仅是学科能力,也对各项教育新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们更应该积极学习教育新技术。平时我也会以微课的方式,把最新的时事新闻融入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探索“互联网+”师训新手段,通过“云研训”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促进技术手段与教师培训融合发展,逐渐成为我市推动教师应用智能教学的有力抓手。掌握智慧课堂、“互联网+教育”、电子白板一体机、机器人、网络云阅卷数据分析、大数据、AI、图像识别等教育新技术,不再是城区教师的专属技能,而是乡村老师也应具备的教学素养。

  作为教育部“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温州担负起智慧教育先行先试、实践创新的历史使命。今年4月,我市首场教育新技术“送培下乡”活动走进文成。《基于之江汇教育广场的教与学变革》《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大数据时代的未来校园》等课程,切实瞄准一线教师的真实技术需求,让受训的200多名骨干教师直呼:“原来教育新技术与学校管理、学科融合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

  为未来、向未来、创未来。教育新技术与教学、管理有机融合只是“未来教师”践行“为未来而教”理念的必备基本功。今年5月,温州发布了全市“未来教育”创新区、窗口校培育导引,建立“未来教师(校长)”专业化发展指标体系,并遴选96所学校为首批“未来教育”窗口校种子单位,根据“未来教师”角色转型重构要求,强化理念进阶、思维迭代、角色重塑、素养提升,打造积极回应新时代教育机遇挑战和人民群众对更美好教育的期盼的“教育家型”校长队伍、“德才双优型”教师队伍、“导师型”班主任队伍,为温州区域发展夯实未来教育基础、未来人才基石、未来竞争优势。

  下一步,我市将实施瓯越教育人才培养提升第二轮行动,实施中小学教师角色重构行动,推进教师“信息化赋能”“领航研修”“思政研修”等项目,引导教师积极应对未来学生学习方式与教育形态的革命性变革,提升育人水平。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躬身育桃李 凝心铸师魂——我市奋力打造高素质教育人才集聚地

  记者:林慎 卓扬

  通讯员 夏雯雯 丁林东

温州新闻网全媒体矩阵

本文转自:温州网 66wz.com

N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