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温州   ->   媒体专栏   ->   温州人物   ->   文化人物
温籍油画家侯传友:“油”彩“华”章勾绘时代
来源:温州网来源:2021-09-11 10:06:00

大罗山风情

伟人陈云

红色芦苇

老街风情

海岛渔船风情

日前,上海青浦区练塘镇的陈云纪念馆正式开馆,开馆仪式上首次亮相的人物油画《伟人陈云》吸引了大众和媒体的目光,其创作者是温籍油画家侯传友。

侯传友生于鹿城,早年于温州市京剧团从事舞台美术设计,担任过温州市文化馆美术创作和组织干事,历任中国大画廊杂志社副社长、上海油画雕塑研究会秘书长、创作中心主任,现定居上海,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数十载艺术生涯,侯传友曾荣膺全国德艺双馨工作者、中华文化复兴践行者等称号,多件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巴黎国际艺术中心等收藏。

近日,回到家乡温州的侯传友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自小受传统水墨熏染,而后却拾起油画笔,侯传友表示,“用油画的表现形式,结合传统中国画水墨特色的创新手法,表达这个时代人们的视野和内心”,这是他多年来不断努力和探索的终极目标。

“艺术要对年轻人有所熏陶”

《伟人陈云》画作中的陈云,要比现实人物稍高大一些,身着笔挺的中山装,双手背于身后,神态平和而目光沉着,精准还原了陈云自制、稳健、坚定的形象。

“画人物肖像,重要的是要传递出他的精神特质。”眼前的侯传友,一如既往戴着他颇具标志性的小帽,身形精瘦而修长,一派艺术家气质。一边啜饮着茶水,画家一边向记者叙说起创作历程。“今年是陈云诞辰116周年,我怀着对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敬意,去创作这幅油画肖像作品。然而,想要画好陈云,不仅要了解他的事迹,还得了解他的生活。”为了让画作传神,他花了几周时间做功课,查阅相关历史文献,从陈云的老照片和私人物品、书信中洞悉人物性格,才敢落笔,从筹备到完成共历时一个多月。

事实上,这并不是侯传友第一次尝试创作红色题材作品。此前,他所创作的抗战题材系列作品《铁血洪流》,以浓烈的色彩和激越的笔触,向观众展示了烽火硝烟中一种坚不可摧革命意志。“反映红色精神的作品,也是我创作的一个方向。”在他看来,“当代艺术要对当下年轻人有所熏陶”,艺术家有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近十年来,侯传友创作了许多不同题材的作品,有风景、人物、动物等,包括“鱼”“人体”“水乡”“花卉”等多个系列,其中“马”系列尤为突出。他笔下的马,或在风中奔腾嘶鸣,或水岸边优雅踱步,栩栩如生,脱开了传统写生描摹的束缚,色彩运用手法与表现主义的用笔相得益彰,赋予每一匹马不同的生命力。不论是何题材,侯传友的作品总是蕴含某种令人着迷的生机,对此他表示自己“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而艺术最需要激情。

“把故乡的美好品质反映出来”

青年时代在温州京剧团从事舞台美术设计的经历,对侯传友今后的艺术创作有着不小影响。“1978年,我在温州市京剧团的时候也是从事绘画。有时候作‘大画’,足有数米长,作为舞台背景为故事烘托氛围;有时候作‘小画’,细细描在小小的玻璃片上,一次画四片,用幻灯片打在舞台幕布上……”一直以来,侯传友的画作被外界认为“非常具有视觉效果”,正是得益于这段经历。而后,他进入温州市文化馆从事绘画创作和活动组织、艺术布展等工作,这锻炼了他在艺术构图和空间视觉呈现上的把控能力。

在侯传友心目中,故乡对自己艺术生命的馈赠,远不仅如此。人们说,艺术之“根性”来源于艺术家的血脉基因、成长环境及历史人文的熏陶。在侯传友的记忆中,家乡散落着数不清的历史文化故事,楠溪江的水甚美,大罗山风光大好,就连山上水边的石头也是家乡的最具灵性。雁山云影,瓯海潮淙,不知不觉中熏染养成了画家的艺术气质与审美眼光。

这些年,侯传友多次回到温州,用画笔描绘家乡风光,创作了表现温州延绵丘陵地貌的“大罗山风情”系列,描绘儿时记忆中鹿城街道的“老街风情”系列,反映洞头海岛图景的“海岛渔船风情”等等。“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够回到故乡举办展览”,在侯传友心里,故乡不仅风光秀丽,还有充满智慧、勤劳而勇敢的人民,他希望“通过画笔把故乡的美好品质反映出来”,也希望更多温州艺术家能够用各自的方式一同书写和传递“温州精神”。

“把中国艺术的写意精神传递给世界”

在侯传友眼中,艺术从生活中来,只有不断感受生活积累事物,才能创作出有灵魂的画作。多年来,他不停行走,感受着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为创作积累素材、激发灵感,又无数次回到远离喧嚣的水乡,回到独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在孤独中进行创作。

有人评价,侯传友的作品有着“线条简洁、笔触粗犷、色彩浓烈”的特色,给人热情奔放的感觉,而构图上却又“充满多变性,或突出一种节奏感,或具有一种概括性”,以丰富的形式与观者进行心灵的沟通,显示一种令人动容的力量。侯传友承认自己的创作受到许多欧洲名家的影响,学习并吸收了各种喜爱的流派,包括马蒂斯、毕加索、塞尚、安东尼奥·曼奇尼、费欣、弗洛伊德等等。但他却不无创新地在油画这一西方绘画形式中,不断努力探索加入并融会东方的写意手法。

在2019年举行的第12届意大利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上,侯传友的《红色芦苇》惊艳亮相,引各方赞誉。这也是对他多年来在绘画艺术上坚持真我、努力创新的肯定。“我的工作室位于上海的郊外,周围有一大片田地。一个夏秋之际的傍晚,我独自来到田野边上,看着那一片在风中摆动的芦苇,它们在孤独中生长、开花,让我心中升起对大自然生命的敬畏。”返回工作室的侯传友,用夸张色彩和中国式写意手法描绘心目中那片《红色芦苇》,以此传递一种顽强不息的抗争精神。

一直以来,侯传友都保持着一颗热烈的赤子之心,坚守着“做艺术需要真诚投入”的初衷。

“我用东方绘画艺术的‘韵味笔触’之精髓,与西方抽象、后印象及表现主义绘画手法相融合来创作,并用自己绘画语言融入画镜,希望在探索中能够呈现出有个性民族绘画的典范。”这些年来,侯传友不仅多次参加全省乃至全国性美术大展,还多次受邀赴意大利、法国、摩纳哥等参加各类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他说,要用创新的绘画方式把中国艺术中的写意精神传递给世界,让作品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油”彩“华”章勾绘时代  ——访温籍油画家侯传友

记者 程潇潇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