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市区中山公园文化长廊完成改造提升:白墙黛瓦美人靠沿河临水 长廊飞檐碧玉竹傍石探窗

市区中山公园文化长廊完成改造提升:白墙黛瓦美人靠沿河临水 长廊飞檐碧玉竹傍石探窗

温州网 2021-09-15 07:19:20

  中山公园文化长廊完成改造提升后,市民在观展。

  首期举办“山水诗及魏晋时期温州文化郡守”展览

  温州网讯 市区中山公园文化长廊日前完成改造提升。

  该文化长廊位于中山公园湖心亭旁,南北贯通,总长48米。长廊的改造提升在维持整体构架不变的情况下,主要对屋顶、墙体、木质梁柱、座椅予以翻新改造,并增设灯带,打造夜间游览景致。改造后整条长廊白墙黛瓦,镂空花格窗和玻璃宣传橱窗间隔布置,美人靠椅沿河临水,可供游客休憩游玩。

  长廊共在东、南、北三个方向设出入口,长廊屋顶瓦片铺设至这三处,屋檐呈四角飞檐状,使得整座长廊更具动感和美感。

  主入口在长廊东侧正中间的位置,屋檐下有匾,上题“池草诗廊”,边上四根立柱上分别书有“池塘应在此,春草绿如初”“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两副对联。

  鹿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对该长廊改造提升时打通入口处墙体,做古典拱门式透窗,修整墙后空地,铺设草皮,种植黄金碧玉竹傍石探窗,设置高低错落的景石,用古典园林透、漏的造景手法,营造虚实结合,空境清幽的意境。长廊南端入口悬挂“幽蘭”匾额,两侧柱子上书有“带得一天新雨露,还栖半壁旧烟霞”楹联一对;北端入口则悬挂“虚竹”匾额,两侧书“亭临水次曾无地,室在林间又有天。”

  到中山公园文化长廊看展览,是市民记忆最深刻的往事之一。在完成改造提升后,廊内6个橱窗首期举办“山水诗及魏晋时期温州文化郡守”为主题的文化展览,主要介绍包括丘迟、颜延之、孙绰在内的历代名人生平及作品。

  丘迟是南朝文学家,一生横跨宋、齐、梁三朝,梁天监三年,出任永嘉太守,在任4年。提倡农桑,重视教化,崇尚俭约富民。丘迟的《与陈伯之书》,其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描写温州等江南景色,脍炙人口。

  南朝宋文坛领袖人物、诗人颜延之也曾出任永嘉太守,他率属下巡视温州沿海,特意在青岙山(今洞头大门岛)筑望海楼,以观赏海景。这也是目前所知,我国有史以来最早在东海畔修建的观景楼亭。此后,这个被颜延之视为心灵归宿之地的望海楼就成了海上缥缈仙山间的一座“诗歌航标”。

  东晋名士孙绰,《晋书》称:“会稽内史王羲之引为右军长史,转永加太守”,即王羲之推荐他为永嘉太守。约在东晋永和十二年(356),孙绰出任永嘉太守。东晋永和九年(353)暮春三月初三,孙绰与王義之等人在会稽山阴(今绍兴)的兰亭会聚,王羲之乘酒兴写下震烁千古的《兰亭集序》,可惜孙绰写的《兰亭集 跋》没留存后世。

  鹿城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表示,“山水诗及魏晋时期温州文化郡守”展示内容与园中“池上楼”作衔接延伸,丰富了中山公园十二景之一——“池塘春草”的文化内涵。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市区中山公园文化长廊完成改造提升 白墙黛瓦美人靠沿河临水 长廊飞檐碧玉竹傍石探窗

  记者 高玟 胡茜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杨丽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