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密室播火种 史诗壮航程

密室播火种 史诗壮航程

温州网 2021-09-17 16:50:42
如今作为革命历史的见证者,迎接着一批批参观者,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继承先烈遗志。

温州市瓯海区仙岩街道渔潭村的灵佑殿,相传初建于清乾隆年间。91年前,就在灵佑殿神龛下的密室,召开了中共温州党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

1930年6月18日至22日,来自浙南地区11个县和4个组织的25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通过了有关政治、组织、农民运动、妇女运动等4项决议案,选举产生中共浙南特委,王国桢任书记。在灵佑殿门口的石碑上,我们能读到这样一段文字:“这次会议统一了浙南的革命力量,开创了浙南革命斗争的新篇章,是浙南革命斗争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

浙南大地上的革命火种由此点燃。历经岁月洗礼的灵佑殿密室,如今作为革命历史的见证者,迎接着一批批参观者,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继承先烈遗志。

星火点燃

密室成为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密室的入口,高约80厘米,宽约50厘米,一次只能容一人低头俯身进入。整个密室约8平方米,一张长方桌、四条长木凳,几乎将空间占满,东面留有一道用于随时撤离的小门。桌上的煤油灯、红旗,提醒人们这里是革命者曾经奋斗过的地方,让人仿佛重回那个革命年代。

据史料记载,1929年,浙南发生史上罕见的灾荒,水旱并至,“温属六县饥民达四十万以上”,不少地方出现“村村饿殍相枕藉,十家九室无炊烟”的惨象,而征收的苛捐杂税仍有增无减,农民纷纷揭竿而起,武装暴动风起云涌。1930年5月,王国桢在参加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受中央指派,回到浙南筹建浙南特委。1930年6月初,王国桢在慈湖南堡北湾召开筹备会,组建浙南特委筹委会,筹备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各项工作。经反复勘察,最终将会址选定在渔潭村的灵佑殿内。

“当时将会议放在渔潭村召开,有着多方面的有利条件。”瓯海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洪凯说,这么大规模的会议,开了这么长时间,没有遭受到任何损失,也没有引起国民党的警觉,离不开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

1926年起,王国桢就在塘河沿岸组织农民运动、发展党员,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其中,渔潭村当时发展了12名党员。中共温州独立支部被破坏后,下属的中共瑞安特别支部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渔潭村的地下交通站也没被破坏。早期的中共瑞安县委书记雷高升,还在渔潭村建立了渔潭农民赤卫队。

渔潭村也是开展地下活动的理想位置。此地背靠大罗山、面临塘河,地处于当时的瑞安、永嘉两县交界处,国民党的势力相对薄弱,在遇到敌情时可在两县之间迂回。灵佑殿香火旺,外来香客多,人员进出不容易引起怀疑,加上神龛底下还有个密室,可以容纳20余人开会,既隐蔽又便于人员疏散。

燎原浙南

红十三军人数达历史最高点,发展党员3200名左右

中共浙南一大在渔潭村开了5天。参加会议的有永嘉、瑞安、平阳、乐清、玉环、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和永康等地的党员代表,以及工人、妇女、游击队、红十三军的代表共25人。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共浙南特委,直属党中央领导,下辖永康、台州两个中心县委和永嘉、瑞安、平阳、乐清县(区)委。

中共浙南特委的成立,标志着浙南地区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8名特委委员在会后分头到各县指导工作,召开县区党的代表会议或活动分子会议,传达贯彻中共浙南一大精神。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在浙南特委的推动指导下,到1930年8月,红十三军人数扩大到6300人左右,达到历史最高点;红十三军的斗争遍及了浙南的20多个县,进行了100多场战斗,有些战斗是由浙南特委委员直接领导;浙南地区成立了7个县委、32个区委、404个党支部,其中农村党支部375个、城镇工人支部21个、其他支部8个,党员发展到3200名左右。

中共浙南一大成立的浙南特委领导的武装斗争,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围剿”中央苏区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兵力,沉重打击了当地国民党反动派。同时,在浙南人民中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

“浙南特委和红十三军战斗过的地方后来大多成为浙南游击根据地,也为粟裕、刘英率领的红军挺进师进入浙南、闽浙边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洪凯说。

继承遗志

“继续守护他们当年为之牺牲、为之奋斗的事业”

1928年,由王国桢、朱绍玉介绍,渔潭村民周阿福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共浙南一大的亲历者,周阿福直接参与会议的后勤、保卫、通联等工作。

周玉明是周阿福的第三个儿子,“我家的老房子跟灵佑殿就隔了一堵墙,小时候天气热,村里人喜欢来这里纳凉,当时我们都不知道神龛下面还有个密室,父亲生前也没跟我们提过。”

1930年5月15日,周阿福随红十三军攻打平阳县城时,被国民党保安队逮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严守党的秘密。最后与其他15名红军战士,一同被押往刑场处决。他身中三枪(头部一枪,胸部两枪)而未致命,后来被地下党员何来芹发现尚有呼吸,偷偷救走,在地下党员王衍桢家医治三天后,周阿福又带伤返回渔潭村,坚持革命斗争,担任浙南特委的重要交通员,此后浙南特委遭到国民党的严重破坏,革命进入最低潮。1931年,重建温州中心县委,周阿福当选为中心县委委员,1972年病逝。

据瓯海区委党史研究室方面调查了解,周阿福是中共浙南一大的亲历者中,为数不多坚持革命,还活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部分参会者,都早早地为革命捐躯。

“每次受邀讲党史时,他总会谈起牺牲的老战友金贯真、王国桢、朱绍玉、李英才、陈卓如、金缄三、张子玉等同志的事迹。”周玉明回忆,父亲在世时常常讲,革命成功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一定要热爱祖国,热爱党,听党的话,是他从小就教导我们的‘家训’。”

周玉明有4个女儿,周慧晖在家中排行第三,现就职于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理论处。“当年那么残酷的环境,牺牲了那么多人,爷爷那一代革命者仍然坚定地跟着党走。他们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革命信仰的执着,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有意义。”周慧晖说,“我们这一代人对他们最好的继承,就是继续守护他们当年为之牺牲、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二姐现在去援疆了,如果爷爷知道,应该会感到欣慰。”

红色圣地

聚力打造最红“金名片”

做强“富”文章

瓯海区仙岩街道的红色资源丰富,对于保护、传承工作非常重视。自1984年以来,当地政府四次修建灵佑殿。1992年2月,政府在该殿南侧兴建了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并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进行重修。2021年6月,升级版的纪念馆——1916平方米的浙南火种主题教育馆开馆。

近年来,仙岩街道抓住建党100周年和中共浙南一大召开90周年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挖掘、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根脉,激发红色动力,其中包括高规格举办庆祝浙南一大召开90周年纪念活动,启动庆百年·学党史“浙南火种”红色系列活动,与多所在温高校共建浙南一大志愿讲解团、“浙南火种”精神学术研讨会、乡村治理“博士智囊团”等项目,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为传承“火种精神”注入新活力,等等。

“仙岩街道将充分汲取红色力量,聚力打造‘浙南火种’最红‘金名片’,争当共同富裕发展示范实践者。”仙岩街道党工委书记金海敏透露,下一步他们将依托500亩连片美丽田园,围绕渔潭村红色美丽乡村中央试点,提速“浙南火种”主题教育馆提升工程和“瓯耕熙园”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打造“一米菜园、一所院子、一方阳台、一面花墙、一片彩绘、一块田园”等“六个一”特色景观,推动渔潭成为“江南村落+红色圣地”的示范村,带动仙岩全域文旅大发展、做强“富”文章。

瓯海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洪凯

跨越时空的浙南火种精神

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灵佑殿密室胜利召开,使浙南革命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它不仅在浙南大地上播下革命火种,燃起浙南武装革命的熊熊烈火,同时也埋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矿脉,这就是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浙南火种精神。

浙南火种精神就是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就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灵活应变的务实精神,就是丹心铁骨、正气凛然的牺牲精神。浙南火种精神是浙南党组织在革命斗争的艰苦岁月中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中反映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有着极为丰富深邃的精神内涵。

自古以来,浙南地区走出了一批批心系国家,奋争不懈的有志之士。浙南人民的血液中早已流淌着以天下为己任,奋斗不息的不屈基因。浙南共产党人亦是如此,早在1924年,浙南便成立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战争,艰苦奋斗,百折不挠,愈战愈勇,用鲜血和生命谱就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成为鼓舞和激励后来者不断攻坚克难,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浙南火种精神,在优秀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将指导我们行稳新时代的壮阔航程,继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密室播火种 史诗壮航程

记者 吕进科/文 郑鹏/摄 王诚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