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温州   ->   媒体专栏   ->   温州人物   ->   文化人物
苍南夏家人坚守300年 做出“天下第一盔”
来源:温州网来源:2021-10-09 07:39:00

  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收藏的九龙盔

  夏法允

  温州网讯 今年中秋节,屡屡“出圈”的河南卫视推出了《中秋奇妙游》,再次以突破常规的视觉手段给大家带来新的视觉体验。其中,戏曲节目《戏•韵》中出现了戏曲盔头制作技艺传承人李鑫制作戏曲盔头的画面。

  盔头是指中国传统戏曲中,演员表演时所佩戴的头饰。苍南金乡夏家是拥有近300年盔头制作历史的世家,“夏益锦”戏曲盔头数百年来享誉梨园。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盖叫天等一大批著名京剧演员都是“夏益锦”戏曲盔头的“粉丝”。

  如今,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展品中就有“夏益锦”戏曲盔头。今天,我们为您讲述“夏益锦”戏曲盔头的前世今生故事。

  ■前世传说

  承传于清代宫廷

  盔匠金益锦

  苍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正在展出的“夏益锦”戏曲盔头,是一顶九龙盔。该馆工作人员介绍,其制作者是“夏益锦”戏曲盔头制作第七代传人夏法允。

  盔头是中国传统戏曲中人物所戴各种冠帽的统称,大体分冠、盔、巾、帽 4类,是传统戏曲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岳徽《戏曲盔头研究》介绍,戏曲盔头出现于元代,明末基本成型。至清代,特别是京剧诞生之后,达到了发展高峰,一些知名盔技师和盔头制作者应运而生。

  苍南是温州南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苍南人素爱演戏、听戏,温州的两大地方戏之一和剧的最早班社“老连昌”、使永嘉昆剧起死回生的“同福”班等许多著名戏剧班社都诞生在苍南,永昆的名角杨盛桃、叶良金等人均出身于苍南的地方戏剧班社,其中杨盛桃更是苍南金乡人。

  该馆工作人员介绍,关于“夏益锦”戏曲盔头的由来,其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据传,“夏益锦”戏曲盔头承传于清代宫廷盔匠金益锦。清雍正年间(1728年),金益锦因受“反清复明”之祸株连,只身逃亡,几经周折后流落于浙江温州、福建福州一带。其间,金益锦更是在苍南金乡夏家隐居了多年,其将手艺传于夏家先祖夏可显。后来,金益锦逃亡他处,夏可显创号“夏益锦”,以示纪念。

  众多戏曲名家曾是其“粉丝”

  “夏益锦”戏曲盔头传到第四代夏守真时,由于其工艺娴熟、精湛,品种齐全,尤其是京剧盔头的制作精确、规范,且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一时名震全国戏剧界。当时许多名剧团、名演员均慕名前来定制订购。中国京剧名家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盖叫天等都曾经特地前来拜访过夏家。京剧大师、扶风社的招牌人物马连良在《甘露寺》中演乔玄时戴的“银刁”,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周信芳在《徐策跑城》中戴的“黄刁”,均出自夏家之手。

  然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种种原因,“夏益锦”戏曲盔头一度没落。上世纪70年代后期,“夏益锦”戏曲盔头制作第六代传人夏逢兰重启了这门手艺。

  2008年,“夏益锦”戏曲盔头制作第七代传人夏法允带着几十个盔头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引起了轰动,许多媒体争相采访。当年的《光明日报》更是刊发了题为《夏法允:传承京剧“夏益锦”》的报道,引起了很多海内外华人的关注。自那以后,订单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

  ■今生故事

  128道工序都纯手工制作

  9月29日,我们在苍南金乡见到了正忙着制作盔头的夏法允。夏法允说,现在许多盔头的制作工序已经缩减到50道左右,但“夏益锦”戏曲盔头始终按照祖传图纸上的128道工序,绘图、刻纸板、烫型、走粉、上油、贴金、法蓝、嵌珠……这些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一道工序都不能少。

  夏法允说,这套祖传图纸一共包含48种盔头制作图纸,涉及的样式有100多种。每次做完一只盔头,他都要在盔头的内里用铁印烙上“夏益锦”三个字,这是传承了近300年的夏家盔头老字号,按照现代的说法,就是夏家盔头的商标。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约有360多种,著名的有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昆曲、川剧、皮影戏等等。尤以京剧流行最广,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有“国剧”之称。夏法允说:“每一个剧中所用的盔头,看起来相似,但又各有不同。每一种盔头,我都能做。”

  在夏法允的工作台前挂着一幅字——“天下第一盔”。“这是我对‘夏益锦’戏曲盔头的一种自信,也是许多人对‘夏益锦’戏曲盔头的评价。”夏法允说,之所以他会有这份自信,是因为他做的盔头既舒适又牢固,“至少30年内不会坏。”

  “以前我们祖宗有规矩,小的盔头不给做的。”夏法允说,如今,小盔头倒是成了畅销品,像是今年他就接到了不少木偶剧团的订单,“每天都在做,太忙了。”

  希望有一个大型盔头展示馆

  就在几年前,“传承”还是摆在夏法允面前的一个难题。但如今,夏法允的儿子夏敬霖、侄子夏敬汉都已经学有所成,已是“夏益锦”戏曲盔头制作的第八代传人。尽管如此,夏法允还是希望能将这门技艺传授给更多的人。“我的工作室太小,如果有人过来学艺,吃住都是个问题。”

  沈泰丰古民居是金乡古城综合保护工程之一,也是金乡标志性的文化地标。2018年,金乡将这座古民居打造成卫城文化客厅。今年5月,卫城文化客厅内多了一间“天下第一盔”展示馆,馆里展出了四五十顶“夏益锦”戏曲盔头。“这个展示馆太小了,只能展出这么一小部分。”夏法允带着我们参观这家展示馆时表示。

  夏法允说,从2008年开始,有个念头就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就是打造一个戏曲盔头博物馆,里面既然有盔头制作场所,也有盔头展示场馆,这样就能将所有品种盔头进行展出,让更多人看到它们的精美之处,还可以广收徒弟,将这门技艺外传。他希望这梦想能够早日实现。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128道工序纯手工制作,梅兰芳、周信芳、马连良、盖叫天都是它的“粉丝” 苍南夏家人坚守300年 做出“天下第一盔”

  记者:陈培培/文 张啸龙/摄

  (本文相关文史资料来源于温州博物馆)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