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双减”下,如何给劳动教育做“加法”

“双减”下,如何给劳动教育做“加法”

温州网 2021-10-13 07:43:48

瓯海区龙霞实验小学学子在劳动基地育苗。 图片由学校提供

温州网讯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此前,本报向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发布微调查,共有758人参与问答。调查显示,在面对“‘双减’后,你希望培养孩子哪方面的能力”问题时,有478名家长希望培养孩子的劳动实践能力,占到六成,仅次于自主学习能力。

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国家已陆续出台相关文件,多次强调要加强劳动教育。去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指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在劳动教育的时间上做了详细的规定。今年,教育部认定96个县(区、市)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瓯海区位列其中。

劳动教育不仅重视“做”,也重视其背后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让学生充分感悟劳动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助力“双减”,如何做好劳动教育的“加法”?

来自家长的困惑

孩子劳动意识不强怎么办

“看到班级群里的视频,明显看出孩子和其他同学在自理能力上的差距:有的学生掌勺熟练,很有大厨风范。我家的看到油星子溅出来,就跑得远远的。”长假后,温州市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劳动实践秋游,生火、颠勺、品尝,同学们不亦乐乎。这次劳动体验,也让家长林女士再次意识到孩子劳动意识的不足。

在“‘双减’后,希望培养孩子哪些方面能力”这道多选题中,有63%的家长希望培养孩子的劳动实践能力。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农村的孩子不会做农活,城市的孩子不认识农作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现象并非个例。面对“‘双减’后,你希望孩子节假日都是在哪里度过?”这道问题,有半数家长选择了“在家学着做家务”这一选项。“家里有阿姨,自己平时工作也忙,所以在劳动方面会偷偷懒,这可能是造成孩子劳动意识不强的原因吧。”林女士坦言,学校其实在寒暑假都是有布置劳动教育相关的作业,比如劳动协议等,“现在孩子早上起来会烧开水、煮鸡蛋,偶尔也会扫扫地,但总体来说劳动意识还是比较淡薄。”她希望学校能进行更多的劳动教育引导,比如指导手册,让家长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如果是老师布置的家务作业,洗碗、洗厕所、洗衣服等,孩子都会乐意去做。但要是没有家务作业这一前提,孩子就会反感,甚至拒绝。”谈起儿子的劳动教育,郑先生有点无奈。郑先生的老家在农村,他觉得割稻、摸螺蛳、抓鱼、摘柿子都是非常好的劳动体验,但是儿子却没啥兴趣。郑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曾经也引导过孩子,但是效果不明显:“不过想想自己小时候父母让干活的话,也是有些不情愿的。”

给家长的建议 教授劳动技能 引导孩子从身边事做起

有教育专家指出,“双减”后家长应注重培养多元化兴趣。而兴趣培养的方式,就包括劳动教育。

“一些家长简单地将劳动等同于劳动教育,这是不对的。其实劳动教育的内涵很广,不仅是劳动技能方面的教育,还要做好劳动观念、劳动品质和劳动思维等方面的教育。”作为省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项目试点学校,温州市城南小学的劳动教育开展已久。校长陶晓迪认为,家长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的产业特征以及基于科技发展产生的劳动新业态。

在瓯海区龙霞实验小学校长季迅群看来,孩子劳动意识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没有掌握劳动技能、缺乏责任和担当、缺乏劳动锻炼机会等。她建议家长制作家务劳动分工表,每人都有分工负责项目,让孩子知道人人都要劳动。“最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劳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家长要在示范的基础上,指导、监督孩子独立完成,整个过程要多些鼓励,直到孩子养成习惯为止。”

“家长要让孩子参与家庭的布置、修缮等日常工作,同时也要树立起自身积极的劳动榜样。”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陈加仓建议,“双减”之后,学生在家时间变多,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打扫和整理房间,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张女士的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学做家务:“这是孩子自己主动提出的,我很意外,也很欣慰。”她表示,不必劳师动众去参加一些活动,让孩子随时随地参与到日常生活里的家庭事情中就可以了。

看学校的做法 劳动教育也应与时俱进

近日,温州市教育局、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关于推动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助力“双减”工作的通知》,今后将推动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开发符合“双减”要求的活动课程,助力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其中,劳动教育也是各教育基(营)地开展的重点。在温州市学生实践学校校长叶超程看来,为了更好助力“双减”工作,劳动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新时代呼唤新样态的劳动教育。

当下的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着体验不足、评价不全、延伸不深等痛点。对此,市学生实践学校将劳动课堂打造成“无边界”的课堂。以“未来农场”劳动实践教育为例,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配置大量传感器,促进学生进行真实情境下的“深融合”体验,产生基于数字的评价。以往,学生劳动结束返家,他们的实践、活动、体验、交流就随之结束。“但在我们的校园中,通过信息媒体终端、APP等信息化技术媒介,孩子们即便回家后,他们制作的、体验的劳动运作系统与成果,依然能够通过手机终端,进行远程的实践观察。”叶超程说。

将劳动行为转化为技能,将劳动意识转化为态度,将劳动实践转化为习惯,任重而道远。我市许多学校都走在积极提升劳动教育之路上。

通过对校园附近废弃垃圾场的改造,瓯海区龙霞实验小学的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农场“七分淘源”。该校以“体育锻炼+社团活动+劳动课程”的方式,分时段细化管理课后服务,解决学生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参与锻炼、劳动的症结。在“淘之源”劳动课程,学生在校六年会经历生活劳动、种植劳动、手工劳动、义工服务等多项劳动体验。在城南小学,学校专门打造了劳动教育课程群落,将劳动课写进课程表,提供家庭劳动教育视频资源库,指导学生开展家务劳动。“其实就算在农村学校,不识五谷杂粮、从没下过地的学生也比比皆是,这也是我们开设农耕课的初衷之一。”平阳县鳌江镇梅源中心小学教师林思松说。该校农耕课和水培课作为“双减”后的劳动教育内容之一,会在项目化学习实施等方面进行升级,并与文体、艺术等活动进行结合拓展。

在采访中,专家建议,学校要加强学生劳动教育,首先应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落实,而不能只是走过场,让劳动教育成为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必修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促进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劳动技能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孩子在劳动中体会作为一个劳动者所具有的精神上的幸福。同时,家长要做劳动教育的有心人,从细微之处入手培养孩子的劳动素养和动手能力。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双减”下,如何给劳动教育做“加法”

记者 卓扬 瞿含张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陆珊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