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浙江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浙江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小时新闻 2021-11-09 11:50:25

11月8日上午10时,“建设示范区 迈向新征程”新闻发布会在杭州举行。

会上,发布了近期浙江省民政领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进展情况,并介绍已于日前发布的《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行动方案(2021-2025)》(下称《方案》)。

高标准打造“浙有众扶”金名片

健全完善“1+8+X”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拓展救助保障覆盖面、创新“物质+服务”模式、推进县级“助联体”建设、完善“渐退期”管理制度、健全绩效评价体系,重点解决好“谁该帮、帮什么、谁来帮、帮到哪、帮得怎么样”5个问题。

在2025年低保年标准达到1.3万元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灾害等救助“七大行动”。为困难群众全面提供探访照料、精神慰藉、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等服务,救助“幸福清单”送达率100%。

从精准认定对象、高效供给资源、集成各方力量、把握帮扶尺度、精准评价结果等5个维度,构建“全面覆盖、精准响应、政策集成、科学智慧”的社会救助数字化绩效评价体系。

高层次打造“浙里长寿”金名片

以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为导向,推进基本养老服务均衡覆盖。

优化养老设施布局,实施“养老机构跟着老人走”行动计划。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功能、公益属性,切实解决好困难老年人兜底、失能失智照护等问题。健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长期照护保障制度,稳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扩面提效。

以优质养老服务供给为目标,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健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制度,推进养老床位结构性调整。加快康养体系建设,推动康复护理资源进社区、进家庭。推进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完善技能培训、等级认定和激励措施。完善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不断规范养老服务市场秩序。

以创新健康养老新业态为驱动,增添养老服务发展新动能。

引导经济发达地区主动对标国际水平,率先建设高水平的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同时支持山区26县、海岛地区挖掘地方特色优势,发展旅居养老和康养产业。加大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力度,扩大适老化改造对象范围。

高质量打造“善行浙江”示范区

发挥慈善第三次分配作用,不断健全慈善激励机制、创新慈善发展模式、打通慈善资源供需对接渠道,构建组织化、多元化、专业化、智慧化、规范化的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从整体上推动“小慈善”向“大慈善”转变、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转变、生存型慈善向发展型慈善转变。

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公益慈善品牌。

支持互联网公益慈善基地建设,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慈善事业深度融合。

增强慈善公信力和透明度,建立包括事中事后监管和联合监管、信用监管、智慧监管的慈善综合监管体系。

高水平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示范区

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机制,积极推进全生命周期社会服务便民利民,党建引领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不断加强社区治理创新,培育孵化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全覆盖。

鼓励县(市、区)和有条件的乡镇(街道)设立社区发展基金会,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整体成效。

打造一批未来社区“居民会客厅”和社区服务综合体。

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全覆盖,推进社会救助、未成年人保护、社会组织培育孵化等功能统一进驻。

确保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浙江要达成哪些“小目标”?

到2025年,高水平建成精准保障、幸福颐养、人人慈善、和谐自治、暖心服务“五个标杆区”。

高水平建成精准保障标杆区——到2025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达到13000元以上,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年标准达到25000元。

高水平建成幸福颐养标杆区——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8%,培育1000个康养联合体,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5人,每万老年人口配有20张认知障碍床位。

高水平建成人人慈善标杆区——到2025年,力争全省慈善组织总数达到1400家,慈善信托资金规模突破15亿元,“慈善一日捐”机关和事业单位参与率达90%以上。

高水平建成和谐自治标杆区——到2025年,全省建成500个“居民会客厅”,市县两级建成100个社会组织示范园区,每万人拥有持证社会工作者20人,城乡专职社区工作者持证率达到30%以上。

高水平建成暖心服务标杆区——到2025年,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体化运行率100%,节地生态安葬点乡镇(街道)全覆盖,实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建成1500个新时代美丽移民村。

发布会现场,发言人还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作了回应。

如何确保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一个不掉队,具体有哪些举措?

正如“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样,“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方仁表介绍,民政部门将推进全类型社会救助应助尽助,到2025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年标准达到13000元以上,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年标准达到25000元。重点从三方面着力:

关心关注弱势群体,着力拓展救助保障覆盖面

进一步完善兜底型、支出型、急难型救助,探索发展型、关爱型救助,实施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精准救助。有条件的地方将低保边缘认定标准由原来的1.5倍放宽到低保标准的2倍,但不超过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将救助对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拓展。深入开展“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孤儿助学工程”,提高孤儿助医助学水平,统筹实施“添翼计划”,扩大病残儿童服务覆盖面。

持续加大帮扶力度,着力创新“物质+服务”救助模式

在社会救助方面,实施助力困难群众共同富裕“七大行动”。持续迭代升级大救助信息系统,完善“幸福清单”“幸福码”延伸服务等救助帮扶应用场景。加强政府、市场、社会等救助帮扶资源的统筹联动,推进县级救助服务联合体建设。完善供养费计算办法,加强事实无人赡养老年人的救助帮扶。

在儿童福利方面,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事实无人抚养、重度残疾等困境儿童,由儿童福利机构进行集中养育。

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及慈善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救助帮扶,加大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项目和资金比例。

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着力减缓相对贫困现象

重点健全五个机制:

●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机制,主动发现困难群众。

●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引导各地逐步与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且年增幅不低于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健全诚信评价机制,加强救助对象信用信息管理,对救助对象的失信行为进行惩戒,同时对诚实守信的救助对象予以适当的奖励或激励。

●健全尽职免责机制,让肯干事、能干事的救助干部愿意从事社会救助工作。

●健全救助对象和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的居家社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孤儿、困境儿童探访关爱、监护评估、监护保护制度。

从哪些方面发力推进全社会公益行动崇善行善,高水平建成人人慈善标杆区?

高水平建成人人慈善标杆区的目标任务是到2025年,力争全省慈善组织数量达到1400家,慈善信托资金规模达到15亿元,“慈善一日捐”机关和事业单位参与率达90%以上。江宇表示,民政部门将从三方面推进:

积极争取慈善税收优惠政策在浙江省先行先试

做大慈善体量规模,长期靠慈善文化,短期靠政策激励。目前,浙江省慈善信托资金规模10.84亿元,信托资产净值超过100亿元。但在慈善信托实务中,委托人以货币形式设立慈善信托,无法享受所得税税前抵扣;以非货币形式设立的,不仅无法享受税前抵扣,还被视同交易,承担额外税收负担。

下一步,民政部门将会同浙江银保监局出台推动信托公司发展慈善信托业务的政策文件,并将会同有关部门争取国家在浙江探索建立慈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开展慈善信托税收优惠试点。

培育壮大慈善事业发展主体力量

●做强企业基金会。为企业家、慈善组织、爱心人士做慈善提供渠道、目的地和优质服务,当好“店小二”。

●做多社区基金会。加大培育力度,支持鼓励县(市、区)和有条件乡镇(街道)普遍设立社区基金会。

●做优市县慈善会。积极推动市县慈善会向枢纽型、资助型、行业性慈善组织变革发展,发挥慈善在扶老助残、恤幼济困、助学助医、生活帮扶等领域的拾遗补缺作用。

●做大捐赠人群体。建立省市县三级慈善表彰制度,研究出台褒奖激励政策,推动市县两级慈善奖评选全覆盖。

深化完善慈善领域数字化改革

●促进慈善资源精准配置。迭代升级全省慈善信息系统,并与“浙里救”等互联互通,实现慈善资源和慈善需求的有效对接,引导慈善资源在地区间合理流动。

●激发全社会爱心涌流。提升捐赠便利性,大力发展“互联网公益”“指尖公益”,广泛开展“慈善一日捐”。

●加强慈善数字监管。加快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链上公益”,完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确保每一份爱心善意都及时得到落实。

民政部门将如何推进全周期社会服务便民利民,高水平建成暖心服务标杆区,达到共同富裕既要物质富裕也要精神富有的目标?

高水平建成暖心服务标杆区的目标任务是到2025年,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体化运行率100%,节地生态安葬点乡镇(街道)全覆盖,实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建成1500个新时代美丽移民村。王剑侯介绍,民政部门将从四方面推进:

完善城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

加快推进市、县(市、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乡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建设,村(社区)儿童之家应建尽建。着力创建一批各级重视、制度健全、机制有效、措施有力、服务规范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示范地区。

深化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省通办”,积极推进“跨省通办”

经国务院批复,2020年10月浙江在全国率先实行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全省通办。只要一方为浙江省户籍的内地居民,就可以自主选择在全省任何一个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婚姻登记。推行1年多来,直接惠及当事人12.29万。

目前,全省101家婚姻登记机关中,有99家场地建设达国家3A级以上标准,为“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做好了场所保障。

浙江将积极推进内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尽快实现双方非浙江户籍居民,只要取得浙江省居住证,就可以在居住证发放地办理婚姻登记。

推进基本惠民殡葬服务全流程免费

推动生态殡葬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围,推进殡葬服务全数字、全覆盖、全流程改革,实现遗体接运、存放、守灵(告别)、火化、骨灰盒、入葬等6项基本惠民殡葬服务全流程免费。同时,推进以骨灰堂、树葬、花葬、海葬等为切入点的节地生态安葬,每个乡镇(街道)建有节地生态安葬点。

加快水库移民融合发展

从2022年起,每年安排不少于1.5亿元专项资金,扶持建设移民共同富裕示范项目。进一步改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移民和谐融入。同时,推进新时代美丽移民村建设,确保水库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查铁翔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