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叶康松和“树人计划”的100个孩子

叶康松和“树人计划”的100个孩子

温州网 2021-11-11 09:59:00

叶康松在永嘉碧莲学员小燕家中家访。 受访者供图

今年暑假,树人计划夏令营“全家福” 记者 邹敬攀 摄

温州网讯  一步,一步,一步……一楼,二楼,三楼……

72岁的叶康松在旁人的搀扶下,扶着楼梯,走走停停,慢慢登上七楼。身患糖尿病30多年、10多年前接受了肾移植手术的他坚持爬到顶楼。

那是今年8月24日,这样的顶楼,一个上午,叶康松爬了三趟共19层,目的就是要和“树人计划”的学员一一促膝“谈心”。这些学员一家,为省钱大多租住在落地房的顶楼。

从早上7点半出门到中午12点半,叶康松一共家访了租住在永嘉上塘、中塘、瓯北等地的4名学员。此行唯一不需爬楼的学员租住在低矮的老房内。从温州市区家中出发的时候,叶康松带上了每天必须注射的胰岛素,还有用来“救急”的饼干。4年来全程参与树人计划的邱茹茹不无感慨地说:“这是用生命来家访!”

一颗雄心

用10年时间培养100名本科大学生

逐一家访面谈,是树人计划创立者、旅美侨领叶康松助学育才的一个创举。

叶康松是一位“名人”,曾为温州创下了3个“全国第一”:

他是改革开放后全国“辞官务农”第一人,1986年主动请辞永嘉县上塘镇委书记职务和干部公职;

他是1991年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的中国内地民营资本在美国本土创办实业公司第一人;

他是国内第一个非公募慈善机构的捐资人,2004年成立了温州市叶康松慈善基金会。

他还被评为“温州市改革开放十大风云人物”“改革开放30年影响温州经济30人”等。

创业以来,叶康松从未停下慈善的步伐,如今,慈善更成了他人生的最大主题。2016年底,温州市叶康松慈善基金会计划出资600万元,与永嘉县教育局、县关工委、县侨办、县侨联等单位共同主办树人计划,目标是一起助力把永嘉农村100名寒门学子培养成大学本科生,帮助这些家庭从脱贫走向共同富裕。

这是一个为期长达10年的新型助学育才项目。

2017年,树人计划正式开始实施,工作团队在永嘉全县的小学毕业生中挑选10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孩子,资助他们从初中一年级一直读到大学毕业(初中每学年每人资助2000元,高中每学年每人资助3000元,大学每学年每人资助5000元)。目前,该计划已进入高二阶段,学员分布在永嘉县7所高中。大学毕业后读硕士、博士的学子,将继续予以资助直至毕业。

在默默坚持的4年里,树人计划瞄准培养100名大学本科生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探索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助学育人之路。

逐一谈心,长期跟踪。此为树人计划最突出的亮点,即在出资助学之外,自启动之时就组建了一个由5人组成的团队,专门负责全方位跟踪服务——思想上引导,生活上关心,学业上帮助。

特色活动,激发情怀。摸准受助学生的心理,4年共组织了64场课堂与户外结合、爱心与助力融合的特色活动,减轻受助学员的心理包袱,激发受助学员的自豪感,点燃受助学员“成才之梦”。

统筹谋划,精准帮扶。通过长期深入走访,将学员家庭状况、学习情况、经济来源等,整理归纳登记造册,建立个人档案,并召开分析座谈会,对每位学员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慈善界人士说,叶康松的树人计划与一次性助学不同,这是一项长期追踪讲究过程的育才助学,开阔了助学慈善的境界,提升了助学慈善的高度,丰富了助学慈善的内涵,创新了助学慈善的模式。

教育界人士说,这是新时代社会助学育才的一个创造,也是教育部门献力共富示范区建设的一个创造,值得我们同心协力把它做成一个品牌。

一番用心

历时十个月,行程1300多公里

逐一与所有学员面对面谈心

叶康松每年一般回国一次,一回来就要走访学员。驱车1300多公里,走访21趟,逐一看望谈心学员100人,以及部分学员家庭,这是叶康松近十个月里为树人计划奔波的记录。从2020年11月16日到2021年9月5日,叶康松不顾山高路远、年高体弱,带着树人计划工作团队成员,和每名学员都面谈半个小时左右,了解学员的思想、学业、生活和家庭情况,鼓励学员努力学习,感恩社会,回报家乡。

叶康松与学员谈心,并不是一个两个,或八个十个,也不只是谈一所中学的学员,而是每一所中学的每一个学员都要谈。

叶康松慈善基金会办公室主任邱茹茹记录下了校访家访的日程。

2020年共5次:

11月16日下午5时,到永临中学,与4名学员逐一交流谈心。

11月19日下午5时30分,第二次到永临中学,与5名学员逐一面谈。

11月25日下午4时30分,第三次到永临中学,与6名学员一一交流。

11月30日下午5时15分,第四次到永临中学,与3名学员分别谈心。

12月15日上午9时15分,到上塘,与楠江中学2名学员分别面谈。

2021年上半年12次:

1月6日下午5时30分,到瓯北街道,与罗浮中学5名学员逐一交谈。

1月11日下午5时30分,再到罗浮中学,与3名学员分别交谈。

1月20日下午5时10分,到上塘,与4名学员谈心。

1月22日晚上6时,到永嘉中学与4名学员逐一谈心。

5月12日,到永嘉中学与5名学员一一交谈。

5月13日,到永嘉中学与5名学员分别交谈。

5月14日,到永嘉中学与5名学员逐个交流。

6月8日,到碧莲镇银泉村5名学员家里慰问和谈心。

6月19日,到永嘉中学与5名学员谈心。

6月25日下午5时30分,又一次到永嘉中学,与5名同学交谈。

6月28日下午5时30分,再一次到永嘉中学,与5名学员谈心。

6月30日下午5时30分,到上塘中学与6名同学谈心。

至此,100名树人计划学员,叶康松已经逐一面谈了77名。

2021年7月,叶康松有紧要的事不得不回美国洛杉矶一趟,就提早一个月预订了7月25日的机票。但在就要离温乘机的前一天,他却把机票给退了。原因有二:一是年已九旬的母亲生病。他是个孝子,不愿在此时离开;二是100名树人计划学员,还有3所学校23名学员没有逐一谈话,他也放不下那颗心。

其实,他在预订了机票后,就一再地抢时间家访、校访学生,可因种种原因,还有一些学员来不及去看。这令他几乎天天念叨,说自己还有一些学员没有去看一看、谈一谈。有人曾劝说,已经谈话了那么多,少谈几个也不要紧。可叶康松说:“这些学员,一对一聊过了才踏实。他们的家,我亲眼看到了才清楚。”

叶康松退了7月25日的机票后,在照料母亲之外,最主要的一项活动,就是抓紧家访、校访树人计划学员。他安排的日程格外紧凑。

8月17日,到鹤盛下庄垟村、周宅村、岩头镇、包岙村,走访永嘉二中6名学员家庭,与学员及其家长一一面谈。

8月24日,到上塘、瓯北,走访永嘉中学和碧莲中学共6名学员的家庭。

9月2日下午3时,趁学员放学,到永嘉中学与5名学员逐一面谈。

9月5日下午3时30分,到碧莲中学与6名学员分别交谈。

至此,与树人计划100名学员逐一面对面谈心的活动,历经近10个月共290多天,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叶康松那颗惦挂百名学员紧绷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为什么如此执着“一个也不能少”?叶康松说:“只有今天一个走访也不少,才能保证明天培养100名大学本科生一个也不会少。”

有曾长期从事慈善公益的老干部言:改革开放以来,助学者如此逐一走访受助的学生,叶康松当是全国第一人。

一片苦心

用力用心用情:“就算我走了,钱都在账户上了”

叶康松做树人计划,有人总结了几个词:用钱,用力,用心,用情。

叶康松遍访学员,不仅用钱用力用心用情,而且还用“命”——原因就在于谈心时间的选择。

这个谈心时间,是叶康松刻意选择、精心挑选的。叶康松给自己的校访定下一个规矩:不耽搁孩子上课。为了不影响孩子们上课,也不影响孩子们的休息,他到学校与学员逐一谈心的时间,绝大多数是下午5时30分开始。高中学生一般下午5点钟左右下课,吃过晚饭已是5点半了。这个时间找学员谈心,既不会影响他们上课,也不影响他们的休息。 

选这个时间去学校和学员谈心,对叶康松自己来说,可就带来了一个大问题。糖尿病患者往往容易突发低血糖。按照医嘱,叶康松一天三餐吃饭要定时,每餐吃的主副食有讲究,还要打3次胰岛素。他平时在家,每天晚餐的时间都是下午5时,可5点钟要到学校与孩子们谈心,这个定时吃晚饭就没有办法了,虽然他也自备干粮,但往往是一谈心就把晚饭给“忘”了。

叶康松还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不增添学校的麻烦。每当校长热情地邀请他去食堂吃饭时,他总是推说“吃过了”。患糖尿病就怕血糖波动,叶康松却偏偏选个有可能给自己血糖造成波动的时间。

特别令人感叹的是,这不是一次两次!近10个月的21次谈心,其中17次是下午5时左右到各个中学谈心,这也就是说,叶康松已17次破掉了要定时吃饭的医嘱。其间,叶康松低血糖风险的苗头已出现过不止一次,幸亏没有发生大风险。

也许有人会说,糖尿病怕血糖高,饿一顿有什么大不了的?其实,糖尿病更怕血糖低!一旦血糖过低,严重者很快就会昏厥倒地,不及时救治就有生命危险。而叶康松通常又不愿麻烦学校,因而从校访第一个学员开始,到和最后一个学员谈心结束,经常是饿着肚子的,这就更增加了低血糖的风险。因此,为了预防万一,陪同走访的邱茹茹身边总带着饼干之类。一旦叶康松说肚子饿了,确保能临时充饥。

今年9月5日,叶康松到碧莲中学和6名学员谈心。他下午3时30分到学校,从4时开始交谈一直谈到晚上7点多结束。

这是与100名学员中的最后6个人谈心,那天叶康松特别认真也特别兴奋,只是偏偏忘了给自己带干粮。一位72岁的老人,患有多种疾病,又没有吃晚饭,连续谈了几个小时。谈到第4个孩子时,他累得有点透不过气来,但还是饿着肚子硬熬着。谈完最后一个孩子时,整个人已经饿“软”了。校长徐同新似乎看出了不对劲,特意让食堂师傅给叶康松准备了一碗点心。校访以来,叶康松从来也没有在学校里吃过晚饭,这次算是破例了。食堂师傅不知道叶康松身患糖尿病多年,端上一碗鸡蛋面。叶康松用餐后回到家一测,血糖居然飙升到20多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应在7.8毫摩尔/升以下),直到第二天早上都没有降下来。

工作团队有人劝他说:以后下午5点钟再也不要到学校里走访了!可他依然淡然处之,“这没有什么”。其实他了解自己的身体,平时还经常开玩笑说:“也许树人计划没有搞好的时候,我人已经不在了,但就算我走了,钱都在账户上了。”——为助学如此“用心”,为育才如此“用命”,这或许就是叶康松的境界!

一路贴心

家长感言:加入树人计划是孩子的“福气”

校访家访、逐一促膝谈心,是树人计划的一大创举,也成了该计划最特别的一道风景线。

叶康松对树人计划的学员的期望很高,思想上要爱党爱国爱乡;学业上考上大学本科;性格上做到阳光开朗、坚毅刚强。叶康松和孩子们一对一谈心,就是为了全面了解每一名学员及其家庭的方方面面,更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培养100名德才兼备的大学本科生。

“娒娒,我来看一看你。”每次谈心前,叶康松总是这样开场白, 孩子们也都会和他聊,想考哪所大学,想当医生、老师、工程师,家里的母亲怎么样、父亲又怎么样。每一次,他都鼓励孩子“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面对面谈心,他特别重视育人先育德。除了成绩好,叶康松更要求学员“思想好”。

一次家访时,一名学员提到自己的父亲职业是“捡破烂的”,叶康松听他的语气、看他的神情,当场告诉孩子“职业没有高低贵贱”,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尊重每一个职业。后来在一次学校的座谈会上,叶康松专门吩咐工作团队给学员发了一份《学员文明细节养成建议》,包括主动问好、自觉让座等内容。

学员小晶说,叶爷爷和她谈心时,前面还摆着一排要服用的药品。这样的谈心,让她很感动,也很受激励。她希望自己能“快快成长”,报答叶爷爷的恩情。

面对面谈心,叶康松非常关心孩子们的学业,并让工作人员详细登记了每一名学员4年来的考试成绩。

今年9月2日,叶康松走访永嘉二中,从该校校长口中得知学员小梦成绩总体优秀,但英语成绩偏弱,建议转学日语。日语培训费用较高,虽然学校和老师已资助了一部分,但仍没有凑齐。叶康松得知后,当场转账5000元。叶康松告诉小梦:“不管前路有多难,都不要惧怕,我们推动着你前进,你只管努力学习。” 

永嘉中学树人班班长小森在高一时取得了浙北地区化学联考第一名的佳绩。谈心时,他将这个喜讯分享给叶康松。“叶爷爷得知后很激动,我自己也很开心和自豪。”叶康松也关心小森罹患白血病的妹妹,让他“不要担心,会好起来的”。小森初二加入树人计划,三年来,他感到和叶爷爷越来越亲近,也留意到了叶爷爷的劳累。“看到叶爷爷被人搀扶着,蛮心疼的。”

去年暑假,小森作为树人计划的优秀学员到杭州游学,参观了浙江大学,也默默立下了自己的高考理想。“如果没有树人计划,我就没有机会提前感受浙大的校园氛围。”最近的一次考试,小森考进了全段前200名。他向着自己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面对面谈心,叶康松十分留意一些学员的实际困难。

在一些偏远的山村,看到学员家住的是棚户、烧的是土灶,叶康松还会揭开锅盖看一看。一次在永临中学校访,学员的班主任陈晓龙老师告诉叶康松,有些孩子在食堂只吃免费的菜汤拌米饭,把捐款省下来补贴家里。叶康松听完就开始担心了,当晚9点多打电话,让工作人员订购100份牛奶蛋糕套餐,在谈心时送给每一名学员,“孩子们正在长身体,一定要吃好吃饱”。

在孩子成长的同时, 100名学员家长的心里也充满了感恩。

说起今年暑假的家访,学员小暄的妈妈满是感谢:“我们家住鹤盛镇下庄垟村的‘山头’。没想到,早上9点多,叶爷爷就到我们家了。算起来,他应该早上7点不到就要从市区出发了。真的很感动!但又没有什么好回报。”临别之际,小暄妈妈将自家的鸭蛋装满了一袋塞到叶康松的手里。

学员小静的妈妈感激地说:“自己不识字,帮不了孩子什么,感谢树人计划帮助了孩子很多。孩子说现在才知道世界这么大!”

“加入树人计划是孩子的‘福气’。她妹妹就很羡慕姐姐能参加这么多活动,说自己也要好好学习。” 学员小菲的妈妈说,“每次活动回来,感觉孩子都懂事了很多,会帮我做家务。孩子说,‘妈妈,我要朝着自己的理想奔跑。’很感谢树人计划,让我们这样的家庭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学员家长把叶康松倾心树人计划的点点滴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叶康松更是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如同给种子以泥土,给禾苗以阳光,他正在以最大的努力给这些孩子的未来浇灌希望。

一份初心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有效生命更是有限的”

“他的心中总有一团火!”一位认识叶康松多年的人说,这团火就是理想信念之火。部队大熔炉的熔炼,担任镇委书记的经历,让叶康松的人生烙上深深的“红色印记”。即使到国外生活了几十年,这团火依然还在心中燃烧。他到上海检查身体,专程去参观党的一大会址纪念馆;他特地去延安瞻仰伟人窑洞,去梁家河追寻红色的足迹,还去看了当年由他牵线与永嘉结对的贫困县变化。叶康松是一个向上向善、求实务实的人,他总有一种大局观,把自己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中。这次做树人计划,也是站在利国利民、助力家乡共富的出发点上。

温州老市长卢声亮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叶康松并不是温州特别富有的企业家,但是最喜欢做慈善的企业家。” 这个“最喜欢”,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喜欢”,而是把慈善当作了自己人生的一种追求、一大事业、一个圆满。

叶康松在辞官的时候,就立下了要做慈善的初心。他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曾多次碰到困境,但依然不改初心坚持做慈善。

从2004年创办慈善基金会开始,叶康松已坚持慈善事业17年之久。在捐助对象中,特别关心的是孩子,推出的“百名特困孤儿健康成长跟踪救助活动”“聚民族情·圆学子梦”工程等特色慈善项目,基本上是从小学资助到高中毕业,部分资助到大学毕业。当年所资助的100多名温州少数民族贫苦学生中,已经有3人在读研究生,至今依然得到他的资助。

到今年为止,叶康松助过学的孩子,已有500多人。创业以来,他以一己之力,在公益慈善上已投入逾2000万元。

有人不理解,说叶康松的慈善做得“太苦了”,既不图土地也不图项目,与学员谈心,总是亲力亲为来去奔波,是不是为了让自己“命长一些”?

叶康松说,确实很多人不理解,一些至亲好友也不理解,这也不奇怪,“树人计划不是做给别人看,是做给自己的良心看!”

“我做慈善,原因很简单。一是感恩,我出身农村贫苦家庭,30多岁担任上塘镇委书记,离不开党对我的培养;二是承诺,35年前就说过用慈善回报社会;三是责任,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不错了,但农村偏远地区还有一部分人苦,有些家庭困难但是孩子学习好,拉他们一把是应该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有效生命更是有限的。最近几年,我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紧迫感。” 叶康松说,人到暮年,他已把企业都交给子女打理,把主要精力留给慈善事业。“我定居美国,但还是一个中国人,至今没有入美国籍,也不想入美国籍,有责任为社会做点实事,为助力乡亲走向共同富裕做点实事。”

“那些‘命长一些’的说法,我是不信的,我是唯物主义者。不过有一点体会,做慈善也很难。为了这个项目,我‘拜托’了好多人。现在支持的人不少,我很感激。”每次活动,叶康松总是轻声向遇到的每位参与者道一声:“辛苦了,多谢了!” 今年农历春节前,叶康松为全体学员和相关学校校长、班主任寄去了自己签名的新年贺卡。

树人计划的实施,一次次的走访谈心,让叶康松越发把慈善当作最大的“责任与义务”。几十年来,他从来没有向各地政府要过一个项目、要过一分资金、要过一块土地。办公室里挂着他的慈善理念——“不求回报,但求永远”。他说:“做慈善,对于我自己要‘不求回报’,对于帮助的学员,要追求让他们‘永远受益’。”

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树人计划赢得了相关部门的肯定和支持、各参与学校的积极实施和行动,以及工作团队的满腔热情。

“我是很纯粹地希望每一个参与单位、每一位参与者,都能以十年磨一剑的耐心、诚心,用力用情来共同做好这个树人计划。”叶康松说,“在有效的生命里,我是多么盼望、渴望看到孩子们大学毕业、成才立业、报效祖国和家乡的一天。”

采访结束时,叶康松起身站到树人计划百名学员初一时的照片墙前,指着另外一面墙,眼里满是期待:“这里将要展示孩子们在大学里的照片!”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叶康松和“树人计划”的100个孩子

胡方松 尤豆豆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