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温州市档案馆和温州新闻网联合推出《温州档案故事》系列报道,依托温州市档案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挖掘档案中的百年故事,通过新媒体报道,打开那些被浓缩的人生、被折叠的时代,细述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故事 ,和群众一起守护好温州档案里的家国历史、社会缩影和岁月记忆,也把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史记录好、留存好。

温州档案故事NO.6|“小土豆”见证大变革,温州菲亚特的故事

温州网2021-12-02 15:18:00

温州市文物管理处关于要求将最后一辆菲亚特出租车移交温州博物馆收藏的报告,温州市档案馆馆藏。

这是一份温州市档案馆保存的温州市文物管理处于1996年12月19日向温州市人民政府提交的报告,内容是关于温州最后一辆菲亚特出租车的处理安排。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以车小、灵活著称的菲亚特126P型轿车在温州大行其道。它如同灵巧勤劳的蜜蜂穿梭在当时温州市区狭小的巷弄里,见证了温州的第一次飞跃。因为它短小可爱的造型获得了“小土豆”的称号。

说起温州的菲亚特出租车,就要提到一个温州人——张朝荣。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朝荣让原本不怎么受关注的“菲亚特”完成了商业化的华丽转身。

张朝荣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上世纪80年代,有一天,他在温州市区县前头发现一辆停在路边的小巧玲珑的汽车。好奇之下,他打听到这是我国从波兰进口的菲亚特126P型轿车,当时售价不到一万元。这对于当时一部分开始富起来的温州人来说,价格还能接受。 

“温州街巷这么窄,一般的汽车不好开,像菲亚特这样的车最适合在温州的街巷中行驶,而且价格还不贵,如果能买辆车子搞运输,肯定能赚钱。”凭着敏锐的商业嗅觉,张朝荣发现了其中的商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张朝荣跑到上海买了9辆菲亚特跑运输,受到市民欢迎后又采购了一批菲亚特,还成立了温州五马汽车出租公司。从那以后,温州的大街小巷开始出现菲亚特出租车的身影,温州也诞生了一个新行业——出租车行业。在上世纪90年代,温州菲亚特出租车最多时达到2800多辆,菲亚特的价格也从9000多涨到三四万,仍供不应求。

上世纪80年代,温州街头的菲亚特出租车。朱保钢摄,温州市档案馆馆藏。

菲亚特出租车不但给温州市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温州本地作家的注意。上世纪90年代初,时任温州艺术研究所所长的张思聪就以菲亚特为主线,与张执任、汤一钧一起出版了长篇小说《喂,菲亚特》,还拍摄了同名电视剧《喂,菲亚特》。该电视剧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等奖项。

《喂,菲亚特》剧照,温州市档案馆馆藏。

英雄终有迟暮时,一代名车也会面临淘汰。随着温州经济的不断发展,温州的交通建设也在不断提升,以车小、灵活著称的菲亚特126P型轿车也不再能满足温州发展的需要。1994年10月,温州市政府发通告,要求在1996年12月份前,对市区的菲亚特126P型轿车分期分批次淘汰,并以更新型的汽车取代。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温州出租车行业稳步发展,出租车车型也经历了多次更新升级。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新能源出租车逐步进入温州市场,目前市区已有700多辆纯电动新能源出租车为市民提供舒适、绿色的出行服务,数量居浙江省前列。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菲亚特126P型轿车限期更新的通告,温州市档案馆馆藏。

1996年12月,温州最后一辆菲亚特出租车被温州博物馆收藏。虽然菲亚特出租车在温州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的故事将一直流传下去。菲亚特不仅是温州城市历史、交通发展的重要记录,更重要的是,它见证了温州经济发展,成为温州人民在第一次创业中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象征。

(来源:温州市档案馆)

监制:阮周琳|策划:叶双莲|记者:吴峰|编辑: 诸葛之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