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土地为何“批而未供”?政府怎么过“紧日子”?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预算草案听证会!

土地为何“批而未供”?政府怎么过“紧日子”?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预算草案听证会!

温州网 2021-12-06 09:53:00
据悉,这是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开展部门预算听证会的第十年。

温州网讯  12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预算草案听证会,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2个单位2022年度部门预算草案开展听证和问询。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负责人、部分市人大代表和预算审查专家,听取了预算编制部门负责人的汇报,市财政局作审核说明。据悉,这是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开展部门预算听证会的第十年。

会上,代表和专家围绕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问题,预算资金保障矿产资源开发,数字化机关全省样板打造,提高机关整体管理水平,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等多角度进行询问。预算编制部门一一作答,并表态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意识,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也不花、该办的事一件也不落,完善“谁花钱谁负责”的机制,确保资金管之有方、用之有效。

土地为何“批而未供”

基本建成数据库,开展专项清理行动

部门预算编审工作,要全面加强资源统筹,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资工委主任徐顺东最关心批而未供土地的清理工作,他向市资规局局长冯金考发问道:“请问关于土地资源的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问题,下步将有哪些具体举措?实现哪些绩效目标?”

冯金考表示,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批而未供”土地一张图数据库,解决了20多年来“批而未供”土地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的问题,并开展了“批而未供”土地大清理专项行动,对12781个图斑逐宗制定清理措施,明确清理方式和时间节点,实行销号管理。同时,更新工业用地“双合同”范本,加强合同执行监管,推动工业项目尽快开工投产。

近三年,全市共消化“批而未供”土地76538亩,其中今年已完成消化35546亩,占三年完成总量的46.44%,处置完成情况暂列全省第一;处置“供而未用”104988亩,其中今年已完成处置27725亩。

采取四方面措施,明年计划消化3万亩

为解决土地资源“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问题,冯金考表示,将采取4方面措施:

1.将梳理出来的12781宗未消化土地的基本信息、清理方案全部上图入库,强化数字赋能,提高使用效率,真正实现“以图管地”。

2.通过数字化改革,对建设项目签约、供地、立项、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稳产、终产、退出等11个节点,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同时将进行制度重塑,协同有关部门制定《企业用地信用评价实施细则》《工业项目达产线上联合验收办法》等,形成部门联合、齐抓共管,切实解决建设效率不高、履约监管不到位问题,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3.联合市经信局加强对《土地出让合同》《项目投资合同》管理,强化标准地出让“事前定标准、事中作承诺、事后强监管”闭环管理,形成各有侧重、相互联动的监管机制,重点解决土地“供而未用”问题,督促企业早日开工。对闲置土地超过一年的,征缴土地闲置费;超过两年的,建议市政府无偿收回。

4.针对各地制订的“批而未供”土地清理方案,督促一宗一案专项推进。总的要求是全市“批而未供”的量要逐年下降,剩余的批而未供土地要全部完成政策处理达到“净地”标准,绝不能再出现批后几年政策处理不跟进的情况。2022年,全市计划消化“批而未供”土地3万亩,处置“供而未用”土地2万亩。

政府怎么过“紧日子”

食堂阳光采购,一年可省520多万元

政府要过“紧日子”,部门预算要聚焦厉行节约。“在积极推进后勤服务、公务用车管理等社会化改革的部门职能中,如何体现厉行节约,提升管理效能的绩效目标?”

面对市人大财经委委员、瓯海区财政局总预算局负责人李雪芬的提问,市机关事务局副局长严华说:“我们推行后勤服务社会改革至今有20余年时间,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运行管理方案。简单来说就是:标准化+信息化+公开透明化。”

严华表示,他们出台5项地方标准,立项14项地方标准,印发357项内部标准,通过强化标准的宣贯实施,标准化已覆盖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保障各个环节。2015年,率全国之先开始了智慧机关事务建设,已建成了20余个系统。如从2016年开始引进北京新城软房产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房产管理的信息化。而根据该局制订的《公共机构阳光采购规范》地方标准,各县(市、区)、市直机关食堂联合开展了公开透明的阳光采购,各类食材、物资成本较市场调查价节约35%,一年节约采购资金520多万元。

“公车社会化改革,因严格执行标准化和信息化,公务用车运行经费节省率达60%以上:每辆车的运行费为4.3万元,每辆车的维修费不到9000元,每年可节省200多万元。”严华说。

建成闭环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我市预算审查改革持续走深走实,取得显著成效。

2012年,市人大开始探索推进公共预算审查改革。10年来,改革坚持以部门预算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部门预算听证、分项审议表决、部门决算审计及绩效评价等机制,建成预算国资监督系统并率先实现省市联网,形成了具有温州特色的闭环监督模式,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去年,通过审查,促进了78个部门预算草案优化调整277个项目,涉及金额8.07亿元。

近年来,市政府及财政部门积极贯彻落实财政改革要求,不断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和预算管理水平,预算的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与部门工作的紧密性,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此外,各方参与预算观念不断增强。特别是每年的听证会都得到“两代表一委员”和市民的积极参与,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对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也都认真吸收市人大各专委审查和听证会提出的意见,主动接受监督,认真加以整改。 

来源:掌上温州客户端

原标题:土地为何“批而未供”?政府怎么过“紧日子”?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预算草案听证会!

记者 何群芳/文

通讯员 夏剑河/摄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