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沈不沉:四处奔走呼吁 “挽救”永昆

沈不沉:四处奔走呼吁 “挽救”永昆

1003温州音乐之声 2021-12-30 10:47:00

  沈不沉,原名沈沉。91岁的他当过兵,做过导演,任职过温州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他是学者、戏曲理论家,博学广闻,兴趣广泛,南戏,浙江地方戏,民间曲艺等等都是他的研究对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为抢救永昆积极奔走呼吁,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编辑出版有《中国戏曲志•浙江卷》、《南戏探讨集》、《温州戏曲志》、《温州曲艺志》等以及发表的各类文章著作共计约700多万字。2009年作为“昆曲优秀理论研究人员”受文化部表彰。

  一个人的志向和追求,往往在童年就已经埋下伏笔。沈不沉出生在1932年,他10岁时听着邻居旦角演员唱戏,就已经表现出对戏曲的喜爱 。沈不沉的成长岁月时局动乱,念到初中就早早辍学了。不过他从小好学,为了能自力更生,1948年自学了速记技能。在那时,这是一门可以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

  1949年,沈不沉参军,进入部队文工团,文艺才华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也为沈不沉后来从事戏曲研究打下了基础。他是文工团内为数不多的京剧人才,为首长做过几次演出。1955年,沈不沉复员回到温州后,在浙江省黄龙洞导演培训班,进行了短期培训。短短三个月,他们排了两部戏。之后,他被委任为温州京剧团首位导演。

图片

  年轻时的沈不沉,摄于1954年

  然而,事业并没有因此一帆风顺。因历史原因,20年里沉沉浮浮,但沈不沉并没有放弃学习,反而更加专注戏曲的研究。20年后,沈不沉调回原单位,加入到《温州南戏探讨集》的编撰。虽然编辑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那时候国家和文化局没有经费,沈不沉只能和领导商量从其他支出中节省经费编撰铅印。《南戏探讨集》出版发行之后,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温州的南戏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图片

  △1987年5月,南戏学会成立(沈不沉后排左一)永昆是沈不沉戏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上世纪50年代,沈不沉在温州京剧团当导演时,发现剧团一位演员在京剧《水淹七军》中的表演非常特别,事后才知道他之前是一位永昆演员,至此,他对永昆有了了解。 

  1957年,温州举办首届戏曲观摩汇演,沈不沉观看了永昆演出的《见娘》,大受震撼,对永昆也有了深厚的情结。之后沈不沉拜访了两位演员,特意写了专题介绍。永昆《见娘》这部戏,在温州、全省,乃至全国都拿了一等奖。

图片

  上世纪80年代,面对永昆几度失传的艰难命运,沈不沉积极奔走呼吁,希望重振南戏经典——永昆。一位永昆子弟为了恢复永昆,卖掉了房子,和妻子离婚,到处奔走,想要重建永昆。他在平阳沪山招了100多个孩子,成立了一个永昆班到处演出。尽管沈不沉也想尽办法通过各种关系帮助他,结果仍旧无法维持。 

  1985年,沈不沉参加在郑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古代戏曲协会”研讨会,了解到当时全国有两台录像车。除了中央电视台,还有一台录像车归中国艺术研究院所有。为了保留下永昆珍贵的表演影像资料,他特意拜访当时温州戏曲界的老前辈王季思,通过王老师的搭桥牵线,请来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张庚。沈不沉将永昆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此时的现状向张院长作了汇报。但当时要预定录像车的单位实在太多了,如果按正常流程起码要等上十年。王季思先生帮沈不沉当说客,张院长当即拍板,第二年就将这台录像车开到永嘉县。

图片

  中年沈不沉

  由于当时条件落后,录像车启动后导致全县停电。为了顺利完成录制,永昆艺人只能深夜12点开演。就这样全程录下了6部永昆经典剧目,将老艺人们的表演特色用影像记录流传下来。

  为了挽救永昆,沈不沉发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和人脉。上世纪90年代,表演艺术家、政协委员黄宗江在政协上为永昆发声。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1992年,国家文化部下发文件要求做好抢救永昆工作,浙江省决定成立浙江省艺术学校永昆校外班,国家承认的职业中专学历。然而,1993年永嘉县政府换届选举,新上任领导以“没有经费”为由,不予以批准。沈不沉闻讯,悲痛之中写下《无奈的挽歌》。文章一万多字,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反响。他还另著了一篇短文在《温州日报》上发表,有人还将报纸贴到了永嘉县政府。

图片

  老年沈不沉

  1998年,沈不沉出版《永嘉昆剧》一书,详细介绍了永昆的艺术价值,对永昆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时值永嘉政府换届,新上任的县长钱建民和当时的县委书记谢炳清于1997年除夕夜,来到温州市文化局,与省内外媒体文化界人士近150多人座谈,正式将恢复永昆提上了日程,永昆的发展再一次迎来转机。

  2000年,温州剧作家张烈改编了南戏剧本《张协状元》,演出之后非常轰动。昆曲界和理论界知名人士都呼吁支持。国家给予永嘉县35个在编名额,正式建立永嘉昆剧团。

图片

  沈不沉获得“昆曲优秀理论研究人员”荣誉

图片

  沈不沉获得“国家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昆曲优秀理论研究人员”荣誉

  除了在戏曲方面的研究,沈不沉对温州曲艺的语言艺术也有自己的心得,并且参与编辑出版过《温州词典》。 沈不沉一生兴趣广泛,精于学习,还研究过生物、化工、遗传等多门学科。上世纪60年代劳改期间,为了吃饱饭,他自学针灸成为了一名门诊医生,给人看了6年的门诊。上世纪90年代,家用电脑在中国社会开始普及,沈不沉花费13000多元购置了家庭电脑,钻研起了在当时非常潮流的“新事物”,他也是温州文化界第一个学电脑的人。而当年他自住的房子只花了8000多元。正因为较早地接触了电脑,沈不沉的很多资料得以保存至今。他还发表了多篇关于计算机的文章,编有《数码影像教程》一书。

图片

  沈不沉一生做学问,有很多学生,并且和其中很多学生保持着亲密的联系,现任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的黄爱华博士和沈不沉相交40余年,用黄爱华博士的话说,沈老师影响她的整个人生方向:“沈老师带了我一次作文课,我被他激发了灵感,从此我就坚定地选择了文科。1980年高考时,我考上了杭州大学中文系。沈老师博学多才,他在南戏、永昆方面的研究是独一无二的,是温州戏曲界的权威。”

  如今,沈不沉已有90岁高龄,因为身体原因基本闭门不出,听力也丧失了90%。不过,他还在继续整理电脑里的资料,希望为后人留下更多有价值的作品。

  来源:1003温州音乐之声

  记者:元珍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查铁翔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