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洋朋友”山根过新年:赴一场“桃源”文化盛宴

“洋朋友”山根过新年:赴一场“桃源”文化盛宴

温州网 2022-01-03 10:00:52

温州网瓯海支站讯  “这里有山、有水、有文化,环境特别好,我们都很喜欢这个地方。”岁末之际,瓯海区茶山街道的山根音乐艺术小村吸引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塔吉克斯坦的温州医科大学留学生ERGASHEV AKMAL(阿珂莫)和他的朋友们相约来到这里,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品味小村人文底蕴的方式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

依山傍水、古建连片.....这里被誉为“没有围墙的世外桃源”,旖旎的自然风光与璀璨的多元文化相融交织,随处可见的白墙黛瓦的传统民居、颇具异域风情的现代建筑,无不诉说着山根小村的诗意与韵味、展现着温州“东亚文化之都”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色。

在青砖黛瓦间触摸历史文脉

在山根小村,沿着温瑞塘河畔的青石板路一路前行,门头上写着“非遗民艺馆”的建筑正是阿珂莫和他的朋友们此行的目的地之一。“我们国家没有这样的建筑,这真的很有中国的味道、历史的味道。”青石对联、飞檐翘角......这座由前门台、正屋、围墙等组成的传统院落式建筑颇具浙南特色,让已经来了中国8年多的阿珂莫赞叹不已。阿珂莫看到的“民艺馆”实际上是建于民国时期的姜立昌民居,属于瓯海区文物保护建筑。如今这所传统民居已经“老屋新用”,成为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体验地。

“让老树开新枝,老根发新芽。”这是山根音乐艺术小村运营负责人徐子惠对山根小村开发的理念。在山根小村重新改造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保留了老建筑原貌和村落建筑肌理,见证浙南“侨村”历史变迁的7幢明清建筑、4幢民国建筑以及120幢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建筑,经过精心修葺后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成为了一座座“活态博物馆”,镌刻着时代印记,延续着城市历史文脉,为来来往往的人“讲述”过去的故事。

在多元体验中感知文化张力

“写‘福’的时候保持毛笔垂直、手腕转动。”“转到什么就给你们画什么。”“我转到了牛,原来这个是中国的十二生肖,我第一次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书法”“糖画”搬进山根小村、融入小村文化,让阿珂莫和他的朋友们体验到了专属中国的年味。“文化是山根小村的核心要素,我们更加注重文化的互动和体验。”山根艺术村总设计师金斌坚说道。在山根小村,体验式文化业态无处不在,通过引进研语茶山居、觉心堂、蓝夹缬技艺体验馆等以文化推广为主题的商户,保留展现宋研制作、手工皮具、塘河船渡等传统技艺,让文化“破纸而出”“落地成形”,文化基因在山根小村不断解码、文化张力在山根小村不断释放。

“穿上这个我像不像会功夫的人?”在鸿仪文化驿站,来自牙买加的WILLIAMS ABIGAIL MARIA十分满意身上的新中式服装。让文化“流动”起来、让“文气”聚集起来。在山根小村,还有像鸿仪文化馆、古鲁丁皮具艺术馆、瓯花艺术馆这样的既是商铺又是文化驿站的地方,体验中式服装、制作唐草纹非遗风筝......各种文化艺术分享、体验活动在这里举行,为山根小村增添文化亮色、营造文化氛围。

在本土乡情中领略融合文化

“我之前也在国外待过很多年,现在回来了开了一家民宿,邀请你们过来看看。”知道山根小村来了一群“洋朋友”,一捆藤花园民宿老板陈卫舟热情地向阿珂莫和他的朋友们介绍自己的民宿。在陈卫舟的带领下,他们走进白色的法式洋房,穿过餐厅入眼的就是一个种满各种植物的美丽小花园。“没想到在这里还有这么漂亮的花园,环境真的很棒。”来自印度的NAGAR ANKIT KUMAR满口称赞地说。

“我一直都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花园,现在在山根小村圆梦了。”这是陈卫舟的“花园梦”,其实也是许许多多像陈卫舟这样的海外华侨的“归乡梦”。曾在意大利从事酒店行业的鲍成龙回到山根经营安葵·山根民宿、闯荡意大利几十年的姜中泽在村中开设“山根里”音乐民宿酒吧......“山根本来就是侨村,现在越来越多的华侨回来创业创新。”金斌坚说,依托侨乡资源优势、植入侨文化内涵,安葵·山根、迷途水迹、一捆藤花园等侨家乐品牌不断打响。如今的山根小村,“侨”业态遍地开花,侨韵侨味扑面而来。

原标题:“洋朋友”山根过新年:赴一场“桃源”文化盛宴

记者 吴佳佳 陈伟超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