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增强温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引发省人大代表热议

“增强温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引发省人大代表热议

温州网 2022-01-18 09:20:50
如何增强温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也成为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温州代表团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支持温州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如何增强温州城市综合竞争力,也成为省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温州代表团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省人大代表、温州大学建工学院教授赖平平

  软硬兼施双管齐下,增强综合竞争力

  作为一名从事城市建设方面的人大代表,我建议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需要软硬兼施双管齐下。

  在软实力上,建议主打“数智牌”和“文化牌”。在数智建设上,随着近年来实施的“最多跑一次”“数字化”改革等,温州城市综合服务水平越来越强,精细化管理成效上得到了百姓肯定;在文化建设上,继续高水平建设瓯江山水诗路文化带,开展“非遗在社区”国家试点,推进“千年古城”复兴,擦亮“诗画山水、温润之州”文旅招牌。

  在硬实力上,主打“创新牌”和“产业牌”。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唱好“杭州、宁波双城记”。温州要对标杭甬,巩固提升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在创新建设上,深入实施创新首位战略、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纳入国家创新战略布局,高水平建设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在产业建设上,以各类开发区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产业基础平台建设,吸收、整合、集聚各种优势资源和要素,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专业化集聚、上下游配套和高端化发展。

  省人大代表、浙江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立科

  政策加码精准分类,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让企业家潜心强创新、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我认为,让企业家放心办企业,正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种体现。

  而如何让企业家放心办企业,我认为一方面是政府的惠企助企政策,另一方面就是人才。不管是对企业来说,还是从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出发,人才都是第一动力。作为一家温州本土企业的负责人,我最深刻的体会是,引才难,留才更难。尤其是青年人才,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多,见过的世面更大,尽管温州的引才政策也很诱人,但很多年轻人在择业时还是会选择上海、杭州等城市。

  因此,我建议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温州的人才政策,吸引他们来温;政策加码,出台更加吸引人的引才政策;精准分类,方便各类人才和企业对接。

  省人大代表、原野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星涛

  拉长“民营经济”,补足交通资源等短板

  省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提到要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温州作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是靠民营经济发家、立家的一个城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首先要把“长板”拉长。温州本身就有民营经济的优势,温州人的骨子里面,就有改革与创新的文化基因存在,所以一定要把这些优势继续做强做大。

  当然,温州也有“短板”。比如地理位置在浙江偏南,在基础交通设施建设上会遇到一些困难,相对来讲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建设,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温州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 浙江省26个欠发达县温州就占了5个。在“扩中”“提低”上,温州压力不小。温州山多,如何实现“两山”转化,如何利用“双碳”经济,怎么样在变化中找到适合温州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一块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因此,温州要提升综合竞争力,除了发扬自身优势外,还要想办法补足这些短板。

  省人大代表、 泰昌集团副总裁、党委书记王茂法

  人才高地引领社会发展,交通布局提升城市首位度

  在任何一个城市、企业、市场主体,优秀的人才都可以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人才是十分重要的。温州必须在人才上面下功夫,挖掘人才潜力。在这一过程当中,温州在人才待遇、对科研团队的支持等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比如在这次省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瓯江实验室”被列为省级实验室,这正是温州竞争能力提升的一个具体表现。

  温州还需要考虑如何把交通布局得更好,助力温州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是一项非常重要、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不断提升“城市首位度”,让更多人才集聚温州、让更多资源汇集温州、让更多信息在温州有效处理,使它们成为温州发展的动力。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2022年浙江省要新增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4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000家。那么,温州政府如何更好地领导民营企业参与这项行动,这是一个挑战,也是温州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