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天南地北的海产品在这里集散 创造共富梦想

天南地北的海产品在这里集散 创造共富梦想

温州网 2022-01-19 07:42:56

温州浙福边贸水产城开市后的场景。 林思思 摄

温州浙福边贸水产城。 水产城供图

  温州网讯 在浙闽两省交界之地苍南,有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福建宁德市渔民将大量海鲜卖到苍南,苍南人又把海鲜卖去宁德,接着温州人又络绎不绝地跑到宁德的海鲜美食街吃海鲜。

  这个现象的形成,与当地一座“城”不无关系。

  “城”外,苍南及周边省市渔区的20多万渔民,送鱼“进城”,解决渔业基地“卖鱼难”的问题;“城”内,385个摊位代买代卖这些渔货,提供了销售、运输、加工、会计等5000多个就业岗位,让大家的腰包鼓起。

  这座“城”,就是坐落于苍南县灵溪镇104国道与建兴西路交叉路口的温州浙福边贸水产城。伴随“虾兵蟹将”日复一日的“进城”与“出城”,创造财富的故事每天在此上演。

  一个“无中生有”的传奇

  每日下午5点左右,水产城周边一带餐饮娱乐等场所纷纷开门营业,街道随即便开始热闹起来。

  这份热闹,与水产城的开市时间有关。“水产城下午6点开市,因此傍晚是鱼商流量最为集中的时候。”与水产城出口隔街相望的小吃店店主吴美云告诉记者,10多年前,眼看水产城人气日渐攀升,她与家人就在市场周边选址,开始经营排档生意,营业时间为每日下午5时至凌晨,店里一天最多曾接待近百位食客,年营业额上百万元。

  吴美云只是众多收获财富者中的一员,而他们的“发迹”不约而同源自水产城的出现。

  温州浙福边贸水产城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为打破邻县沿海乡镇码头“渔霸”横行、市场垄断的海鲜交易局面,市场老经营户建议:将渔货通过陆运转至苍南灵溪镇交易,成立水产品经纪人事务所为交易双方议价提供服务,并制定搬运费标准,从而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交易市场。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水产品交易市场成功落户灵溪镇老城区马路市场,并逐渐占据当地及周边地区水产品交易市场的最大份额。于是,市场经营者于1998年成立了苍南县水产品市场开发有限公司,着手开始建设浙南闽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温州浙福边贸水产城。2000年,水产城建成投用,经营户从马路边搬进专业市场,结束了长期以来有“市”无“场”的历史。

  20多年来,水产城通过实施股份制改革、整治经营环境、细分市场功能区、建立人性化服务等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走上了规范化、规模化道路。

  如今,水产城建有鲜品、干品、冷冻品、综合产品等交易区,水产品品类多达上千种,设有经营摊位385个,为苍南县及周边地区20多万渔民提供了销售平台,并建有三星级酒店、5000吨级冷库和制冰厂、大型停车场、货运物流等配套设施,直接带动当地风华社区、磉垟社区等3500多名居民就业增收,间接带动餐饮住宿、保鲜制冰等服务业态,推动了渔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一条“两桶金子”的商道

  水产城衍生的财富,不仅惠及本地,还跨越省际。

  刘建国是宁德的渔商。自从2015年进入渔商行业,在每年长达8个月的开渔期间,几乎每天都在浙闽两地往返。

  每天中午,他从宁德市霞浦县三沙码头,将10多户渔民重达2吨多、价值20多万元的鲳鱼、带鱼等海鲜装车运往温州浙福边贸水产城,于下午2时前抵达。随后,他立即卸货、分类、摆摊,将海鲜转交给水产城交易所代卖。下午6点水产城开市后,刘建国又从“卖家”转为“买家”,进入市场物色霞浦当地市场所需的海鲜产品。晚上9点左右,刘建国带着一车鮸鱼、龙头鱼等重达1吨多、价值10多万元的海鲜出发,在晚上11点抵达霞浦县三沙镇,将产品交给当地经销商。次日凌晨4点左右,这些海鲜被发往当地农贸市场、排挡酒楼、高级酒店等场所,端上福建市民的餐桌。

  刘建国与温州浙福边贸水产城的缘分源于他父亲刘金俤。2003年,身为渔民的刘金俤在寻找海鲜交易市场时,得知温州浙福边贸水产城的存在,确定这个市场具备价格交易优势、交通距离较近等条件后,便将自家渔船交给雇佣渔民进行打理,自己则上岸转业成为渔商。

  令刘金俤欣喜的是,他将整车海鲜交给水产城经纪人代卖赚取“第一桶金”后,发现水产城拥有丰富的海鲜品类,其中就有大量霞浦渔区未出产却深受霞浦市场欢迎的海鲜产品,于是又拉了一车可以供应霞浦市场的海鲜回去转售给下级经销商,成功赚取了“第二桶金”。从此,“满满一车来,满满一车回”便成了刘金俤的致富之道。

  “一直以来,霞浦本地缺乏大型水产品交易市场,客户流量难以集中,也没有客户能够一次性收购我们捕获的所有海产品。可海鲜一旦上岸,最佳销售时间只有短短几个小时,错过了就不好卖,即便能卖也卖不了好价钱。”刘建国说,温州浙福边贸水产城作为水产品集散地,具备分级处理各种海捕产品的条件,所以能够全盘消纳他们的全部渔获,还能为他们提供其他货源。就这样,他子承父业,一边“进城”卖鱼,一边买鱼“出城”,重复着“两桶金”商道。

  一幅“商行天下”的图景

  迎着熙攘人流,记者走进市场,感受了一番水产城的商业氛围。

  夜幕初垂,市场却灯火通明,工人拉着板车或推车穿梭人群,一边拉一边喊:“让!让!让!”身影转瞬就消失在眼前。记者发现,不论在哪个角落站定,即便只有短短数秒,“让”的提示声总会从身后传来。交易期间,吆喝声、喇叭声、拖车声、装卸声等声响不绝于耳,一箱箱水产品被搬进、又被搬出。

  随着经营活动日渐活跃、经营品种越发丰富、辐射区域日益扩大,水产城还与福建、广东、海南、山东等省份的主要渔区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关系,确保拥有充足的货源。与此同时,水产城的梭子蟹、虾皮、紫菜、黄花鱼等拳头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东南亚、东北亚、北美等地区。即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水产城今年的交易额同比去年仍然有所上升,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海洋生鲜需求。

  近年来,水产城相继获得了“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全国著名品牌市场”“全国十大水产品交易市场”等荣誉。2021年,该市场交易水产品25.37万吨、交易额超40亿元,按照市场占地面积约61亩计算,亩均交易额高达6500多万元。

  水产城的“商行天下”,是苍南着力发展商贸业,打造浙闽省际商贸枢纽型市场集群的一个缩影。“办好市场集群、带动相关产业、搞活一片经济、致富一方百姓,展示了苍南建设共同富裕县域样板的生动实践。”苍南县商务局商贸市场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目前苍南已经培育发展了10个年交易额达亿元以上的集贸市场,这些市场年总交易额约12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3万多人。县城灵溪镇2020年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现代商贸特色镇。

  “城”里的月光正把共富梦想照亮!

  专家点评

  夏守慧(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经贸管理学院副院长、温州市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副主任)

  温州浙福边贸水产城连接浙江苍南与福建宁德,从两城百姓对海产品需求的差异化出发,建立起交易市场;而依托这一市场,刘建国等渔商利用商贸流通构建两座城之间的双向循环,正体现需求催生流通、流通产生价值。温州浙福边贸水产城立足市场需求,“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带动周边销售、运输、加工、会计等5000多个就业岗位,逐步发展成循环经济生态圈,有效带动周边人民群众迈向“共同富裕”。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寻找需求互补地域或产业,打造商贸枢纽型市场集群,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并以点带面,带动产业、搞活经济、致富百姓,将开辟出一条推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天南地北的海产品在这里集散,为当地共同富裕创造经济效益——“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

  记者 林思思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