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江心屿:众山遥对酒 孤屿共题诗

江心屿:众山遥对酒 孤屿共题诗

温州网 2022-01-19 10:24:19
江心屿大概有三十年未去了,这是一座诗之岛。

江心屿大概有三十年未去了,这是一座诗之岛。

自南北朝的谢灵运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无数的诗人涌向江心屿,并留下了他们的佳作。一座“谢公亭”,虽屡有兴废,至今还立在江畔上。

从渡轮下来,往西,即到江心寺,据明进士周洪谟《江心寺记》载:“江心寺在温州府城北,江中盘碤之上,广三百余丈,轮九十寻,南距岸一里许,北距岸则倍之;旧离为二,其间有龙潭,相去百尺,贯以飞梁。上各有寺:东曰普寂,又名龙翔;西曰净信,又名兴庆。东西两端有石山,山对峙,两山之前各有石,盘踞水中如狻猊状,与山相去盖皆一引许。”这是数百年前江心屿的地貌,沧海桑田,如今山间龙潭已经被时光抹平。北宋温州知州杨蟠是个多产诗人,著有《永嘉百咏》与《后永嘉百咏》,其诗云:“孤屿今才见,元来却两峰。塔灯相对影,夜夜照蛟龙。”既写出了地貌,又写出了双塔的作用。历史上的江心屿有三座寺院——普寂禅院、净信讲院、中川寺,现唯有江心寺(中川寺)。南宋状元王十朋曾隐居于此,留下一副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此联巧妙地利用汉字一字多音而一音多义的特点,刻画出了周遭潮起潮落,云飞云散的空灵境界。是副奇联、妙联。上岛的另一个状元是文天祥,七百多年了,江心屿也没有忘记他们。现岛上还有“梅溪读书处”石碑,宋文信国公祠,记载着他们非凡的人生。

西塔脚下还有卓公亭,原为卓忠毅公祠,可惜1938年被日寇飞机炸毁,亭是在原址上修建的,纪念的是明代著名才子卓敬。卓敬(约1348-1402),瑞安人。字惟恭,少时聪颖绝伦,博学多才,大节经天,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廷对第二,即我们所说的榜眼。他曾密疏建文帝朱允炆,徙封燕王朱棣于南昌,可惜未被采纳。“靖难之役”后,为朱棣所杀,诛三族。这是个傲骨崚崚的人物,有生的机会时,却宁愿选择死。晚明时浙南白头军首领林梦龙有一首《过江心卓忠贞祠》:“兵入金川事已非,孤臣殉国泪沾衣。攀龙何取从鱼服,逐燕空令上帝畿。湛族甘心全劲节,徒留遗疏识先机。荒祠寂寂扁江浒,古树离迷黯夕辉。”林梦龙是温州人,抗清名将,他诗里有“泪”,不独有卓公,也有自己的一滴,这是他心目中的英雄。

江心屿的诗中,我个人尤喜清岁贡翁应春的《江心寺》。翁是温州本土诗人,字克生,号益斋,博学能文:“问渡中川寺,山间亦水间。云来双塔动,潮落一舟还。别浦青灯杳,孤城画角闲。林深藏小刹,尽日掩松关。”别浦,指的是河流入江海之处。青灯,即指油灯,以其光青莹色,得名。画角,一种古乐器,出自西羌,形如竹筒,以发声哀厉高亢,为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松关,犹柴门。此诗有象外之意,画外之音,读之回味悠长。

东塔下,建有英国领事馆,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后,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4月,英国领事进驻温州。领事馆未建成时,领事就住在孟楼里。孟楼,又名浩然楼。据说取的是文天祥的“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又说纪念的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其实二者皆有历史意义。1794年,温处分巡道秦瀛以先贤之名不宜命楼,改“浩然楼”为“孟楼”。清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又复名“浩然楼”。乾隆学使李宗昉曾撰一联:“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初日芙蓉,晓风杨柳,一楼千古两诗人。”他的意思是二者皆有也。

民国著名才子宋恕(1862-1910),字平子,号六斋,曾作《孤屿怀古》诗讽刺:“题诗对酒忆唐贤,海宇清平韵事传。凭吊江潮夷犬吠,大英领事孟楼眠。”唐贤,指的即是孟浩然。海宇,此处作海内解。夷犬,作卖国者释。这位瑞安女婿,在诗里表达了自己对《中英烟台条约》的愤慨之情。

现在的英国领事馆旧址,被辟为展览馆,充分展示了百年前的这一段历史,既然是历史就谁也回避不了。西洋风格的领事馆,初看,觉得和周围的景观格格不入,其实,江心屿早就是一座具有国际视野的岛屿,自千年建屿以来就成了一座国际交流之所。“永嘉四灵”徐照有一首《题江心寺》诗:“两寺今为一,僧多外国人。流来天际水,截断世间尘。鸦宿腥林径,龙归损塔轮。却疑成片石,曾坐谢公身。”有时我想,温州人血脉里的“恋乡不恋土,走南闯北打天下”的精神,是不是也有历史交流的缘故?这些遗传基因里,除了“永嘉学派”亘古的滋养外,是不是还有其他?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江心屿  众山遥对酒 孤屿共题诗

林新荣/文 陈国浩/图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