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洞头鱼灯舞来了!你知道这些鱼灯造型是什么生物吗?

洞头鱼灯舞来了!你知道这些鱼灯造型是什么生物吗?

温州网 2022-01-29 08:00:06

  温州网讯 一盏盏活灵活现的鲨鱼灯、黄鱼灯、虾姑灯、鲳鱼灯、虾灯、蟹灯在夜空中上下浮动,这是洞头区春节期间常见的鱼灯舞。洞头鱼灯起源于清雍正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本期《温州宝藏》,我们来到洞头区东屏街道垅头村,找到了两位洞头鱼灯制作艺人陈增卷、张道典,听他们讲述洞头鱼灯的故事。顺着他们的故事,您也可以猜猜,这些鱼灯的造型是什么海洋生物吗?

  望海楼上

  有盏“老虎”鱼灯

  望海楼是洞头区的标志性建筑,最早建于1500年前的南北朝。公元426年前后,永嘉太守颜延之率属下巡视温州沿海,对洞头的秀美山水称赞不已,特意在岛上筑望海楼,休息时前来观赏海景。过了400年,唐代著名诗人张又新任温州刺史。他追寻颜延之的足迹,前来洞头寻找望海楼,可惜当时楼已被毁,于是写了一首诗:“灵海泓澄匝翠峰,昔贤心赏已成空。今朝亭馆无遗制,积水沧浪一望中。”这首诗被收入《全唐诗》之中。

  从这以后,不少人慕名前来洞头观赏海景。不过,受当时经济落后和交通不便的限制,再加上明、清两代一段时期朝廷对沿海实行“海禁”,岛上人烟渐少,望海楼未能复建。2007年,望海楼重建落成,其除了是洞头旅游的标志性景观外,还是一座渔岛生活的博物馆,充分展示着渔岛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望海楼三楼的闽瓯风情厅中,记者看到了悬挂在天花板上的二三十只鱼灯,分别是黄鱼灯、虾姑灯、鲳鱼灯、虾灯、蟹灯……它们便是由洞头鱼灯制作艺人陈增卷、张道典等人制作的。记者看到其中有一盏奇怪的鱼灯,头像老虎,身体却是鱼的形状。张道典说,他们曾经制作了一组十二生肖系列的鱼灯,这就是其中的“老虎”鱼灯。

  洞头鱼灯

  传承至今300多年

  洞头鱼灯是根据海里鱼的形象做成的灯彩,节日里挂家中或参加灯会。其起源于清雍正年间,后来逐渐形成表演形式——渔灯舞,鱼灯与“余”同音,寄托人们年年有余的美好愿望。鱼灯的制作有两种特色:一是“神鱼灯”,其形象为兽面、兽头和鱼身鱼尾相组合;二是样本鱼灯,鱼灯绘以鲜艳色彩,形态逼真。

  鱼灯舞表演一般都在正月十五至十八,整个舞蹈结构是按“官牌九”之名设计走阵方式。随着鱼灯表演的发展,“鱼灯舞”由原来的简单游艺活动逐步演变成具有浓郁渔家风情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数量也由原来的10盏增加到26盏灯或更多。

  2012年,鱼灯舞(洞头鱼灯)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垅头村村支书陈钦宾介绍,鱼灯舞是鱼灯在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表演形式,表演者手举各种鱼灯,模仿鱼类在水中悠游的姿势。垅头村舞灯队有30多人,都是本地的村民,闲暇时一起练习,节庆时候进行表演。除了节庆时候表演外,他们也常常受邀在一些活动场合或是晚会进行表演。

  垅头村计划打造

  鱼灯制作工作室

  今年84岁的陈增卷是洞头鱼灯市级非遗传承人,今年77岁的张道典是他的徒弟。他们向记者介绍,以前传统的做法是用细竹篾按各种海鱼的形态扎制轮廓,糊表白纸,再按照各种海鱼的首尾身形、鳞鳍皮色描线着色,灯内燃插蜡烛。但是,这样制作的鱼灯很容易损坏,每次制作的新鱼灯只能用一年左右,于是他们后来将白纸换成了绸缎,蜡烛也换成了小灯泡,“绸缎的选择很讲究,一定要选择透光性好,不然鱼灯不透光,不能在夜晚使用。”

  张道典说,洞头鱼灯制作工艺没有什么“秘诀”,基本都是靠口口相传。鱼灯款式则基本以海洋生物为原型,但也会制作一些鲤鱼灯等非海洋生物款式。至今他们做过的款式已超过上百种。

  “每年春节,垅头村都会挂上鱼灯,外人走进来,仿佛走进了一座‘水族馆’。”张道典说。不过,让他和陈增卷都感到遗憾的是,这种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手艺,如今却没什么人愿意学习。

  据悉,该村村民林章营在摸索改良鱼灯,尝试用金属搭建起柔韧结实的框架,让鱼头、鱼身、鱼尾、鱼鳍等活动起来,但是这种改良版的鱼灯太重,在陈增卷等人看来并不适合进行鱼灯舞,因为重量增加了。陈钦宾介绍,垅头村即将建设新的文化礼堂,建成后将在其中打造一个面积约150平方米的鱼灯制作工作室,一方面让手艺人拥有创作的空间,另外一方面也让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体验鱼灯制作的快乐。另外,他们还在考虑将鱼灯文化融入垅头村的民宿中,也想开发制作鱼灯相关的文创产品。

  延伸阅读

  洞头的节庆灯会,活动范围广,灯的种类多,过去大多集中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展示,现在也在民俗文化节、旅游节等新的节庆活动中展示。除了有鱼灯外,还有以下这些灯:

  【龙灯】

  洞头的龙灯活动,始于清道光年间,已有近200年历史。制作龙灯,龙头龙尾大多以篾编纸糊彩绘而成,龙身则用布制,彩绘龙鳞。龙灯内原用蜡烛点燃,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改用干电池照明。龙灯队以龙为中心,辅以各种彩灯,也有扮古代戏剧人物的,组成浩浩荡荡的舞龙队,走乡串户,时游时舞,所到之处,观众如潮,有的家庭还焚香燃鞭炮相迎,热闹异常。

  【马灯】

  马灯活动从福建永春县传入。永春县建有白马寺,庙会时有马灯游艺,以纪念为当地百姓祈得甘霖解除干旱的白色神马。清乾隆年间,颜、林两姓从永春迁到洞头的小朴村,沿袭老家习俗,也建造了白马寺,举办马灯游艺。邻近的小三盘村也有马灯活动。

  马灯原用篾扎纸糊而成,现已改为竹扎布缝;马头和马尾分为两部分,分别捆缚在舞马人的腰前和背后;马队原为8匹马,6匹白色,2匹胭脂色;现增至16匹,以白色为主,辅以其它色彩的马匹,再加上各式鱼灯、锣鼓队和腰鼓队,150多人。舞动时有龙滚水、马蹄奔、五角花等多种舞阵,变化多端。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新春佳节,洞头鱼灯舞来了!赏“指上游鱼”话传承故事

  记者陈培培/文 张啸龙/摄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