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百丈口(其中百丈大桥建于1963年,毁于1990年8月20日特大洪水)。
“百丈百滩,一滩一丈。迢迢罗阳,如在天上。”这是清代泰顺进士董正扬写的一首歌谣,也是古时众多商客途经百丈口溪时的感受。百丈口,属于浙江省珊溪水利枢纽库区淹没前的百丈镇政府驻地。那青碧澄清的水下,是百丈口人魂牵梦绕的故乡,那里曾是商旅如织,百舸争流,街市喧闹,百工云集……
百丈百滩,一滩一丈
现在的百丈新镇是沿用了库区淹没前的原地名靠山后建的,新镇驻地不再叫百丈口了。据史料记载,百丈口因地处司前溪和洪口溪汇合处,古代曾名双溪口。泰顺建县后,百丈、司前同属一都,“一都地,唐、宋、明总名百丈,水口(指司前溪口)外呼为百丈口”。可见,在古代,百丈与百丈口的地域范围就不一致,百丈口仅指水口外,即洪口溪与司前溪汇合之处——一个始称飞云江的地方。
百丈口其名据说还与温州明代著名首辅张璁有关。据说,张璁回温省亲,一天外出游览,逆飞云江而上到泰顺(时属瑞安义翔乡),见这里尽管只是一溪畔峡谷地,但由于两溪相汇,不失为一个天然水运埠头,遗憾的是没有被很好地利用,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地名都没有。于是,他奏请朝廷移民此地发展水上航运业,解决浙西南山民生活所需,并将此地取名“百丈口”,他说,从瑞安平阳坑到此地走水路历经百滩,一滩一丈,故为百丈口。
“小上海”“小重庆”
1999年移民前的百丈口与百丈的地域范围也是不一样的。当时的百丈口仅指直街、横街、新街、后半山、崖下、龙潭背、塘沽岭、过叶、叶岸等地,百丈镇则指百丈口、东岸、西岸、朱垟、下革、朱岭、陈庄、双岭、上林、叶垟、南坑垟、台石等12个村。
百丈口与百丈镇其他地方的最大区别在于语言。百丈口是一座四周被莒江话和珊溪话包围的“方言岛”,这里的人既会说“下路话”(又称“百丈口话”),又会说莒江话,而百丈口之外的村,虽然与百丈口近在咫尺,但村民说的都是莒江话(要么也会说“下路话”,但不是说得很纯正,或者是根本不会说)。
百丈口的居民自他们的先祖移民建埠那一天开始,便擅长吃“水上饭”和“开口饭”(经商),或放筏,或驾舟,或捕鱼,或开店,或做牙郎(中间商)。从明末官府设百丈口市(集市)并设牙官开始,直到1957年泰(顺)分(水关)、泰(顺)景(宁)公路建成以前,百丈口一直是浙江省云和(包括景宁)、庆元、泰顺和福建省寿宁、福安、福鼎等县的水路交通枢纽,这些县通过这里运毛竹、木材、薪炭、茶油、土纸、陶瓷等土特产品到瑞安、温州交易,又从瑞安、温州运入食盐、鱼货、布匹及其他日常生活必需品。
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百丈口达到其短短300多年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当时省内部分大中学校(国立北洋工学院、温州中学)及少数机关单位(温州银行、温州国货公司、温州纺织厂等)迁来百丈口。
一时间,这里社会名流、达官贵人、贩夫走卒、三教九流云集毕至,短短500多米长的街道更是人头攒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而水上则是百舸竞流,竹筏、小帆船、蚱蜢舟多得不可胜数,仅木帆船就多达300余艘,停靠岸上长度达3000余米,年货物吞吐量达4万多吨,货物周转量达400余万吨,客运人数达10多万人次。因此,百丈口也就赢得了泰顺“小上海”的美称。
又因百丈口地处溪畔峡谷,居民建筑都依山而建,往往是前排人家的楼上后门就是后排人家的前门,远远望去就像层层叠叠的大建筑群。几条主要街道如横街、直街、新街、塘沽岭、龙潭背街随山坡而走,再加上街道是利用当地溪滩上的小石垒成,这无疑构成了百丈口独特的建筑风貌,因此又有人称百丈口为“小重庆”。
百丈口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百工之乡”。在一个仅有3000多人口的集镇里,改革开放之前就有发电厂、水电站、酒厂、雨伞厂、陶瓷厂、服装厂、针织厂、布厂、印刷厂、木器厂、铁器厂、造船厂、运输社等各类集体企业,而从事染布、修伞、补鞋、理发、做木、做篾、制秤、屠宰、阉猪、弹棉、裁缝、箍桶、镶牙、榨油、说书、牵木偶等技艺的手艺人随处可见,这些集体企业和手艺人也为百丈口人赢得了心灵手巧的美名。
百丈口人的文化特质
百丈口人有许多文化特质。如说话大声,外来人只要见到有当地人聚在一起,便说“百丈口的老鸦”,一是说百丈口人嗓门大;二是指说话若发生争吵就争个不休。对于吃“水上饭”的人来说,也因为水流声大,两者交流必须大声吆喝才能听清对方的话语。即便是农耕者,山与山看着近走着远,也必须双手做成喇叭状大声呼喊,对方才能听清你说什么。
百丈口人会用脏话开头,则反映的是他们粗犷、豪爽、讲义气的内在气质,因为他们吃的是“水上饭”,常年往来于飞云江上,与各色人群打交道,养就了一种江湖义气。记得有一年塘沽背发生火灾,尽管塘沽背距镇上有三四里路,全是山岭,但镇上的成年居民几乎倾巢出动,人人手提水桶、脸盆,义无反顾地冲向火灾现场救火。
“百丈口出美女”。在外人眼里,百丈口的女子漂亮、开放、大气、果断、能干。百丈口人好水性和游泳技能曾名震浙南,被外地人戏称为“水老鹞”。据说,有一年县里举办游泳比赛,共设43枚奖牌,百丈代表队获得38枚,另5枚是被在县机关工作的百丈口人夺得。这种说法也许有点夸张,但至少说明百丈口人善于游泳这一事实,百丈口被称为浙江省“游泳之乡”就是明证。
张友明
图片选自陈圣格《停泊在水底的故乡》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