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温州   ->   媒体专栏   ->   温州人物   ->   文化人物
温籍作家郑加真:北大荒永远的歌者
来源:温州网来源:2022-03-02 07:58:00

郑加真生前工作照

郑加真出版的书籍。 资料照片

  温州网讯 屯兵数十万,开发大北疆,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传奇,堪称“北大荒精神”。在北大荒的拓荒者中,一位从浙南纸山——温州泽雅走出的作家郑加真,成了温州人在北大荒的最后守望者之一,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写下了黑土地上可歌可泣的拓荒史、创业史、奋斗史,被称为北大荒的“文学教父”。

  虎年春节,笔者收到同乡、郑加真的内侄郑永生的微信,获知92岁的郑老不久前已经离世的消息。出于尊敬与好奇,我深入了解了这位在温州鲜为人知、在北大荒人民心中却是永不落的歌者的生平往事。 

  从泽雅大山走出的复旦学子

  地处瓯海西部的泽雅又叫“纸山”。郑家山,地处海拔400余米的泽雅镇小山坳里,是个有着500年历史的小山村,也是革命老区村,辈辈靠种红薯、编织土布腰带、砍伐木材进城卖来维持生计。1929年11月,郑加真就出生在这里。其父原名郑岩松后改名郑胜夫,是个有文化追求的青年,自幼勤奋好学,考入国立温州中学靠助学金完成学业,成为全村的“状元”,毕业后只身到上海闯荡,先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做校对,后考上了上海邮政总局。郑加真5岁时,其父把家从温州搬到了上海,他随母亲和姐妹来到了上海。郑父的家乡观念极重,在家里对孩子都讲温州话。每年除夕,全家必定享受温州传统的分岁酒,老家捎来的松糕、糖糕、鳗鲞、酱油鸭……加上其母亲的好手艺,真是佳肴满桌、色香味浓。

  1944年,15岁的郑加真在上海教会学校初中毕业,正是日本人占领上海时期。其父让他护送母亲和两个妹妹逃难回温州乡下。当时沪温之间不通轮船。他们搭坐一艘木帆船在海上漂流了25天,才驶进瓯江口。他在瓯海中学(今温州四中)寄读了一年级高中。他还在表兄陪伴下走了几十里的崎岖山路,通过天长岭的峭壁小道,终于回到了魂萦梦绕的郑家山。一年后日本投降,他又离开温州,护送母亲和妹妹回到了上海滩。1949年,他在上海教会办的上海怀恩中学、京沪中学完成初中和髙中学业,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的第一批新生。

  从天之骄子到拓荒农工

  1950年,郑加真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二年级时,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尽管身为独生子是可以不报名的,但热血澎湃、激情满怀的他瞒着家里和同宿舍的五六个同学一起报名参了军。其父也是在《解放日报》上看到了他的名字。惶惶不安的父母赶到学校,含泪挽留,但他还是毅然登上了列车。

  是年冬天,郑加真和100多名同学来到杭州空军第二预科总队,第二年7月,经训练半年后与7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驻丹东的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开赴安东,然后又跟随志愿军空军首长秘密进入朝鲜,在一个叫鹤峰洞的小山村落脚,并在泰川郡的山区修建机场。在这里郑加真开始了空军司令部通讯处参谋的战斗生涯。

  1952年秋天,郑加真从朝鲜回国后被调到中央军委空军司令部,编辑一本系统的空军通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刊物《空军通讯工作汇辑》,填补了当时我军此项工作的空白。因此,他荣立三等功两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955年被授衔中尉,第二年又晋升为上尉。

  1957年夏天,国家号召屯兵北大荒时,正赶上部队号召官兵转业奔赴北大荒。正在医院病榻上养病的郑加真又提交了申请书并很快被批准。1958年3月24日,他告别了新婚不久的爱人,随十万转业官兵从已是春暖花开的首都北京前门车站向北进发,三天三夜后来到冰封雪飘的荒凉北疆——密山县城,开始了刀耕火种的垦荒生活。此时,他的身份也从中央军委空军司令部上尉参谋,一下子变成了国营八五农场三分场一队的普通农工。

  到农场后,郑加真参加了生产队组织的一个青年突击队,盖房、修路、打羊草,扛麻袋、上山伐木,干得热火朝天。在一次割羊草时,郑加真因持镰刀收割时不慎砍伤了小腿,大家急忙把他抬到“马架子”里,让他卧床疗伤。此时。这位激情燃烧的复旦才子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沸腾的垦荒生活写下来呢?他找来了七八张信笺正反面写得密密麻麻,一口气把北大荒生活的情趣和感受写在纸上。不久,他的北大荒处女作、纪实文学《向地球开战——我们在密山的生活》发表在1958年第17期《新观察》上。

  从此,郑加真在人生的道路上跟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他被调到农场宣传部工作,又担任《北大荒文艺》编辑工作,并将分居两年的妻子从北京军委机关调到北大荒与自己“同甘共苦”。 

  “为北大荒的文化发展留下火种”

  1960年,黑龙江省文联专门派人来垦区网罗人才,郑加真榜上有名。当省委组织部来电报,限期他到省城报到时,当听到垦区宣传部领导感叹“北大荒的文化无人干”时,郑加真听出话外音之后毫无怨言地当即表态“再呆北大荒一段时间”,可这一呆就是48年,再也没离开北大荒一步。有人说:“郑加真没走,为垦区文化艺术的发展留下了一颗火种。”

  北大荒拓荒者的丰富生活,极大地激发了郑加真的创作热情。在自然灾害最严重的1960年,他到牡丹江垦区的青年垦荒队深入生活,写出了长篇纪实文学《战斗在北大荒》和副产品《小北大荒人》,在上海儿童出版社出版后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同时经过几年的生活素材的积累,他的一部长篇小说已在脑海里构思。从1963年起,他每天天一亮就起床写作,时常挑灯夜战。用了半年时间,他写了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黑龙江畔》(后改为《江畔朝阳》)。年底,他被派到八五农场某队当工作队副队长。其间上海人民出版社领导到黑龙江组稿,从省作协了解到郑加真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就专程来农垦区。不久,出版社从上海致函东北农垦总局党委:建议郑加真专职完成这部长篇小说。于是,总局准他两个月的创作假,他南下上海改稿。经过三个月的昼夜奋战,他终于将这部长篇小说修改完。

  1968年夏,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后,郑加真被下放到五师49团7连代理副连长、副指导员。不久,团里又接到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通知,让他再赴上海去改稿。 1972年,长篇小说《江畔朝阳》正式出版,连续印刷13次,共100多万册。1976年10月,日本作家将《江畔朝阳》译成日文,初版时改题为《北大荒的赞》,再版时恢复原名,由日本青年出版社分上中下三卷出版。

  1978年7月,郑加真被调回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宣传处任副处长,主抓文学、版画、摄影、电视等工作,并兼《北大荒文艺》主编。在他兼任北大荒文联常务副主席、北大荒作协主席期间,主编了北大荒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选《北大荒文学作品选》和第一套北大荒作家丛书,出版了小说集《高高的天线》。

  北大荒的历史无疑是共和国的一座丰碑,郑加真在参与北大荒建设30多年,又有10多年编史志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掌握的丰富翔实的史料,采访众多的人物,历经8年,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北大荒第一部披露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时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30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北大荒移民录》,并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全国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此书被誉为“北大荒文学创作的里程碑”“新中国历史和当代农垦史的缩影”“荒原史记”,并荣获中国首届“506”杯报告文学提名奖。

  郑加真把“我用生命为北大荒立传”作为自己的文学定位。他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他一生最重要的著作、100多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中国东北角》的三部曲——《苏醒》《磨炼》《崛起》,被赞为:“百万大军开发北大荒的绚丽画卷,新中国历史和当代农垦史的缩影,北大荒精神和现代大农业的颂歌”。他还写了纪实文学《战斗在北大荒》《北大荒六十年》《北大荒流人图》,参加撰写《王震传》等。国内外业内人士将《北大荒移民录》《中国东北角》《北大荒六十年》称为“北大荒反思三部曲”并好评如潮:“这是一部反映北大荒60年开发建设的史书,百万大军开发北大荒的历史画卷;这是一部新中国历史和当代农垦史的缩影,也是一个北大荒特色文化的精品巨制,是留给北大荒后人的精神财富。”

  在郑加真的影响下,北大荒黑土地上迎来了创作的第二个春天。如第一代知青作家张抗抗、梁晓声、肖复兴等,第二代作家常新港、王左鸿、王凤麟、赵国春等,第三代作家宋晓玲、王军等先后茁壮成长。他还创作了电视艺术纪录片《大荒情》、电视连续剧《黑土上下》(4集),获黑龙江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丁玲文学奖等。他当选了黑龙江省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北大荒文联常务副主席和作协名誉主席等。因文学上的突出贡献,他作为北大荒垦区唯一一人被授予“黑龙江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

  他是北大荒的“司马迁”

  当郑加真写完《北大荒移民录》时已是66岁。然而,他并没有自满自足,而是编书写志作为自己终生的使命来完成。他主持了垦区三级修志队伍,历时十载,七易其稿,完成了80万字的《黑龙江省志·国营农场志》,先后获全国和全省志书一等奖,被称为“北大荒的司马迁”。他主编、合编了《党和国家关于开发北大荒、建设黑龙江垦区的部署》《北大荒画史》《黑龙江省农垦人名录》《将军与北大荒人》《齐鲁儿女在北疆》《拓荒者的回忆》《唤醒沉睡的土地》等7种史志方面的书籍,主编《黑龙江农垦党史资料汇编》32期,400余万字。其中《黑龙江省志·国营农场志》历时十载七易其稿,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它全面记叙了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群的开拓与发展,是目前全国农垦系统中第一部志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记述北大荒开发的志书。

  如今,郑加真的儿子郑小军、女儿郑志红分别是秦皇岛燕山大学教授、黑龙江省血液中心主任医师。郑志红说,直到生命最后,父亲还认为他这一生的两个重要选择是正确的,一是从北京到北大荒,二是扎根北大荒不进省城。在晚年,父亲还在赶写反映改革开放时期北大荒人奋斗史《北大荒传》。国内文学界人士称赞他是一位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的作家,是北大荒人民忠诚的歌者。他是这片土地从大荒原变成大粮仓的建设者,也是和粮食一样重要的北大荒文化和精神的建设者。

  郑加真的挚友、著名作家贾宏图说,郑加真以一位北大荒老者数以百万字的血泪铸成的文学作品,已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如金子般闪烁光彩。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温籍作家郑加真——北大荒永远的歌者

  黄松光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