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你去休息”,同事说看到这条信息破防了……

“你去休息”,同事说看到这条信息破防了……

平安鹿城 2022-03-20 09:41:41

3月16日,鹿城公安民警的朋友圈被一段短视频刷屏,视频里出现的是一个工作群里的截图,从3月14日20时55分起至次日18时52分,群主陈立华每隔一个小时左右,都在群里发信息。其中,一条“你去休息”,让大家对他肃然起敬,同事们纷纷转发并留言。

超长待机的“钢铁侠”

陈立华是鹿城公安分局警务大数据应用中心主任,他所在的部门是“防疫大脑”的核心部门,发生疫情后,负责分析研判人员的身份、接触信息及轨迹。3月9日晚温州发生疫情以来,警务大数据应用中心的每一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通宵达旦成了常态,为的是以最快速度“找对人、找准人、找全人”。陈立华一直身先士卒。

“其实最需要休息的是他,当时看到他发的那句话,瞬间被感动到了”,同事杨进军说。当天,杨进军剪辑了一段视频,发到了微信群,分局民警看到后纷纷转发并留言。

“共事的同事中最为敬佩的人”“华哥一直都是带头干的楷模”“疫情当前始终豁在那里的人就是他”“每次凌晨四五点的信息他都是很快就‘已读’” ……还有同事略带调侃地回复道:超长待机的代表,充电5分钟,待机一整天。

朋友圈反响如此热烈,笔者第一时间联系了陈立华,然而因为工作密集,采访的时间一推再推,他抱歉地坦言实在抽不出时间。18日上午,笔者来到了警务大数据应用中心,见到了“超长待机”的钢铁侠。

面对同事潮水般的好评,陈立华低调地说在他身后的兄弟姐妹才是作战“大神”。

追风逐电的“鹿城速度”

“3月9日晚,我们接到初筛阳性的‘吹哨’时,立即全面投入了战斗。”陈立华介绍,警务大数据应用中心和疾控中心有一套成熟的流调配合机制,他们习惯性把疫情指令称为“吹哨”。

流调溯源是控制疫情扩散的第一步,而速度决定了一切。通过不断地模拟演练与实战优化,警务大数据应用中心能在最短的时间产生战果。从9日晚上发现初筛阳性,到找到所有的192名密接人员、797名次密接人员,鹿城公安大数据的民警仅用了不到48小时。

3月14日深夜将近12点,刚结束了一组外地密接人员流调任务的民警林彬接到了温州动车南站10管混检阳性的指令,其中两人当天下午在鹿城某医院有3个多小时的活动轨迹。

逐人核酸检测的结果还没出来,为了争取时间,林彬和视频员火速赶到了医院。由于现场还没来得及消杀,林彬和同事穿上防护服,全副武装进入了视频监控室。辨认、核对、研判、锁定……凌晨4点,林彬和同事仅用4个小时就还原了目标人员在医院逗留的3个多小时的完整轨迹,明确了21名次密接人员,再一次展示了“鹿城速度”。

高效运转的“鸳鸯组合”

在警务大数据应用中心,流调工作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一个小组有4名分工不同的研判民警加一名“书记员”。“书记员”负责实时将民警收集的线索整理汇总,线索有时候是一段视频监控,有时候是一条支付记录,有时候是一张搜索截图……书记员要实时提取每一条线索的有效信息,并解读形成轨迹报告。

排班表上,“书记员”基本都是中心的女同志,吴鸳乐和戴鸯鸯就是其中之二,同事都亲切地叫她们“鸳鸯组合”。

3月9日以来,“鸳鸯”和作战小组的其他男民警一起,争分夺秒,夜以继日。作为见证中心一路成长的“元老”级信息员,戴鸯鸯从刚毕业的小姑娘升级为新手妈妈,疫情又让她化身成了战斗员。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沉浸式’体验了疫情流调如战场”。因为连续作战,戴鸯鸯常常顾不上家中刚断奶的孩子,“家人心疼我辛苦,但我们中心好几个姑娘的孩子都还在哺乳期,每次任务从领导、主任到信息员都是全员在岗通宵达旦,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时自己似乎也没那么累了。”

疫情下的“警营真实”

疫情之下,“防疫大脑”中的每一个细胞、每一段神经都在满负荷极速运转,为什么总要加班?加的什么班?为什么带头加班?因为疫情就是命令,因为要快一点,再快一点,跑在病毒传播链的前面,因为自己多做一点,就能为战友减轻一点负担。

3月16日,“防疫大脑”接到支援衢州的指令,为了让其他同志安心待在大本营,副大队长潘晓东主动请缨带队前往。晚上7点接到指令,8点就已经整装出发,这就是公安民警最真实的抗疫写照。

其实这样的真实写照还很多,是手边的咖啡和红牛,是桌边各式各样的颈椎靠枕,还是铺在电脑桌前的行军床……

我们心疼战友熬的每一次夜,又清晰地知道他们会在下一次依然冲锋在前。

来源:平安鹿城

原标题:“你去休息”,同事说看到这条信息破防了……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