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市统计局发布,温州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紧随其后,市委市政府动作频频:全市制造业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两个健康”再深化推进会召开、首批驻外招商引智干部集体出征、1258亿元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从开局看温州经济的“稳”与“进”

王丹容2022-05-01 09:36:00

  《中国眼谷》 项绍雄/摄

  “稳”与“进”是温州一季度经济开局的关键词。

  6.1%,温州经济稳健开局。

  面对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温州经济展现出韧性。

  透过数字解析成绩,可以看到,经济稳源于防疫稳、人心稳、大局稳。

  “稳”字当头,首先是战略上的“稳”、认识上的“稳”。在外部环境复杂、疫情多点多发态势下,温州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处置每起疫情,以稳固的防疫成果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实践证明,只有疫情防控做“稳”,经济才能走得稳。从这个层面看,“稳”,是一种底线思维、一种发展定力。

  当然,“稳”不是原地踏步。它不是保守消极而是主动进取的,不是畏难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的。

  回望2022年的这一百多天,瓯越大地发生着很多筑巢引凤的故事。

  携一瓶眼药水,眼健康头部企业“珍视明”,“一眼相中”中国眼谷,与市委市政府签订新年第一份战略合作协议。以眼睛为“小切口”,温州正打造中国眼视光全链条产业的“硅谷”。

  携一路好“风光”,风电头部企业“金风科技”牵头投资,并引进上下游11家配套企业,集中签约1258亿元的重大项目。从点上布局到全链发展,温州新能源产业“风光”呼之欲出。

  携一颗回归心,上市公司珀莱雅集团CEO、回归温商方世友,在家乡乐清大荆投资打造“铁定溜溜”项目,以项目带动乡村振兴……

  故事的背后,是温州产业布局的内在逻辑,是这艘经济航船的前行趋势。

  细数当前全市经济盘面的新变化,温州经济为什么能够“稳中进”?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4%、10.2%、11.7%。从这组数据走势之“形”,能够看到新兴动能成长之“迅”、产业结构调整之“进”。这也折射出,温州在坚决打破低小散的“坛坛罐罐”后,重大生产力布局初现高质量发展的势能。

  “稳”与“进”的背后,是“破”与“立”。格局重塑、机制重构、要素重组,方能在不平凡的经济形势下展现出“稳”与“进”的经济韧性。

  今天的温州,聚焦头部企业,紧盯强链补链延链项目,抓招大育强、招商引智,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锚定的目标就是通过“质”的稳步提升达到系统性的“进”。本周,围绕“制造业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深化推进“两个健康”,部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推进招商引智工作,就是着眼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夯实降本减负之“稳”、腾笼换鸟之“进”,以产业平台、营商环境之“优”促高质量发展之“进”。

  聚焦到眼下,疫情是最大变量。诚如人们所言,宏观数据抽象了诸多高光时刻,但未尽描绘高光背后的困境、挑战以及一系列已经发生的深层次变化。因此,看待“稳”与“进”,关键还要精准感知形势大局的“危”与“机”、微观主体的“得”与“失”。

  “难”,是很多企业的现实感受。货运物流受阻、上下游企业影响、外贸订单减少,这是“危”的一面,是企业所愁;但也要看到,产业链供应链重组、人才项目流动“机”的一面,是发展希望。4月26日起,温州分批分类有序开放服务场所。在防中“放”,呼唤政府部门的大智慧与精细化,呼唤政府部门在把握精度和温度中切实助企纾困、保供稳链。我们更为关切的是,广大市场主体能咬牙扛住、危中寻机、克服困难、相携而行。

  青山常在,就有无限未来;青山葱郁,就有生机盎然。从这个角度看,人们关注并期许温州的经济发展表现,或许也是关注并期许中国民营经济的表现。

监制:阮周琳|编辑:叶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