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守“沪”故事:方舱每天六班倒,有人一个月瘦了10多斤

温州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守“沪”故事:方舱每天六班倒,有人一个月瘦了10多斤

温州网 2022-05-05 08:04:00
这支突击队70%以上都是青年医护人员,他们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了温州青年的风采。

  温州网讯 4月22日,温州市卫健委根据上级关于支援上海的紧急指令,快速组建了一支温州市卫生应急突击队援沪。这支突击队由200多名来自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市第七人民医院及乐清、瑞安、平阳、苍南、永嘉等地的医护人员组成。

  “这支突击队70%以上都是青年医护人员,他们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现了温州青年的风采。”突击队总领队、温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李家仁说,凭借着专业细致的工作,援沪应急突击队用真诚收获了上海人民的点赞。截至昨天,他们已在上海抗疫第一线奋战13天,深入社区检测核酸数十万人次,为上海疫情防控作出了贡献。

  包括温州市卫生应急突击队200多名医护人员在内,我市目前已派出多批医护人员赴上海支援抗疫。青年医护作为他们当中的中坚力量,不畏艰险冲在抗疫一线,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贡献青春力量。

  昨天,记者连线了驻守在上海方舱医院等地的3名温州青年医护人员,听他们讲述青春守“沪”的故事。

  金丁有:大巴车开出后半小时,我告诉父母要去上海

  3月份医院发出援沪通知后,我马上报名参加,当时的想法非常简单,首先因为自己是男生,年纪又轻,能够吃得消高强度的工作要求;其次还没有成家,家庭方面的牵挂会少点;最后我之前有过丰富的核酸检测经验,自我防护能力比较强。

  4月1日接到出发通知时,我正在外面执行核酸检测任务,马上赶回家拿上早就收拾好的行李到市卫健委集中。由于太匆忙,直到大巴车出发半小时后,我才给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去上海支援抗疫了。去上海的事,之前一直没有和父母说,怕他们反对。电话里听得出来,他们很担心,但还是选择支持我,不停叮嘱我注意安全。

  经过一天的培训,4月3日我和金璞瑜、林玲霞两位同事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支援他们的血透室。中山医院有80多台血透设备,因为大量医护人员被封控隔离或是调去防疫一线,最严峻的时候只有2名护士,根本无法满足大批尿毒症患者的血透需求。

  随着各地支援队伍抵达,加上当地医护人员陆续回到岗位,最近情况已经好多了。目前血透室的医护人员是三班倒排满,平均一个人要管理8台设备,一天为80多名患者血透,负荷强度比平常高出将近一倍。

  到上海一个多月了,我基本没有休息过。我一休息,其他同事就会更加辛苦,患者也要等待更久了。三班倒造成作息、饮食不规律,之前我突然胃疼得厉害,只有那次才不得不歇了一两天。

  听说我们是温州来的医护人员,患者们都非常感激,还有人手写字条向我们致谢。他们的肯定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我愿意在上海坚守到春暖花开。

  金文雅:方舱里度过33岁生日,我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五四青年节,是我到上海临港方舱医院的第33天,还是我33岁的生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能够坚守在抗疫的最前线,我感到特别自豪,这个生日我会毕生难忘。

  在方舱里,我们面对的都是确诊患者,而防护服的有效时间只有4~6小时。因此我们每天是六班倒,每个班次4小时。5月4日我轮到的是凌晨1点到5点的班,不过每次我们都需要提早1个多小时赶到方舱,提前做好防护和交接等准备工作。

  我所在的方舱有620张床位,配备3名医生和16名护士。除了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发放药物之外,还要特别关注老人和儿童的生活状况。方舱里的患者们素质很高,对我们的工作十分配合,他们还自发组成了志愿者团队,每天协助我们分发快餐、照顾老弱病人。面对一些重活累活,对于护士来说会比较吃力,他们都会主动上来抢着帮忙,让我特别感动。

  一个多月来,我们一同见证了上海的疫情正在逐渐得到控制。刚来的时候,我们方舱620张床位几乎都住满了。最近一段时间,每天出院的人都比入院的多。到了5月4日已经只有100多名患者了。

  这次能够到上海全身心投入抗疫,最感谢的是我的爱人和父母的支持。5月4日我下班的时候,收到了丈夫专门为我制作的一段庆生视频,真的太开心了!至于我的生日愿望,当然是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方舱早日关舱,大家都能和家人团聚。

  黄丹弟:在方舱每天六班倒,有人一个月瘦了10多斤

  每天在方舱值班的时间是4小时,但途中加上换防护服、全方位消杀的时间也要4小时。每次穿上防护服后,我们都要相互仔细检查,确保万无一失。结束值班后则要排队在专门的换衣区消毒,脱掉防护服再离开。我的手机就因为喷了太多消毒水坏了。

  一天六班倒的作息,也让我们的饮食变得不规律。比如轮到9点至13点的班次,基本上只能吃上早晚两顿饭,中间在方舱里是不可能进食的。许多人一天只能吃两餐。为了避免上厕所,我们只能打着尿包上班,尽量减少喝水。

  高强度的工作和不规律的作息、饮食,几乎每位同事到上海都成功“减肥”了。我轻了6斤多,最夸张的一位同事瘦掉了10多斤。

  虽然工作很辛苦,各方面条件也比较简朴,但大家都充满信心,相互加油鼓劲。5月4日是我的室友金文雅的生日,晚上我们准备拿出珍藏了很久的一瓶可乐,再泡上一碗泡面,为她庆生,共度五四青年节。

  奋战了一个多月后,上海的疫情已经过了最艰难的时候,大家都由衷地感到高兴。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每天去方舱的路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行人和车辆,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正在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

  来源:温州都市报

  原标题:温州青年医务工作者的守“沪”故事

  方舱里度过33岁生日,生日愿望是疫情早日结束 六班倒有时一天只能吃两餐,一个月瘦了10多斤

  记者:谢树华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