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 : 新闻中心   ->   温州   ->   媒体专栏   ->   地理温州
80多年前就入选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温州这处美景有多迷人?民国杂志上的雁荡
来源:温州三十六坊来源:2022-05-07 09:16:44

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这句评价,是雁荡最经典的广告语之一。正因为雁荡山的奇秀,千百年来多少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流连忘返。

到了民国时期,雁荡山在蒋叔南等人的大力推介下,声名远播。众多海内外各界名流,如孙科、蔡元培、林纾、郁达夫、黄宾虹、张大千、方介堪等人纷纷到雁荡山采风。不少外国友人也被雁荡美景深深吸引。雁荡山成为当时国内外杂志上的“网红“景点。

如1937年12月号的美国权威的《国家地理》杂志中,就刊登了一组单独的图片报道,八张照片中有七张是乐清雁荡山美景。这是较早的西方人镜头下的雁荡山。此外,民国时期知名的《良友》、《柯达》、《新中华》等杂志,也刊登了不少雁荡山的照片。

本期,三十六坊君整理民国时期部分雁荡山老照片,带您一起欣赏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雁荡美景。 

这组刊登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中的雁荡山照片,由澳大利亚人怀特(Herbert Clarence White)拍摄。在这期杂志的封面上,写着:China's wonderland——Yen Tang Shan 8 camera paintings 。杂志中的照片下方都配有英文图片说明。

2012年,乐清人郑金才从网上订购到这本杂志。温州大学教授万里对杂志中的英文图片说明进行翻译、叶琛对部分译稿进行了润色。

△竹叶如指,半遮蒲溪(WU RIVER)。

英文翻译:中国南部的浙江省内,离华东上海大约200英里的地方有一处天然的公园,名为雁荡山。此山藏之也久,尚未为人所知。怀特先生曾畅游此处,并将此处的悬崖峭壁以及静谧寺庙一一摄录,后经艺术家Deng bao ling 和Hwang Yao tso绘制。

△仙女峰下,僧道共巢。

英文翻译:在山的裂缝中,经由一条窄窄的步云梯可至大约十层楼高的佛教寺庙。此山正面有两个峭立山峰,如同一对香烛,静立在裂缝的入口处,守护着中国人的圣地。图片右边所显示的北斗洞为道教圣地,拍摄者正栖息于此处的客房中。

△山谷如门,有峰如闩。高可及天,其色蔚蓝。(此图应是碧霄峰)

英文翻译:金黄色的稻田旁有一条石头小路,可经过悬崖以及接通仙女峰的寺庙和南边的山谷。雁荡山是千年以前帝王、诗人和画家挚爱的度假胜地。

△晨曦修竹,静谧如僧。

英文翻译:一个现代修行人谈及他在灵岩寺的生活,如是说:“中午挖笋作粮,温酒下饭。下午清心静虑,喝茶写诗。此乐不可名状。”

△状如城墙,双屏护村。(应是沓屏峰)

英文翻译:此块巨石,若从左边看过去,即如劈开的两块大石叠在一起,故得名为双屏峰。这里灰檐石屋,金色稻田,以及山涧溪流,处处显示了富足和平静。

△清水细流,果篮桥兮。天成其形,人毕其工。(果盒桥)

英文翻译:工程师利用左边拱出来的巨石,构造成具有如同彩虹般美丽弧形的石拱桥。图片右边有一名为“果篮”的巨石,实则更如一煎锅。农民常利用它来作打谷场。

△灵岩寺旁,环绕皆山。有僧叹曰,天下第一。(天柱峰、展旗峰)

英文翻译:峰回路转,突显两峰。一峰如柱,直插云霄;一峰如迎风张旗。此处遍地是竹,婆娑摇曳,且山灵钟秀。怀特先生和他的团队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星期。

除了外国杂志外,当时不少国内的杂志及摄影师都拍摄留下了雁荡山美景。温州老照片收藏爱好者"大虎子弟"、林鸿麟、朱铭等人,为三十六坊公众号提供了民国时期曾在杂志上刊登过的一些雁荡山老照片,供读者欣赏。  

△侧面观音(1936年《良友》第123期  邵度拍摄)

△大龙湫瀑布(1934年《良友》第100期 徐德先摄)

△观音洞(1934年《良友》志第100期  毕士敦摄)

△合掌峰(《柯达》杂志  蒋德敏拍摄)

△金鸡峰(1936年《良友》第123期  邵度拍摄)(现为犀牛峰)

△老僧岩(《柯达》杂志 蒋德敏拍摄)

△灵岩寺及屛霞嶂(1934年《中华景象》图书)

△天柱峰(1934年《新中华》杂志 赵儒僧拍摄)

△燕尾瀑(1934年《中华景象》图书)

本文来源:

2012年5月23日《温州都市报》 编辑 八爪

《奇峰秀石入镜来——民国摄影师镜头下的雁荡山》作者 林鸿麟  原载2020年3月29日《温州日报》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