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温州持续攻坚“城乡均优” 打造教育高地

温州持续攻坚“城乡均优” 打造教育高地

浙江日报 2022-05-12 09:16:53

在刚刚举行的全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温州获评2021年度全省教育工作业绩考核优秀单位,连续两年获此荣誉。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温州在全市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的基础上,坚持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等“两个创建”为主抓手,聚焦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先行示范,推出“城乡均优”攻坚行动,推进区域、城乡、校际差异持续缩小。过去一年,温州教育部门全力优化校网布局,市县同步编修教育布局规划:省标准化学校占比达99%,位居全省领先行列;城乡“教共体”建设量全省第一;所有乡村小规模学校晋升“小而优”……

“面对新征程新使命,温州教育将全力抓实‘红色领航’这一个根本保证,接续攻坚,以温州之‘优’助力全省之‘优’。”温州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说。

温州推动城乡教育均优,图为文成县实验小学四年级春季研学活动。

改造薄弱学校

提升乡村幼儿园

如果不能为乡村留住孩子、留下未来,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和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都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温州,200人以下的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有140所,如何提升好这批学校,引得教育资源,留住教师孩子?温州定下目标:让乡村小规模学校全部晋升“小而优”。从2019年起,温州先后出台《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发布《温州市乡村“小而美”学校建设导引》,以政策引导和财政投入共同发力,让“小而优”学校遍布所有县(市、区)。

在山区平阳县,鳌江镇梅源中心学校曾经的小水沟变成了水培室外基地,泥巴地变成了农耕田……更新后的场地结合学校推出的劳动实践和本土特色课程,实现了乡村韵味与未来气息紧密结合。

随着共同富裕步伐的加快迈进,温州又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园的打造提升定下了新阶段目标:把乡村校、乡村园建设成为“乡村最悦美的地方”。2021年底,温州发布《温州市高质量建设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实施方案》,从布局、空间、教师队伍等多方面对乡村教育进行全方位提升,提出打造乡村“小而美”学校样本。

走进瑞安市曹村镇实验幼儿园,镇内特色自然风光都被一一“请”进园。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特色场景“暮春园”里成为“小农夫”,种植荷花、稻谷等农作物,体验农耕乐趣。在“莲清园”中,变身“小艺术家”,利用荷叶学习荷叶染,利用莲蓬、莲子壳学习扎染、夹染、印染技艺等,创作出一件件“艺术品”。围绕乡土味、文化味、纯朴味、田园味、友好味、未来味的“六味”,遍布温州全市的25家未来乡村窗口园,正带给乡村幼儿完全不同的成长体验,成为未来教育新高地、乡村文化新地标。

有了优质校园,温州还花心思让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去年,温州率先研制教师礼遇优待政策20条、关爱教师措施10条,出台改善偏远乡村学校教师食宿条件工作方案,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加大乡村教师参加职称评聘倾斜力度,改善偏远乡村教师食宿条件。以泰顺县为例,近两年,当地投入资金近500万元用于改善偏远乡村学校办公条件、食宿环境。县内偏远的12所学校老师用上了免费的热水淋浴卫生间和无线网络。

温州努力拉近课堂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图为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融合课堂。

打造“送教团”

发挥“领雁”力量

让城乡区域教育趋向均优,离不开优教共享。2021年以来,温州教育系统始终聚焦“教师”这个核心要素,聚焦“共享”这个发展要求,线上线下立体发挥名师“领雁”力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城乡。

鹿城区的温州市实验中学和泰顺县的罗阳镇第二中学是参与鹿城、泰顺“山海协作”结对的第一批学校。实验中学教研团队将学生差异作为课程设计的切入点,全新设计两校“同步课堂”,一根网线让两校学子同上优质课。像这样的跨区域“教共体”,在温州已经实现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全学段结对,共185所学校(园)组成跨地区“教共体”。仅仅在泰顺,就覆盖了义务教育中小学近35000名学生,并创造显著成效。

线上“教共体”结对,线下“送教团”驻山区、传帮带。去年10月,温州选派150位中小学及学前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设立150个名师工作室,分赴温州5个山区县,下沉基层一线教育帮扶。每个名师工作室在对应县域内招收10名及以上教师学员,立足设站学校和学员实际开展调研,通过“一对一”落实下沉学校,针对性解决学科教学疑难问题,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有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而今,“领雁”力量下沉山区的作用还在不断放大。就在前不久,温州发布中小学“教研共富”三年行动计划,明确鹿城区与泰顺县、龙港市,龙湾区与苍南县、洞头区,瓯海区与永嘉县、经开区,以及乐清市与平阳县,瑞安市与文成县结为五大区域教研共同体。各区域学校教师每学期交流活动不少于三次,做到内容互通、信息互享、工作互促。

同时温州还以智慧教育助力教育优质均衡。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建立对口联系制度,组建50人专家指导团队,按照“定团队、定区域、定时间、定项目、定学校”的工作方法,支持温州5个山区县开展智慧教育创新探索。

“双减”之下温州教育部门向课堂教育要质量要效率,图为瓯海牛山实验学校课后服务。

课堂变革提质

培育时代新人

要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间协同的覆盖面、收益面,持之以恒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关键。特别是“双减”之下,教育部门更需要向课堂教育要质量要效率。近一年来,越来越多的温州家长和学生惊喜地发现,校内课堂正发生着大变化。

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在项目化学习中,探索在课堂融入德育教育、数学、历史等内容。在与瓯海区南白象新生小学的结对帮扶中,该校也将其项目化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拉近了课堂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距离。

去年以来,温州作为一个全省唯一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的城市,一方面融合融通,坚持自主研究和多方借鉴两手抓,把国家级教学成果的创新理念融入“未来教育”体系,推动成果应用推广与本土项目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唯实惟先,实施课堂变革深化行动、素养作业提质行动、校外资源优服行动、一号工程督导行动、评价驱动升级行动、区域擂台竞优行动、教师关爱落实行动、家校协同铸链行动等“双减”提质增效八大行动,进一步巩固前阶段工作成果,让下阶段的“双减”提质增效。

迈上“浙里优学”新征程,温州将全力以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久久为功打造温州教育高地,为全省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温州样板、市域范例。

【浙江新闻+】

数看温州教育均优

办好学前教育

温州改造提升薄弱幼儿园177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45.8%,同比提升10.33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一。

优质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面达71.43%,同比提升9.4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一。其中新创省一级园32所,占全省新创数的四分之一,位居全省第一。

办优乡村教育

省标准化学校占比达99%,城乡“教共体”建设量全省第一,所有乡村小规模学校晋升“小而优”。

实施县中振兴,特色高中培育占比达50%。

着力落实立德树人

打造“明眸皓齿”品牌,成为全国唯一的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先行示范区;“四维评价”改革成为全省典型样本。

建强德才双优师资队伍

教师年均培训量达21万人次,“三层次”骨干教师达到1.25万人次。组建包含150个名师工作室的“名师送教”团队,赴5个山区县下沉指导。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