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我为省党代会出点子?专家谈丨关于“扩中”“提低” 、数字经济,他们这么说

我为省党代会出点子?专家谈丨关于“扩中”“提低” 、数字经济,他们这么说

浙江新闻 2022-05-18 12:51:08

“喜迎二十大 开好党代会 贡献好智慧”浙江省党代会相关工作网络意见征集活动日前正式启动,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省党代会工作相关意见,这在我省党代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活动启动以来,专家学者、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提出了意见建议。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我为省党代会出点子》栏目,分为“专家谈”与“百姓说”两个系列。今天推出“专家谈”第四期,集纳呈现部分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 

刘亭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以改革破题

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任刘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更是促成城乡共同富裕的主要抓手。建议通过深化新型城镇化相关改革,推进省内175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方面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加大对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另一方面突出新型城镇化相关户籍、土地和社保等领域的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的集成改革,促进农民工成家庭、整建制地落户城镇,拉动实实在在的投资和消费需求。详情》》

黄祖辉

着力打造“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的浙江“千万工程”升级版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 黄祖辉:

建议以城乡融合和共创共富为思想主线,以数字化应用和低碳化应用为技术主线,多点发力,深化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进一步升级浙江“千万工程”。目标2035年,建成千个充分体现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特色功能、充分实现乡村多元价值、城乡融合、开放包容、共享共富的未来乡村,并建成万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共富乡村。详情》》

刘渊

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浙江数字化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刘渊: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关键生产要素,赋能经济发展新动能,壮大数字经济生产力,构建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未来浙江要科学认识数字经济的全新形态,充分激发数据要素价值,实现数字引领;发挥数字平台规模效应,实现效率变革;打造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实现协同治理,加快构建数字经济产业链、价值链和生态系统,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详情》》

冯建龙

国有银行要打好金融服务稳进提质组合拳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 冯建龙:国有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定海神针”,应时刻围绕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抓重点、疏堵点、控风险,以金融政策的“准”,金融服务的“好”,全面提振市场信心,确保经济金融良性循环运行,为发展大局多作贡献。详情》》

毛远庆

实施标准化战略 助力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 毛远庆: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建议加快建立标准化工作与重大科技项目联动机制,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标准化体系,研制一批技术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标准,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话语权。同时积极推动全域标准化深入发展,引导市场主体制定引领性、高质量标准,激发竞争和创新,提升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详情》》

贾文胜

努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嘉兴南湖学院院长 贾文胜:在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中,我发现高校思政育人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建议进一步激活红色伟力,聚合和转化红色资源,把它们作为思政教育的内容源泉,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有助于践行立德树人,也有利于弘扬红船精神。详情》》

孙文祥

发展普惠财富助力“扩中”“提低”

浙江省长三角资本研究院执行院长 孙文祥:普惠财富是构建高水平普惠金融发展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扩中”“提低”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聚焦缩小“三个差距”,通过普惠财富探索促进“提低扩中”的金融解决方案,为重点领域、重点人群持续拓宽财产性收入增长渠道;通过普惠财富探索促进第三次分配的金融解决方案,加快创新慈善信托、慈善资管和影响力投资等公益金融工具;探索弘扬有利于树立共同富裕新理念的财富观,赋能社会财富可持续发展。详情》》

朱英

激活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澎湃动能

浙江省农科院病毒学与生物技术所副所长 朱英:农业生物技术是农业科技的创新源头。希望加大对现有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团队的支持,建立独立的农业生物技术体系。一方面可避免竞争过度,实现农业生物技术在研究方向、队伍和经费上的三个稳定,另一方面可以集合全省乃至全国的行业专家开展集中攻关,形成合力,着力解决科技资源分散、科技与产业分离,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分割的“三分”问题,最终实现种业创新的自立自强,让中国人饭碗拥有坚强的“中国芯”。详情》》

沈斌

探索破解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难 让更多人实现“体有所健”

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主任 沈斌:场馆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石,一直以来公共体育场馆如何保持长效运营就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建议推动公共体育场馆服务大提升,比如提供更为智慧化的定制服务以及增值服务,培育打造老百姓身边的群众体育赛事品牌,鼓励大家“进馆入场”等等,不断激发场馆的内生动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共赢。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陆珊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