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学城联优、育人培优……温州多措并举高质量助推教育共富

学城联优、育人培优……温州多措并举高质量助推教育共富

温州网 2022-06-10 09:13:37

乐清市北白象镇茗西学校学生在改造后的图书室静心阅读。

瑞安市曹村镇第二小学开展“稻梦空间”学习活动。

在平阳县青街畲族乡中心学校,集田字格、黑板报、储物柜于一体的布局让学生课间活动更有趣味。

泰顺县东溪乡中心学校改造后的学习空间。

  温州网讯 乡村小规模学校地处乡村的“神经末梢”,不仅在保障儿童受教育权利中起到兜底教育公平的重要作用,更是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点。近年来,我市教育部门多措并举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努力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每一个乡村孩子。

  生源回流、师资渐稳、质量提升、口碑逆袭……喜人的改变在越来越多的乡村学校发生。近日,温州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高水平打造教育高地 高质量助推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城乡均优”扩面工程、“学城联优”提质工程、“育人培优”铸链工程、“德才双优”强师工程、“智治创优”赋能工程,全力提升优质教育共享面。

  提升改造乡村学校

  创独一无二的“小而美”

  教育是共同富裕的托底工程。推进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补齐乡村教育短板,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保障。

  记者从我市教育部门了解到,在温州,义务教育小规模学校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17.1%。从2019年起,温州先后出台《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温州市乡村“小而美”学校建设导引》《温州市高质量建设未来乡村教育场景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政策,从布局、空间、教师队伍等多方面对乡村小规模学校进行提升改造。温州一鸣公益慈善基金会还设立1200万元基金用于乡村“小而优”学校建设。

  傍山水为校舍,倚山林为课堂。走进距离文成县城约50多公里的桂山乡中心小学,古朴雅致的文化墙,黄白方块点缀的阅览室,高低错落的立式书架,为校园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氛围。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书架前静坐阅读,饶有兴致地翻阅图书。“相比以前,我们现在的阅览室更加整洁明亮了。这里也成为孩子们课余最爱去的地方。”文成县桂山乡中心小学校长吴明青如是说。

  “后面的布局有一点点像舞台”“我们有了自己专属的柜子”在平阳县青街畲族乡中心学校,原本空荡荡的教室后面多了许多色彩艳丽的田字格。学生储物柜、教具陈列柜、黑板报都囊括在田字格中,一条与黑板等长的坐凳,给学生的课间活动带来了更多的趣味性。这样的标准化教室建设和学习空间再造,正悄然在我市乡村学校间发生。

  而今,一批批改造提升后的乡村学校,已成为田间地头最悦美的风景线:洞头区城关二小发挥学生创意,增加学生环境教育参与感;瑞安市桐浦镇中心小学植入露天电影元素,营造江南风味;文成县黄坦镇培头民族小学把畲族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每个角落……针对属地的地域特色、民俗风情,我市教育部门抓好文化浸润融合互通,为每所乡村学校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小而美”。

  拓宽乡村教师成长路径

  线上线下手把手传帮带

  “乡村孩子渴望知识,渴望陪伴,我们坚持在教育的路上,争取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平阳县南雁镇中心小学教师陈少女曾这样诠释坚守乡村教育的初心。

  教育优质均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而守望在乡村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通向共富路上至关重要的一环。近年来,我市多措并举打通乡村教师成长路径、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全市教师培养培育向乡村学校倾斜,在教师职称评聘、骨干教师评选、评先评优方面向乡村教师倾斜,率先全省明确乡村优秀教师满15年、30年可单列评聘中、高级职称,骨干教师评选设定10%以上比例定向名额,评先评优单列优秀乡村教师奖。我市还出台方案改善偏远乡村教师食宿条件,以泰顺县为例,近两年当地投入资金近500万元用于改善偏远乡村学校办公条件、食宿环境。

  一根网线串起乡村城市,城市优质资源、名师课堂同步辐射到几百公里外的乡村学校,让乡村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的美好愿景,正随着城乡教共体的推进变得触手可及。与温州市实验小学结对以来,泰顺县南浦溪镇联云中心小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用副校长毛福莉的话说,同步课堂让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全新上课方式让孩子们兴趣高涨。借助同步课堂、美育“空中飞课”,洞头区离岛学校大门镇小、洞头二中学生与城区学生同听一堂课,缓解了当地专业教师短缺现象。记者了解到,像这样跨区域的城乡教共体,在我市已实现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的全学段结对。

  线上教共体送来优质课程,线下送教团手把手传帮带。去年10月,温州选派150位中小学及学前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设立150个名师工作室,分赴温州5个山区县进行教育帮扶。“幸福来得太突然,名师来到了我的身边。空中课堂和同步教研可以说是乡村教师的全新培养模式,让我知道该朝着什么方向前进。”乐清市芙蓉镇雁湖希望小学教师卓蒙蒙这样说道。

  打破职业教育“天花板”

  城乡共融助力乡村振兴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于缩小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收入差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发挥着基础性、持久性的作用。

  职业教育助力产业兴旺。自2020年底我市成为省部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充分发挥在温高职院校优势,创新“产教融合、中高本一体”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瓯海职专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服装专业省级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推进“活力温台”建设,组建温台中职学校“1+1”发展共同体18个。围绕主导产业和“5+5”产业链等重点领域,成立了产教融合发展研究中心、教材建设研究中心、教师发展研究中心和温州数字经济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等。

  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我市围绕职教惠民任务,在教育布局、人才支撑、对口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实施中职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在县城和中心镇新建、改扩建14所中职学校,制订 “一校一策”达标提升方案,2021年投用3所新校区。推进“一县一改革”项目,支持乐清市“开放复合型产教融合基地建设”和永嘉县“中高职一体化贯通培养改革”2个创新项目建设。推进城乡校际合作办学,推进14所中职学校跨地区城乡教共体结对帮扶。推动5所在温高职院校和5个山区发展县结对,温州科技职业学院17支个团队59名博士或副高以上教师联系服务76家企业(合作社),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面积202.94万亩。

  在洞头,一条立足当地旅游业的产教融合之路,正助力着海岛走向共富。“洞头现有500多家民宿。从2020年开始,我们就结合海岛旅游的实际,将民宿相关课程纳入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的限定选修课程中。”洞头职教中心副校长黄丽燕告诉记者,与学校合作的浙江旅游学院将于今年开展第一批民宿方向专业的中高职一体化项目,“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身份进阶,将帮助中职生顺利就业。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城乡均优、学城联优、育人培优……

  多措并举高质量助推教育共富

  记者 潘舒畅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