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金乡徽章厂:40年专精铸就“徽章联合国”

金乡徽章厂:40年专精铸就“徽章联合国”

温州网 2022-07-04 08:54:20

  温州网讯 苍南县金乡镇凉亭村,隐藏着一个可让人遍览国内、国际各种徽章的“徽章联合国”。走进村里小道边上的金乡徽章厂厂区,迎面就是气势磅礴的“徽章联合国”影壁,厂区3楼的产品陈列室中,近1000平方米的展板上和展柜里展示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数万种徽章,从普通的校徽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徽章,从外军的各类军章到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警徽章,涉及联合国维和部队以及50多个国家,“徽章联合国”确实名副其实。

  金乡徽章厂,这个名字还深深刻着上世纪80年代时代烙印的企业,是如何把自己变成“徽章联合国”的?

金乡徽章厂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加枢

  用专业力量完成“最光荣的任务”

  陈列室里展示的数万种徽章,每一枚的信息,金乡徽章厂董事长陈加枢都是了然于胸,如数家珍。不过,最令陈加枢自豪的是“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这是一枚我会自豪一辈子的纪念章。”陈加枢说,一是它具有特殊的意义,去年年初金乡徽章厂接到生产邀约,在与多家央企角逐中脱颖而出,有幸成为生产企业之一,参与到这项“最光荣的任务”中;二是它需要的工序之复杂,工艺技术要求之高前所未有,但金乡徽章厂凭借先进的科技力量和精湛的工艺技术克服所有困难,经过两个多月的日夜赶工,于去年5月底提早完成了220万套的生产任务。

  纪念章通径为50毫米,主色调为红色和金色,涉及哑金、亮金等5种上色工艺。每一枚都要经过23道工序,仅电镀就需要7次,每一处的色彩都有严格的区分,同时又要保持整体一致。陈加枢指着纪念章上的一层镀金示意,“你看,这层镀金厚度只有万分之二毫米,工艺细微到肉眼都看不见。”

  徽章制作完毕验收时,还要经过一道耐磨耐腐蚀测试,一旦有一枚通不过就要推倒重来,前功尽弃。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工期,金乡徽章厂投入了十几位研发人员,全力投入纪念章的设计打样、技术攻关。同时不断招聘工人,购买最新设备,原来员工只有200多人,最多时增加到800多人。为避免部分员工对新设备不熟悉而出现差错,老员工与新员工搭配成组,保证了每个工序环节的顺利进行和生产线24小时的不间断。去年5月28日,当所接任务的最后一批徽章装车起运时,全厂数百名员工欢呼雀跃欢庆成功,不少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以专注匠心坚持“不起眼的生意”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生产任务期间,陈加枢和担任企业总经理的儿子陈彦弘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但他们和公司的技术团队都对克服所有困难、完美完成这个“最光荣的任务”充满信心。

  信心来自创业近四十年来专心、专业、专注做徽章的坚持,在徽章的研发、生产方面积累了相当厚实的经验和技术。

  金乡是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之一。生于1956年的陈加枢,1975年入伍当了5年的文艺兵,1980年退役后跑了几年的市场走南闯北推销校徽赚了第一桶金,1983年就以军人的果敢作风和勇气,正式创办了金乡徽章厂。

  创业之初,陈加枢凭借勇气和魄力拼杀市场。为走向大城市开拓全国大市场,1986年9月,陈加枢带领金乡徽章厂的5名员工到上海外滩如意酒家举办产品观摩会,公开摆擂台向全国同行叫板,要和他们比质量、比价格、比信誉、比速度。上海回来的第二天,一位外商打来电话下了一个8万个徽章的订单,金乡徽章厂自此算是一炮打响。

  但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因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资金短缺,金乡徽章厂在上世纪80年代末曾一度陷入低谷。陈加枢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一边引进先进设备,一边到上海广招人才,高薪聘请高级技师,花大代价在制造工艺上做文章。更重要的是,企业全力争取各种高难度订单挑战自我,如1990年亚运会开幕式纪念章,1997年驻港部队服饰徽章,1999年驻澳部队服饰徽章,雅典奥运会纪念章,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徽章,外军的各种军章、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军警徽章等,以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任务,通过这些高难度订单不断更新设备、学习提升新工艺新技术,并为下一次的新挑战打下良好基础。

  一枚小小的徽章,早年每枚可能只有几分钱几厘钱的赚头,现在可能也不过几毛几块钱的利润,是相当不起眼的微利生意,为什么能专注坚持做了近四十年?陈加枢解释说,他一直坚信小小徽章会有大市场,能做成大事业,而这一切都需要专心、专业和坚持,不允许分心。

  靠着这份“匠心”,金乡徽章厂这个“徽章联合国”几十年来把这份小小的生意做成了大大的事业。近几年,他们每年生产的徽章达1.2亿枚,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0%。

  走文创新路打造“更长寿的企业”

  近四十年专注坚持做成“徽章联合国”的金乡徽章厂,已发展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徽章行业的龙头企业。但怎样才能让企业在保持健康的同时还有新的发展?陈加枢决定走出舒适圈,用文创+徽章的模式,将小小的徽章设计成镶嵌了珠宝、玉石的挂件,当红影视IP的文创周边,贵金属类奢品等文创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创徽章产业的新时代。

  “这个新思路的形成,一方面是因为徽章的市场已经到了天花板,我们并不满足于只做单一的订单承接者和生产加工者的角色,必须要‘多条腿走路’才能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为此,陈加枢多次跑到北京、上海的知名高校和创新企业,搜寻人才和合作对象,组建设计和研发中心。

  但这个发展新思路和如何打造“更长寿的企业”得年轻人来干。陈加枢非常重视企业接班人的培养,90后儿子陈彦弘2017年留学回来后,马上到了车间流水线,在电镀、铸造等生产全线的每一道工序上工作,以悉数掌握各个工艺环节。现在,在企业精细化管理、团队打造等方面,陈彦弘已经体现担当,企业逐渐烙上这个年轻人的活力印记。

  “明年开始儿子还要接触更多的实务,而我将着手金乡徽章博物馆的建设,以完成多年的夙愿。”陈加枢透露,这个博物馆占地30亩,同时也将是科普教育基地和“徽章公园”,自己收藏的徽章和艺术品将是博物馆展示内容的一部分,“从某个角度来说,更具社会性的金乡徽章厂,会更有生命力。”

  记者手记

  没有时尚的企业名称,偏居县郊一隅,生产的也算不上高精尖的产品,看上去,跟“国际化”很难搭边,但事实上,对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和在国际市场上的“朋友圈”,足以让诸多企业仰望。金乡徽章厂用40年的时间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做专、做精,秉持匠心,小产业同样可以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近年来,从中央到省、市,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对于基础薄弱的小企业而言,“精特新”可能需要大量的资本沉淀,但“专”却只与企业负责人对行业的热爱与认同关联。“专”到极致,精、特、新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来源:温州商报

  原标题:金乡徽章厂:40年专精铸就“徽章联合国”

  记者:王木正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张湉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