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传承温瑞塘河“千年文脉” 打造“宋韵文化”展示高地

传承温瑞塘河“千年文脉” 打造“宋韵文化”展示高地

温州网 2022-08-01 09:15:15

  温州网讯 一部温州史,半部在塘河。位于温瑞平原的温瑞塘河,在历史上是沟通温州市区与瑞安城区最为重要的交通要道,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西至瑞安城关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它培育了温州学的文化基因,是温州千年商港的发源地,在河流沿岸形成了古城镇文化带,是当今宋韵瓯风遗存最为集中的地段之一。

  具体来说:

  其一,温瑞塘河文化带永嘉学派元素丰富。这其中,既有永嘉学派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地标,如在大、小南门附近的水心街道,为古代水心村所在地,叶适晚年在此著书立说,其名号“水心居士”也与此有关;南塘附近的“茶院寺”,是南宋南湖塾的所在地,陈傅良、叶适曾在此执教,学生数百。

  其二,温瑞塘河文化带宋韵文物精品迭出。温瑞塘河一直作为温州古代经济大动脉,沿岸错落着大量的文化设施。对仙岩慧光塔、白象塔的考古发现多项国宝级文物,如描金识文檀木舍利函、识文描金经函内外函、錾刻开光莲花纹带盖舍利金瓶等,是温州百工技术的顶峰之作。

  其三,温瑞塘河文化带宋韵诗词文风兴盛。塘河沿岸错落着梧埏、白象、仙岩、塘下、莘塍、九里等重要经济乡镇,同时于晋时初成河道,后经唐会昌、宋淳熙等年间的河道治理,逐渐形成了“八十里荷塘”自然风光格局,也吸引了文人墨客驻足观光,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其中不少为宋代文人的墨宝。

  塘河提升“宋韵文化”内涵

  仍有不少空间

  近些年来,温瑞塘河时过境迁,沿岸景观变化很大,很多文物遗存已经消失。但由于新世纪初期温瑞塘河治理工作的开启,塘河基本空间格局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塘河文化品质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期间,温州市委、市政府先后成立了温瑞塘河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整治工程指挥部,而鹿城、龙湾、瓯海、瑞安以及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成立了相应的塘河整治工作机构,这为塘河整治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温州市人民政府先后编制《温州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规划》《温州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与保护管理暂行办法》《温州市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奖励办法》以及各分区塘河整治专项规划等,为其提供了制度保障。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温瑞塘河“宋韵文化”内涵提升仍有不少的空间。

  其一,温瑞塘河沿岸宋韵文化建设在统筹规划方面协调不够。由于历史、规划等原因,各县市区对温瑞塘河沿岸文化带建设的方向、力度各有差异,且在部分地段的管辖和开发上存在彼此交叉,难以协同推进的问题。而且,近几年来,由于沿河乡镇机构及其干部变动频繁,各地(部门)新进人员不太了解温瑞塘河历史和现状,对跨部门合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此外,由于部分县市区专家人才的缺乏,以及与专家学者交流机制的不健全,部分建筑保护往往是好心办坏事,大量宋韵文化元素在改造中消失。

  其二,温瑞塘河沿岸部分宋韵文化在设施保护、传承方面乏力。一是部分塘河沿岸历史文化建筑、历史文化街巷没有纳入保护行列。沿河乡镇工作经费紧张,不少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均没有涉及相应塘河文物保护、宋韵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内容。二是涉及沿河历史违章建设等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这其中,涉及类似沿河50米保护区,不仅七八十年代违章建筑没有腾退、拆除,而且在2000年以来又出现了私占河道、填河造地等新现象,这些都破坏了温瑞塘河的自然风光。

  其三,温瑞塘河沿岸宋韵文化建设在温州水乡上特色不鲜明。温瑞塘河宋韵文化的特色是“水乡”。近年来,温州各级部门对温瑞塘河沿岸投入了大量的建设资金,新建了一大批重要文化景点,其中部分成果显著,成为市民的休憩打卡点。但是,对于温瑞塘河水乡建设在细节处理上略显粗糙,又如瓯海区穗丰村的跨塘河拱桥,基本上是水泥浇筑,其风格是苏杭那边的庭院楼阁式,完全丧失了温州古桥的风韵。

  其四,温瑞塘河沿岸宋韵文化建设在文旅IP上优势不突出。温瑞塘河沿岸宋韵文化元素丰富,但从目前的相关部门的工作推进来看,仍有诸多不足,一是对永嘉学派传统IP的重视程度不够,其中水心村、茶院寺等文化IP的开发尚未提上日程;二是对塘河沿岸的古民居、古桥等文物的保护、开发仍留有大量的空白之地,很多建筑在近几年内逐渐消失在旧城改造之中;三是部分县市文物单位只见建筑,展示质量堪忧,譬如仙岩慧光塔、南白象白象塔都没有文物展示室,其出土大量文物都漂流在外。

  以规划塘河整体发展为主轴

  重塑宋韵文化展示高地

  为此,笔者建议可采取多项举措,更好地传承温瑞塘河“千年文脉”,打造“宋韵文化”展示高地。

  其一,充分尊重温瑞平原一体化战略,把规划塘河整体发展作为重塑宋韵文化展示高地的主轴。具体来说,一是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重新规划温瑞塘河宋韵文化建设方案,形成一市两区融合保护、开发塘河宋韵文化的工作思路;二是成立市区层面的温瑞塘河宋韵文化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协调和工作汇报会议,负责协调乡镇街道、文物部门、塘河工作建设中心、国有建设集团等部门的相关工作;三是调整成立市级层面的温瑞塘河文化专家委员会,为塘河沿岸人文景观保护和内涵建设提供知识依据等方面的保障。

  其二,充分尊重温瑞塘河埠头村落现状,把保护村落空间格局作为打造宋韵文化城镇的基本前提。具体来说,一是做好塘河沿岸埠头村落空间的保护与发展规划,并将其年度实施情况列为各乡镇及有关县市区行政部门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要加强塘河沿线文物资源尤其是古民居的普查和盘点,对部分优秀历史建筑要及早发现、及早保护,并提升保护等级;三是将塘河埠头村落物理空间保护作为塘河文化带建设的核心工作来做,在做到拆除违章建筑的同时,要坚决避免古街古巷大面积的拆建,同时还要避免复制、移植温州当地山区和市外其他地区的建筑风格。

  其三,充分尊重温瑞塘河水乡集市特色,把保护河道自然风貌列为打造宋韵诗词景观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一是做好水乡自然风光天际线的保护,避免在城市建设或村落改造中出现高楼大厦,从而由此造成塘河沿岸自然风光的破坏,使温州山水诗词中的自然景观消失在人们记忆中。二是从地域特点和历史传统出发,对塘河沿岸现有水网、桥梁进行复原性修复保护和开发,并保护和恢复温州传统意义上的水网密布、河面宽阔的景观,避免出现部分河道的变窄和消失。三是注重对水乡传统民风民俗的保护和开发,重新规划和设计塘河沿岸的农耕、渔猎、集市等文旅活动,进而在某种程度上重现塘河沿岸的水乡商旅、观光等旧貌。

  其四,充分尊重温瑞塘河传统文化,把提升人文景观品质作为打造宋韵文旅精品的核心要素。一是重新设计“宋韵瓯风”精品旅游线路。将水心村、茶院寺南湖塾、仙岩陈傅良祠等重要永嘉学派IP,或是复原宋代书院、村落格局,或是创设书院等主题公园,或是在重要地段安放文化标识。二是对部分县市区文旅项目采取跨区域融合,对温州和瑞安塘河夜游项目,瑞安、瓯海和鹿城历史文化街区旅游采取打包合作模式,扩大辐射面。三是在仙岩慧光塔、白象塔等温瑞塘河沿岸主要文物点增设“出土文物”精品展示馆或展示室,将流失在外的精品文物通过复制的方式回家,使之提升文物单位展示的文化内涵。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传承温瑞塘河“千年文脉” 打造“宋韵文化”展示高地

  作者:叶建(温州医科大学城市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陈朝晖(温州技师学院正科级专员)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