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写下“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杨万里,见证“人物满东瓯”历史

写下“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杨万里,见证“人物满东瓯”历史

温州三十六坊 2022-08-09 09:17:13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夏日最令人期待的美景之一,莫过于荷塘。

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誉为“最擅长写荷花诗”的诗人,他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诗句,都是咏荷的经典名篇。

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杨万里,与温州人有着极深的缘分。他与同时代两位温州状元王十朋、木待问,温州学人叶适、王自中、徐元德、陈谦、陈岘等人,“永嘉四灵”之一徐玑、许及之、吴梦予等诗人都有交往。他还与温州人吴松年结成儿女亲家,杨万里称与“亲家佬”关系“交莫厚焉,亲莫至焉”。

▲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中温州状元群像

南宋是温州文化鼎盛时期,人才辈出。从杨万里与温州诸人的交往中,也从另一面印证了永康学派代表人物、状元陈亮笔下“人物满东瓯”的评价。

▲蚕豆

有趣的是,据说蚕豆这一名词最先见于杨万里的诗序中。当年,他与温州好友陈谦等人小酌,因陈谦提到还未有人专门为蚕豆赋诗,便戏作七言。他还提到在江浙地区,吴人把“豌豆也谓之蚕豆”,看来几百年前豌豆与蚕豆就已“傻傻分不清”。

“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时期重要文学家,中兴四大诗人之一,其诗被严羽称为“诚斋体”。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在朝廷中,杨万里以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为榜样,是主战派人物,曾官至秘书监、宝谟阁学士,谥号文节,《宋史·杨万里传》评价他“为人刚而褊”。

▲杨万里像

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在政治上,他力主抗金,反对屈膝议和;立朝刚正,遇事敢言,因此始终不得大用。杨万里为官清正廉洁,不扰百姓,不贪钱物。江东转运副使任满时,应有余钱万缗,他全弃之于官库,一文不取而归。退休南溪之上,自家老屋一隅,仅避风雨。“永嘉四灵”之一的徐玑称赞他“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

与两位温州状元交好

王十朋:同为主战代表人物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乐清人,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学者。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第一,被擢为状元,历知饶、夔、湖、泉诸州,救灾除弊,有政声。累官太子詹事,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忠文。他通经史,工诗文,著有《春秋解》《论语解》《尚书解》等,有诗一千七百多首、词二十余阕,各类文赋百多篇传世。宋高宗赵构称赞他“经学淹通”,宋孝宗赵昚评价他“南宋无双士,东都第一臣”。

▲王十朋廷试第一

王十朋是一位爱国名臣,他不仅是孝宗初期政坛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南宋诗歌走向中兴之际的重要诗人,赢得“朱熹、张栻雅敬之”。

王十朋去世后,杨万里有挽诗《王龟龄挽词》,诗云:佛以偏师胜,天能一手回。横空立万仞,不为作三魁。道大身无着,人亡世却哀。溪梅那解事,寂寞为谁开。

从诗中可看出,杨万里对王十朋非常敬重。王十朋曾力主抗金并举荐张浚等帅兵出战,遭到投降派排挤陷害后回归乡里。隆兴元年(1163),张浚作为主帅在符离一战中大败,投降派抓住机会排挤攻讦张浚,也是王十朋立场坚定,认为不能以一次战败判定局势。诗歌首联“佛以偏师胜,天能一手回”,即是指王十朋虽未真正上战场,却屡进贤言,使局势逆转。

杨万里一生受张浚影响很大,《宋史·杨万里传》记载:“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斋曰 ‘诚斋’。”张浚是坚定的主战派,军事上很有建树,清正刚直,在政治、为人和学术上都给了杨万里积极的引导。

明末思想家王夫之曾对王十朋、杨万里等人高度评价:“至若周必大、王十朋、范成大、杨万里之流,亦铮铮表见,则抑文雅雍容,足以缘饰治平而止”。

木待问:故人风骨茶样明

木待问(1140-1211),字蕴之,号抱经居士,温州人。木待问天资聪颖,博览群书,诗文俱佳且工于书法。隆兴元年(1163),木待问应礼部试,为“省元”。因为这年恰逢孝宗皇帝守制罢殿试,木待问以省元为状元及第。木待问后官至礼部尚书,谥号“文简”。

木待问曾拜在温州大儒郑伯熊的门下,又师从福建长溪知名学者张叔振,还颇受曾任温州知州的张九成以及州学教授史浩的青睐。

▲纪念木待问的状元巷

张九成是“横浦学派”的开创者,状元出身,为官正直、学识渊博。绍兴二十五年(1155),杨万里曾在其父杨芾的带领下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张九成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次年,张九成来温出任知州。

木待问入仕后,长期在京城担任经筵侍讲、中书舍人等职,深得宋孝宗信任。淳熙间,木待问在皇帝边讲筵时,将赐得新茶分送给杨万里,杨万里作《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诗谢之,诗中有“故人弯渚紫微郎”、“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明”之句,可见两人关系甚密,杨万里对木待问的人品也甚为敬佩。

▲木待问的谦施帖

木待问也精于诗,清孙锵鸣评其《千里思》乐府为“婉曲多致”,评其《郊寺》七绝则“尤见工细”。当年,木待问在问政坊的宅子遭遇火灾,他写下《忍贫》、《火后寄诠老》等诗,诗风真挚自然,被评价有杨万里之风。

对永嘉学人评价甚高

杨万里的理学造诣很深,他曾师事理学名家如胡铨、张浚等人,拜见过张九成,并与张栻、朱熹等讲学论道,过往甚密。他曾作《千虑策》,就君道、国势、人才、民政等十余方面的现实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又作《荐士录》向朝廷推荐人才。杨万里不空谈性理,而是注重经世致用,这与永嘉学派学人的观点相近。

也因此,他当时温州多位学人都保持良好的关系,特别是对徐元德、王自中、陈谦等人,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与永嘉学派代表人物 叶适私交甚笃。据说叶适酷嗜萝卜,曾对杨万里说:“萝卜始是辣底玉。”

▲叶适像

徐元德:浙东名儒,朝列正士

徐元德(1139-1201),字居厚,号牧斋,瑞安仙居(今属泰顺县)人。他是永嘉学派学者之一,和陈傅良同是薛季宣的学生。淳熙五年(1178)与叶适同中进士,登进士第四名,官至通州知州。

《宋元学案》评价徐元德“精于考索”,他曾和陈傅良合著《周官制度精华》,下半部都出于他笔下。徐元德与陆游、叶适、吕祖谦、陈亮、戴岷等都是好友。陈亮的《龙川文集》、吕祖谦的《吕东莱集》时见其名。吕祖谦称他“居厚极有立作,士人中殊难得也。”陆游七十岁时,徐元德和友人携酒去庆贺。陆游写有《谢徐居厚汪叔潜携酒见访》诗,诗中称他“忧时抱忠鲠,论事极慷慨”。

▲陈亮《龙川文集》

杨万里于绍熙三年(1192)撰《荐举王自中曾集徐元德政绩同安抚司奏状》,盛赞其为:“浙东名儒,朝列正士。持论鲠挺,特立不阿”。

王自中:文词俊发,才气高秀

王自中(1140-1199),字道甫、道夫,号厚轩居士,平阳归仁乡人,淳熙年间进士。王自中是永嘉学派的中坚分子,叶适曾为陈亮、王自中两人合撰墓志铭,称“春秋战国之材无是也。吾得二人焉:永康陈亮,平阳王自中”。王自中博通古今,诗文也颇有成就,陈亮称其“韩筋柳骨,笔研当独步”。《宋史》中说他“自立崖岸,由是忤世”。

▲永嘉学派馆

绍熙间,王自中曾任信州知州,当时杨万里任江西转运副使,为王自中的上司。工作之余,两人在诗歌创作方面旨趣相投。王自中曾创作山歌二首,吸取民谣入诗,平易浅近、幽默诙谐、富于生活气息,与杨万里的“诚斋体”风格相近,自然深得杨万里的欣赏,杨万里就此山歌和作了二首。

王自中又作《迓杨诚斋》诗。诗云:

江东使者行部归,信帆一只浆四枝。昨夜水深泥三尺,系在谁家屋外篱。

我欲遣人问消息,个样船多人不识。却有一事差可征,隔船听得哦诗声。

绍熙三年(1192),杨万里撰奏状记王自中,说他“文词俊发,才气高秀”。在信州任上,“除苛尚宽,一洗积弊”,吏民“翕然感之”。

王自中不仅诗写得生动,词也填得清新,辛弃疾称赞他“人手清风词更好”。

陈谦:学问深醇,文辞雄俊

陈谦(1144-1216),字益之,号水云,陈傅良从弟,温州人。乾道八年(1172)登进士第,官至宝谟阁待制。出任常州知府时,陈谦奖罚分明,百姓皆称神明。陈谦还热心地方文化事业,曾撰《永宁编》《雁山行记》等。

杨万里在《淳熙荐士录》中称赞陈谦:“学问深醇,文辞雄俊,声冠两学,陆沉下僚。”

杨万里与陈谦私交甚笃,他写过一首友人小酌时戏言蚕豆的诗,一不小心成为“蚕豆”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之处。在诗序中,杨万里提到与温州好友陈谦等人小酌,因陈谦提到还未有人专门为蚕豆赋诗,便戏作七言。他还把蚕豆与豌豆的争论早早“曝光”,说到在江浙地区,吴人把“豌豆也谓之蚕豆”。

杨万里《招陈益之李兼济二主管小酌,益之指蚕豆云未有赋者,戏作七言,盖豌豆也吴人谓之蚕豆》诗云:

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沙瓶新熟西湖水,漆櫑分尝晓露腴。

味与樱梅三益友,名因蚕茧一丝絇。老夫稼圃方双学,谱入诗中当稼书。

与“永嘉四灵”等诗人友善

身为诗坛领袖人物,杨万里与温州诗人们也颇有交往,特别与许及之、徐玑、吴梦予等诗人都有酬唱往来。

南宋诗人中,除了“中兴四大诗人”之外,“永嘉四灵”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永嘉四灵”是南宋中期主要生活、活动在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他们的字号中皆有“灵”字,因此被称为“四灵”。“永嘉四灵”的诗崇尚白描、忌用典,以清瘦野逸、平和冲淡见长,受到当时诗坛的瞩目。“永嘉四灵”的诗风也受到杨万里的影响。

“永嘉四灵”之一的徐玑,写过一首《见(投)杨诚斋》,可见对杨万里的敬佩,诗云:“名高身又贵,自住小村深。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养生非药铒,常语尽规箴。四海为儒者,相逢问信音。”

▲《杨万里诗意图》明·周臣绘

还有一位名叫吴梦予的温州诗人,也深受陆游、杨万里等人激赏。

淳熙十五年(1188),陆游在《跋吴梦予诗编》中,安慰他怀才不遇,赞其“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称其为“穷人工于歌诗者”。

杨万里集有一首《题吴梦与古乐府》诗,应是写给吴梦予的。可见杨万里对其诗艺才华十分赞赏,对其生活状况又无比同情。诗云:

金麦褰帷银蒜钩,水光殿后月华楼。莺歌花笑柳起舞,何处人间更有愁。吴郎那得吴宫语,梦里苎萝人道许。低红揜翠曲未终,小儿索饭啼门东。

杨万里同榜进士、时任抚州知州赵廱,也写了三首《和杨诚斋韵题永嘉吴梦予古乐府》,诗中以“熙丰坡谷”来赞美吴梦予,意即将他与熙宁、元丰年间的诗坛名人苏轼、黄庭坚相比,对其诗艺予以高度评价。

杨万里好友袁说友也《用杨诚斋韵题吴梦与集》,诗中悲其天生有才不为用,赞其“惯作惊人语”。诗云:

大钧落落元无钩,百尺空卧元龙楼。天生斯人竟何用,摇笔仅可供眉愁。诗人惯作惊人语,富贵迫人嗟防许。世间万事要其终,只今此道犹能东。

与吴松年为儿女亲家

吴松年(1119-1180),字公叔,温州城区人,终官朝散大夫。其父吴表臣是南宋初期名臣,北宋大观三年(1109)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赠少师。任江西安抚司参议官时,正遇当地饥荒,吴松年捐出俸禄以活饥民。在南剑州知州离任时,百姓遮道涕泣,并为他立祠。

杨万里《知漳州监丞吴公墓志铭》记载吴松年事迹。吴松年发妻为“元丰九先生”之一周行己弟弟之女。吴松年深受张浚的看重。张浚居长沙时,“望重四海,名士辏集”,“独伟视”吴松年,“每见,必促席语移日,且勉之曰“不必苦心属文,当为有用之学”。

▲周行己像

吴松年与张浚之子张栻也是好友。绍兴三十年(1160年),杨万里与张栻结识,并成为朋友。经张栻推荐,杨万里结识了胡铨、吴松年、李发。

后来,吴松年第五女嫁给杨万里长子杨长孺。杨万里称两人关系“交莫厚焉,亲莫至焉”。

乾道六年(1170),杨万里为吴松年作《竹所记》,回忆两人“予顷识之湘中,一见定交”,称赞吴松年“清旷简远”。

参考材料:

《被遗忘的诗人吴梦予》、《南宋尚书吴表臣哪里人》《陈岘:同名的纠结》  潘猛补

温州最早的山歌作者》、《叶适佚诗与地方小吃》 孟甫 

《诚斋体与理学》张鸣

《杨万里的儿女姻亲考述》萧东海、萧世民

《蚕豆的起源和传播问题》游修龄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