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清风化露雅泽大野——泽雅清风亭重建背后的故事

清风化露雅泽大野——泽雅清风亭重建背后的故事

温州网 2022-08-17 09:50:01

  泽雅水库北面的环湖绿道上,有一处“水润清风”新景点,与水库对面的“湖印山色”遥相呼应,吸引着游人驻足观赏。这座新建的“清风亭”,连同水库边那依然挺立的枯枫树干,以及那不时会浮出水面的小山坪,似乎在提醒人们:这里曾有过一段难忘的记忆,那就是被淹没在水库中的西岸区中学(简称西中)的珍贵往事。

  新建的“清风亭”,是把水库淹没线下亭树相依的清风亭向上移动60米左右选址重建而成的。原清风亭坐落于西中校园后面的十字坳,亭后有大枫树遮荫,又名枫树坳。“十字坳”是指两条蛮石古道相交于山坳的十字路口。一条东西走向,由温州西大门通往青田、丽水,直达杭州,人称泽雅岭或谷耸岭;一条南北走向,是由泽雅上村通往外垟的村间山道。

  清风亭由原泽雅上村林洪武的爷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出资兴建,砖混结构,单层六角亭,亭额上写着“清风”二字。清风亭建成后,成为西中学生晨读与放松心情的好地方。从此,清风亭与西中结下不解之缘,成了西中校园的一分子。而时而浮出水库水面的小山坪,则是原西中的“外操场”,学校的田径运动场。

  艰苦岁月

  师生挖山挑土背石建校园

  西中初建于1962年9月,创办时仅初一一个班,学校全称为“西岸教育辅导区附设初中班”。从此,温州偏僻的西岸山区素无中等教育的历史宣告结束。

  1963年9月,因学校规模扩大,选址泽雅外垟“枫树坳”山坪建校。当时,我们的国家刚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国家财政十分困难,创办学校要靠自力更生。因此,师生参与建校劳动成了重要工作之一。学校师生不仅利用体育课和业余时间投入基建劳动,还要徒步到几十里外的藤桥搬运仪器设备,到雷峰小学搬运旧课凳桌。学校没有操场,只得把校园北面“十字坳”山坡削平建造简易操场。为了节省资金,学校动员师生利用课余时间挖山运土,花了一年多时间,才挖出一个150米周长的“外操场”。这个简陋不堪的田径运动场,后来成为西中体育特长生的成长摇篮。学校的“内操场”是一个山坪与斜坡参半的泥土地,而学校主教学楼南面几米之外有一道山坡,削坡填沟建好内操场,又成了师生的又一劳动任务。1972年学校建设礼堂缺少资金,经上级组织协调,把原温州市雷峰水库建设指挥部旧房的人字架拆下,搬运到西中建礼堂。

  西中的校园建设像鸟儿筑巢,进展缓慢,一直延续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打造出一个像样的完整校园。由于建设资金不足,山上缺少岩石驳坎,学校经常组织师生到外垟溪滩背石头,有时利用课间操时间组织全体师生,排成长长的人龙跨过山下公路,一直延伸到外垟溪中搬石头,把溪中石头一个个传送到西中校园。“人龙传石”作为西中人艰苦办学的佳话在乡间传播。

  1963年,泽雅公路还未修通,师生们要徒步到几十里外的藤桥搬运仪器设备,到雷峰小学搬运旧课凳桌。水泥、砺灰等建筑材料用汽车或轮船运到藤桥,再雇用民工挑到泽雅,教师们要负责清点、记账、付费等工作。为了赶工程进度,教师们几乎没有了休息日。1972年学校建设礼堂,经上级组织批准,把原温州市雷峰水库建设指挥部旧房拆下,砖木材料全部搬运到西中建礼堂,师生又成为搬运砖木材料的骨干力量。

  建图书馆没有经费,每年在办公经费中挤出三五百元,时常发动师生捐资。建实验室的仪器买不起,向市仪器站调拨一些,又通过关系向市区兄弟学校借一点。西中的校园建设像鸟儿筑巢,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慢慢扩大完善,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才打造出一个完整的校园。

  踏雪家访

  学生秉烛夜读学风浓厚

  20世纪60年代,泽雅山区家家户户手工造纸,都靠劳力到山外搬运竹子原料,又用人力把卫生纸挑到瞿溪市场销售。整个泽雅纸山呈现“压肩越岭,千家万户老少奔”的造纸场景,一般家庭都舍不得让“半劳力”的子女升入初中继续读书。因此,每学期开学前,老师都要深入家庭调查摸底,苦口婆心地说服家长让子女升学读书。中途遇有学生辍学,老师又要进行家访,耐心做好“劝返”工作。1965年春节,泽雅山区遭遇大雪,学校老师兵分五路,手拿棒拄,鞋绑草绳,分别到五个公社辖区动员学生返校上课。翻山越岭,“踏雪家访”,成为泽雅中学最感人的一幕。经过多年努力,到了1976年下半年,学校规模扩大到初中6个班,高中4个班。

  当时西中面向五个公社招生,考试极富竞争性,能升入西中读书的学生算是凤毛麟角,家长们会以子女升入西中读书而自豪。西中的学生大多吃苦耐劳,刻苦学习。学生吃的是七分番薯干加三分大米,下饭菜大多是咸菜或菜干肉、豆腐乳。有些家住高山的学生,大周(两周合并连续上课11天)一返校时,经常挑着一担柴草到学习食堂抵消蒸饭费,或挑到泽雅街销售,兑换伙食零花钱。

  学校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晚自修时段,大部分学生带上蜡烛进课堂,一旦停电,立即点燃蜡烛继续学习。“秉烛夜读”成了西中校园的一大夜景。晚自修结束后,生活指导老师巡查学生入睡纪律时,经常发现学生打开手电筒在被窝里偷偷看书。早晨,许多学生起早跑到外操场边、清风亭里,读书自学。早自习铃声一响,学生集中在教室里,老师自觉前往辅导巡察,有时几位老师同时出现在一个教室辅导学生。

  老师们一心扑在教学上。白天上课教书,晚上备课批改作业,上课之前都要点评前一天的学生作业。寻找辅导材料,刻写蜡纸,油印资料等,都是老师自己动手完成。晚自修结束后,经常有学生围着老师宿舍的办公桌,求解疑难问题。西中老师窗前明亮的灯光,是泽雅山区夜晚的靓丽风景。

  许多老师家住温州市区,从市区到泽雅42公里路程,坐一趟公交车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砂石路面尘土飞扬,从市区坐车到泽雅往往黑头发变成白头发。公交车班次少,交通不方便,老师们往往几个星期才回家一次。有时赶不上公交车,要徒步到藤桥乘车,或翻越天长岭到瞿溪乘坐河轮回家。返校时,经常坐车到藤桥再转坐大篷车到学校。

  20世纪70年代初,西中的教师有十几位毕业于杭州大学,有人戏称西中成了“杭大附中”。到了80年代,从西中走出的一批大学毕业生陆续充实到师资队伍,西中的师资力量愈加雄厚。西中人秉承团结协作、艰苦创业的精神,校风、教风、学风越来越清纯,学校名望也越来越高,吸引着周边非辖区的家长慕名送子女进西中读书。

  80年代中后期,西中老师结合语文教学,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山间田野,深入农户企业,探寻山水风光,实地观察写作,发现了风景资源,于是建议政府开发泽雅风光,吴绍林校长兼任“泽雅风光开发协会”会长,积极配合政府参与风景区开发建设,为泽雅纸山的产业转型打下扎实基础。

  家园变水库

  清风亭载不动满满乡愁

  1998年泽雅水库建成蓄水,原泽雅三村(上村、下村、外垟)成为温州市区的大水缸。泽雅水库库区的所有建筑全被拆迁,唯独清风亭因地势较高,留作遮阳挡雨,没有拆掉。由于库区水位经常淹没清风亭的顶部,久经水泡浪荡,清风亭顶部坍塌,留下亭架陪伴着古枫树,二十年了依然挺立于库区水面,成为泽雅人触碰乡愁的引线。许多乡民把古枫与亭架拍成照片上传网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017年泽雅水库放水疏通导流洞期间,瓯海区文联组织文友,到库区采风拍照写文章留作纪念。许多泽雅人或曾经就读西中的学生纷纷前来寻根怀旧,以亭架古枫为背景拍照留念。由于古枫长期浸泡水中,慢慢落叶枯死,但树干依然坚强挺立,成为泽雅人意志力的象征。

  2018年4月30日,原西中教师在微信群中对清风亭的保留意义展开讨论,大家认为亭树相依的清风亭是西中与泽雅乡愁的标志。8月18日,西中91届高中毕业生邀请部分老师重游七瀑涧,特地到清风亭遗址进行实地踏勘。9月22日,西中原书记麻炳勋在78届高中毕业40周年同学会上提出重建清风亭的建议,引起同学们热烈反响,得到瓯海区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清风亭列入泽雅水库环湖绿道建设项目,选址重建。为保持亭树相依的原貌,选择原亭上方两棵枫树之间,重建清风亭。2020年6月,清风亭重建工程竣工,以“水润清风”为题额的清风亭,成为泽雅环湖绿道上八景中的靓丽景点。

  新建的清风亭景点分入口、观景台和忆学三部分。东入口的绿道墙上贴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励志名言,西入口卧着一块“书山有路”的石头路标。观景台后面的文化墙上嵌着三幅青石小浮雕和一块清风亭重建简介牌。第一幅浮雕“印象西中”介绍原西中校园的布局;第二幅劳动图景,寓意原西中师生艰苦办学精神;第三幅秉烛夜读图,寓意西中学子勤奋好学精神。用耐候钢镂刻的清风亭简介如下:

  “温州市西岸中学创办于1962年9月,选址泽雅外垟村枫树坳,俗称‘中学山’,简称‘西中’,直属温州市教育局。1982年学校易名瓯海县泽雅区中学,1992年更名瓯海区泽雅中学。1997年9月,泽雅水库建成,学校迁至天长村石根山东麓。

  泽雅三村变成温州大水缸二十年,枫树坳的清风亭和老枫树依然挺立水面,犹如西中师生艰辛建校、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泽雅村民勤俭创业、绵延千年的记忆标志,引起人们对故乡与母校的深切怀念。

  2018年,西中师生提议重建清风亭,得到瓯海区领导支持,该亭列入环湖绿道建设项目选址重建。

  耐人寻味的是,清风亭竣工仅三天,原来的亭架就坍塌了,只有枯枫树干依旧傲然挺立,似乎在告知人们:老亭使命完成,西中精神已然交接。

  清风化育万物,惠水润泽心田。当年西中弥漫着艰苦创业、勤奋教学之清风,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为祖国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如今,泽雅湖生态环境优美,清风亭畔清风徐徐吹拂,净化着人们劳顿之后的繁杂心灵,让人们静下心来,吸吮着大自然赋予的精华气息,不忘初心,继续奋斗。

  “情系泽山,一代芳华融大野;梦萦雅水,九霄皓月见高怀”——西中校友、著名诗联家刘周晰创作、林长安书写的清风亭楹联,充分肯定了西中的办学成果与西中人的高远情怀。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清风化露雅泽大野

  ——泽雅清风亭重建背后的故事

  作者:林志文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鲍苗苗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